策划要学徐大伟——呼吁所有企业把包装捐出来做公益
《大学生周刊》记者:朱海彬、马建才
徐大伟简介:
他是著名营销策划专家,被业内人士誉为“策划三雄”之一,2009年2月,他创办了国内首家民间流动图书馆,做了图书馆馆长;2010中国十大营销策划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十大策划案例金奖获得者;他还被誉为京城“国学四大才子”之一。
徐老师语录:
-
为什么不在纸杯上印上这样的话:“读好书,做好人。”它可以让这个杯子更有价值。我呼吁所有的企业把包装捐出来,做公益事业。
-
人生有两件事绝不能等:一是孝顺父母;二是读书。
-
阅读能让人静下来,静下来才能出智慧。
-
年轻人的最大问题是“总盯着自己的短板”。短板补了半天,长板也没发挥出来。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有缺点的。一个人要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长板。
-
人人都在看新闻,只是在看,而没有创造一条新闻。人活着就是要创造,展现自己的价值。
-
明星家的猫病了,点击率100万。我自己的博客350万点击率是太少了,是因为我在坚持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
公司的策划宣言:我们只做“公益”策划,“真实”营销,“良心”广告、“大爱”品牌。
约访徐大伟老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本报记者在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旁边的小院里,发现一家特别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在这里,只需填几个字登记一下,就让你拿走一本喜欢的书。不用担心“图书馆”会盯上你追踪书的下落,它只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希望你把这本书读完,并传给下一个人。
在这个由内到外散发着“爱”和“信任”的小院,三年间已经送出了约38000本书。它的创办人就是徐大伟老师。
徐老师其实有一个身份要比这个“图书馆馆长”响亮得多。他是当代著名营销策划人,中国十大策划案例金奖获得者,新浪商界英才推荐人物。
徐老师说自己的成功,就在于自己持之以恒地读书。在他的书包中,永远带着三件宝:书、笔和笔记本。因为读书,他从一个农村毛头小伙子,成为当今京城著名的策划人之一;因为读书,让他拥有了一颗坚定的公益心,成为一位超凡脱俗、狭义的策划人。
“策划就是动脑子,创意就是想不同”
很多成功的人,在大学毕业时都有着相同的特质:明确的方向,刀架在脖子上都不会轻易改变;懂得放弃,即使再多人羡慕其所拥有的,也在所不惜。
从山东省烟台市的一所高校读完大专,徐老师赶上中国最后一批大学生包分配的末班车。这其实是一个“铁饭碗”,又是鲁花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可是就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徐老师干了三天就辞职了。
辞职后,徐老师到大连想找个做广告策划的工作。但是一没经验,二没背景,找不到工作的徐老师投奔了做冻鱼批发生意的亲戚。
这本来是个权宜之策,却一干就是一年。
闹钟每天凌晨三点响起,他要起床,穿上大棉袄,到冰库去搬沉重的冻鱼。凌晨四点,把冻鱼送到批发市场,等着小贩取鱼。然后再把没卖出的鱼搬回冰库。外面是冰凉的棉袄,里面却是被汗水湿透的内衣,真是冰火两重天。
徐老师说自己是一个有很强心理暗示的人,因为他的心中一直有这样的念头:“我是有才华的,我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即使是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的日子,徐老师一直没有忘记一件事:那就是读书,抓紧一切时间读书。
一年后,他的一句话敲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的门。老板问他家具城的广告创意,他回答:不要沙发沙发摆在一起,桌子和桌子摆在一起,摆得像家一样。老板说:你明天来上班吧。他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宜家在中国大陆还没这样火,“体验性营销”概念鲜有人知道。
展露才华的徐老师点子无数,但在最初的几年,因为基础问题,加之个性张扬,大部分还是成为了炮灰。最初的两年,他一次次被辞退,被同行讥讽:普通话不好,农村来的,少见识。
“策划就是动脑子,创意就是想不同。”徐老师把身边的每个人作为自己超越的目标,想办法让自己的点子与众不同,不断从书中获取前进的能力。
就这样,在一次大连电视台广告部招聘的时候,他从一千位应聘的人中脱颖而出。两年后,创业的念头,让徐老师再次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从电视台辞职。
然而,创业仅有激情是不够的,在最初创业的一年中,徐老师花完了6万元创业;带着希望和梦想,以及兜里还剩下的485块钱,独身来到北京。他每天啃着方便面,住着一天十块钱的地下室,在催房租的老太太的敲门声中,悄悄埋在书本中创造着自己的策划世界。
“策划造福人类,创意改变世界”
“一个事你坚持5年,你就能成功;一件事你坚持10年,你会不得了。”徐老师说自己的成功在于不懈的坚持和有效的自我营销,这不仅表现在读书方面,还表现在写博客和做公益事业上。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总要找机会让人把目光注意到你才行。
在北京一家国际广告公司工作时,徐老师寻找各种机会,彰显自己的才华,但在等级森严的公司,他感觉难以出头。人生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营销着自己,无论是找工作、面试,还是谈客户。
徐老师的博客也曾经和普通人一样默默无闻。某一天徐老师决定向新浪博客推荐自己,他打电话告诉新浪工作人员自己是京城著名的策划人。第二天,新浪工作人员回电说:徐老师,您的博客我们推荐了。
徐老师自己清楚,成功要靠实力说话。从写博客的第一天起,徐老师就像一头老黄牛开始笔耕,把他的读书收获和一个个层出不穷的创意策划在博客上展示。而后的三年,他的博客一天也没有终止。如果去没有网络的地方,就打电话给家人或者同事,让他们帮助代写放到博客上。他的博客现在的点击率已达350万。
“策划造福人类,创意改变世界。”在广告界,徐老师是一位特别的策划人,因为他在像执著作策划一样做着公益的事业。
“民间流动图书馆”是2009年2月成立的,到目前捐出的约38000本书,可以堆满两间屋子。“现在的人太不爱看书了,就是你在公共场所拿出书来,别人的眼光都是在讽刺你。”徐老师说,“中国人现在创意太少了,刚结束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中国颗粒无收。我们的电影缺少大爱。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好的,但认真学习的人很少。国学的书,在我的图书馆里几乎无人问津,而《失恋33天》这样的书却几天就被拿走20本。”
徐老师在欧洲旅行的时候,曾经看到一群大学生,衣服和鞋子很破旧,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好,眼神散发着光彩。“在我问他们身边一个建筑物的历史时,他们可以滔滔不绝讲上半个小时。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生太缺少奋斗的精神,不爱读书的比例也很高。”
急在心里面,落在行动上。
徐老师在博客上为大学生列出了人生必读的一百本书的书单,并告诉大学生:只要读完这些书,你就可以改变命运。
广州商学院的一位男生看到之后不相信。徐老师说:“那你挑战一下吧!我免费寄书给你,你每看完后一本书写读书笔记给我。咱们看结果!”
这个“对决”本是民间自发,但当男生读完100本书后,却成为众多媒体焦点。男生彻底服了,读书确实让他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想做世界最大图书馆的馆长。3.8万本书,如果能传10个人,那就是38万读者,每位读者再传10人,就是380万人。”徐老师说,“我不是想个人出名,我是想让这个事出名。这个提法,可以说是策划,能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让更多的人去模仿,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