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社区报》:京城有家“流动图书馆”,这里的书白拿白看不用还

(2011-05-31 17:58:27)
标签:

民间流动图书馆

徐大伟

杂谈

《北京社区报》:京城有家“流动图书馆”,这里的书白拿白看不用还
《北京社区报》:京城有家“流动图书馆”,这里的书白拿白看不用还
《北京社区报》:京城有家“流动图书馆”,这里的书白拿白看不用还

 

                       京城有家“流动图书馆”,这里的书白拿白看不用还

 

5 13日,香港女游客潘惠莲在游览东城区安定门内的五道营胡同时内的五道营胡同时,被一块写有““民间流动图书馆民间流动图书馆””的绿色牌子吸引色牌子吸引,顺着它的指引她来到图书馆所在的小院顺着它的指引她来到图书馆所在的小院。当得知所有的来访者都能免费带走一本书并且不用归还时还时,她感到很惊讶她感到很惊讶,“没想到有这样的公益赠书形式没想到有这样的公益赠书形式。”怀着同样的感叹怀着同样的感叹,记者日前也来到这个小院一探究竟记者日前也来到这个小院一探究竟。

 

这个图书馆很繁忙:人来人往

 

拐进位于国子监的官书院胡同,就看到一面写着“读好书做好人”的白绿相间墙,走进院里,几张藤椅、一玻璃缸金鱼、四间小房、一曲优美的音乐,很有意境。四个房间一间是图书馆,一间是阅读室,两外间则堆满了各种书。上午 10点,图书馆里就站满了前来取书的人。一名管理员,两名志愿者有条不紊地在忙活。

一位正在选书的农民工大哥告诉记者,平时要是遇到下雨天他们就不能干活了,闲着也是闲着,知道这个地方可以随便看书不花钱,他和工友就过来了。有时假期孩子从老家过来也会带他们来这里挑书看。在图书馆的留言薄上记者看到许多读者留下了感谢的话语,一名读者在 5 7日写下:不管初衷是什么,民间图书馆让我看到了一个爱。愿所有人都有一份爱心,那世界将会变得与众不同……;一名叫孔蕊的读者在 5 8日写下这样的话:一缕清泉流淌在胡同深处,我看到了文化复兴的希望,愿民间图书馆坚持不懈,越办越好。

图书馆里的两名志愿者已年过六旬,其中一位李老伯告诉记者,他们从建馆开始就一直在这里免费服务。每天早上都是 9点之前上班下午 6点之后收拾完毕了再走,节假日也不例外,去年的春节假期也是在这里过的。当说起自己这么尽职地原因时,他有点哽咽地说:“馆长徐大伟不容易,既然做的是公益事业,那就要有非常的付出。”

除了这个固定的图书馆之外,为了在更大范围实现“好书赠送,藏书于民”,图书馆还不定期向各大院校、社区、希望小学、贫穷偏远山区、革命老区、进城打工者免费赠送最新最好的图书,今年 1 4日,民间流动图书馆与东城区安内街道联合打造了九个“书香社区”,在这九个地方设立分馆,所有书籍由总馆提供,辖区内居民可直接到社区分馆获赠好书,享受与总馆同样的待遇,只要签个名字,留个联系方式就能带走自己想要的书。

 

这个图书馆很特别:只借不还

 

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吸引人:同胞们!求求你们读点书吧。也正是这样一句话道出了馆长徐大伟先生办这个“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初衷。

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徐大伟和朋友发起一项“抱拳礼、迎奥运”的活动,当时他发现一个简单的左手在上右手握拳在下的姿势许多中国人不会做,“中国是礼仪之邦,可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却在年轻人身上得不到传承,现在的年轻人在乘坐地铁的时候习惯玩手机或者打游戏,下班后不是去酒吧就是聚到一起吃饭,读书意识淡薄,已经看不到文化光环了,这很让人心痛。我是读书的受益者,为了让身边的人也都爱上读书,我必须做点什么。”徐大伟说。

2009 2 25日他率先在网上发起“民间流动图书馆”,申赠者可以直接在博客上留言或发邮件,写下想要书的名称(可写下五本想要书的书名,以备申请冲突,方便调整)、详细的通信地址、邮编、姓名即可。图书将在收到信后的一个星期内寄出。但是,徐大伟有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收到书的读者,在书读完之后,必须将书继续转赠其他读者阅读。

