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人生里,面对不现实的人与事。
有说不出的滋味。
在现实与不现实中跳动,我需要不断给自己劲头,需要有一支好音乐相伴。
负责人事的同事让我看通过智联招聘投来的应聘简历。
我们公司现在最缺一个作品让人眼前一亮的资深设计总监,需要一个能端正心态,潜心设计,心无旁骛,挚爱广告的创意高手。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呢?不知道你愿不愿意与我们携手“从大伟走向伟大”呢?
打开网页,看到一封封应聘创意总监的来信,一封封点击,一点击吓一跳,一个1988年出生的年轻姑娘竟然要应聘创意总监,更让我吃惊的是,她的简历上只写着她干过一份酒店领班的工作,我不解,赶紧关掉了她的来信,看下一封。
这个简历更吓人。应聘者是一位来自四川的1990年出生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上来也是直接应聘创意总监。不用多看,关掉。
第三封第四封来信更甚,这两封求职信是同一个人发来的,一封是应聘创意总监,一封应聘策划总监,年龄还是一样让人害怕,88年出生。
关掉他们的求职信。
我被眼前的事实吓坏了。
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刚毕业没有几个月的大学生,一个在找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同学,一个还不知道社会深浅的新人,一个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创意总监,创意总监是干什么的小朋友,一上来就要应聘创意总监,一上来就要取代那些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资深创意人,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的头脑空空,态度恶劣,智慧浅薄,未来坎坷。
一个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自己的残酷现实是什么,自己努力的方向的是什么,自己眼下最应该干什么,从什么地方开始,以什么身份起步的年轻人还有什么希望?
这样的年轻人哪个公司会聘用他们?哪个公司聘用了他们不是问题麻烦?
毕业没多久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年轻人,你们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想了想,给你们三个定位,也是三条路:
一个定位是“苦干生”。埋头苦干,说给现在的年轻人听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当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在“埋头疯玩”的时候,我这样说话,就成了他们的敌人,成为了他们攻击的对象,可就是这样,我也乐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证明我说对了,话到位了。
一个定位是“加班生”,这个加班不一定是让你在公司加班,你也可以在公交车上继续想创意做文案,在家里继续做事情,你会说干嘛这么累,下班就要看电视玩游戏睡大觉,年轻人,没有办法,平凡的想法加平凡的做法只能得到平凡的人生,你想出类拔萃,就得吃苦耐劳。不容商量,不容质疑。
一个定位是“充电生”,你才干了几天工作,你才懂多少业务,你才有多少经验,你才有多大眼界,你才见过多少世面,你才几岁,你这个年龄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拼命充电,拼命学习,拼命自检,拼命上进。
而不是拼命想要高工资高职位。
“生命无返程,请君勿超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