2010 10月,第一家“民间流动图书馆”在官书院胡同 30号的一个小院里落户了。这是国内首个纯公益、全免费的、不设任何门槛的图书馆。只要您走进这个小院留下联系方式和姓名就可以拿走一本书,每个月可以有两次机会,而赠出去的书是不用归还的。条件同样是看完后必须传给下一个人。记者在现场按要求领取了一本周有光的《文化学杂谈》,打开书的扉页看到一枚图书馆的红色印章,只是上面多了一行字:公益赠书敬请传阅。

普通图书馆的“借——还”关系在这里却变成了“借——传”关系,当问到为什么加这样一个看似奇怪的条件时,馆长徐大伟解释道:“我们的图书馆突出民间性和流动性。可以说我们赠的不是书,而是读书的理念——人人读书、人人传书、人人赠书、人人爱书,最终让‘读书改变自己,读书推动中国’成为可能。”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湘潭大学在校大学生屈永扬经过馆长徐大伟的介绍和赠送,他先后读了76本书,不仅慢慢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还带动起宿舍的其他人喜欢上了读书。毕业前是全班学生中第一个找到工作的人,现在在待遇非常好的三一重工工作。今年 4 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当“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天安门步行街、天安门地铁西口等 8个赠书点做活动时,馆长徐大伟的读书理念得到了路人的支持和理解。据活动参与者段雅涵小姐介绍,当她们把书递给一个个陌生人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害怕他们别有用心,但是在听过工作人员的解释后,大家都对这种特殊的公益行为表示钦佩,并且当场表示“别人都买书,送我读了我为什么不读呢!”

如今,徐大伟先生已经向国内外广大读者赠送好书 15606本,在全国贫困山区建立了 42所“希望书角”,花费约计 30万元人民币。现在,他每周至少有一次去各个书店选书,每一次至少花费一万元,每一本书都是他自己亲自选的,无论花多少钱他都不在乎。“民间流动图书馆”受到大学生和广大爱书人的热烈追捧,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馆内的“民间流动图书馆”这几个字就是前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题写的。

  

新闻人物  徐大伟

 

馆长徐大伟出生于山东农村,长着一张山东男人特有的富有棱角的脸庞,虽已跻身商界,但依然淳朴。山东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卖过一年鱼,每天要凌晨三点在闹铃的轰炸中起床然后到冷库搬鱼。“搬鱼的间隙还要看上几页书,我到现在还记着自己穿着一个破军大衣在冷库旁边的水泥台上看书的情景,过来买鱼的人都在私下议论我‘一个卖鱼的小伙子还看什么书啊!’,但就是这段时间看的书帮助我找到了一份自己爱好的职业。”,在这期间,他读了 50本有关广告和营销方面的书,靠着这 50本书的积淀,他进城面试得到一份在广告公司策划的工作,从这次经历他深切的感受到了读书的力量。回忆起这段特殊的读书岁月来,一向稳重的徐大伟有点激动:“如果不读书,我啥都不是!”。如今,徐大伟任北京徐大伟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依然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广告策划职业,他的个人专著被业内人士奉为营销策划必修课程。因为热心公益事业,徐大伟被业界称为 21世纪中国广告界的策划三雄之“策划之侠”。

2002年底,徐大伟怀揣着458元到北京创业,曾因交不起房租睡过西单广场、地下通道,身无分文时曾讨过饭吃,但他从未放弃过读书,因为他深知读书能改变命运。今年初,当得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岔岔寺小学 200名藏区儿童没有新课本一事,“民间流动图书馆”千方百计到处寻找,终于购到一年级二年级语文、数学课本,并赶在开学前为他们寄出。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徐大伟先生是否担心“民间流动图书馆”经过媒体关注后,会吸引太多人向他们索要图书而难以重负?他回答得很坚定:“不怕!慈善不只是有钱人的事业,而是有心人的事业。我还总觉得自己做的太晚、做得太小。我愿意把一生的创业收入以‘纯公益’的形式奉献给社会,将来只为儿子留一个房子就行了,要让他自强自立。另外,我是做一个模板给别人去看去学,相信我的理念会得到别人的支持,因为现在已经陆陆续续有人无偿为我们捐书了。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年轻小伙子专门打车送来了他的藏书,这让我很感动。”

 

                                                                      本报记者 张莉康 文 

                                                                      照片由图书馆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