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京华时报》:民间流动图书馆打造“书香社区”

标签:
徐大伟官书院胡同宋体民间流动图书馆《京华时报》杂谈 |



喜欢的书就能带走,看完再传给爱书人
民间流动图书馆打造“书香社区”
“求你读点书吧”
一条胡同、一座院落、一间小屋、满室书香。民间流动坐落在东城区官书院胡同30号,藏身雍和宫与国子监之间,曲尽通幽,闹中取静。
“偶然路过,很好奇就进去了”,钟先生说,他来京打工两三年,爱读书却无闲钱买书,“我挑了一本《心的指南》,管理员让我做登记,说书不用还,看完后传给其他爱看书的人就行。”
昨天,顺着胡同口的指示牌,记者走进图书馆。一间12平米的书房摆满图书,名著、畅销书、教材等种类广泛。迎面墙上挂着馆长徐大伟的一句话“同胞们,求求你,读点书吧!”下面一行小字“公益赠书敬请传阅”。
时不时有读者推门而进。河北女孩赵俊寒假到北京探亲,常来借小说和漫画,“喜欢这里,感觉温馨,旁边的阅览室还有红沙发和茶几,坐着看书很舒服。”
3000册供赠阅
“每人每次可带走一本书,一个月限两本”,管理员介绍,这座由营销策划专家徐大伟创办的图书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免费公益赠书的流动图书馆,现有近3000册图书可供赠阅,馆长徐大伟每月亲自上书店选书,不断充实馆藏。
翻开借书登记簿,最新的编号已到9961册。街坊邻居、大中学生、农民工、游客等是这里的常客,“大部分偶然路过,也有专门寻访而来”。
除网上邮寄、实体馆借阅等方式赠书外,图书馆也开展了“希望书角”等活动。“我们已向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28所偏远小学寄书。”管理员说。
居民主动捐书
“自己花钱,求人读书,闻所未闻”“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爱心的流动在于民间”“让更多的人对看书发生兴趣,是民族的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在图书馆留影、留言,“有国外游客听说免费送书并提倡传阅,竖起了大拇指,还有一些街坊邻居拿出家里藏书送给我们,和大家共享”。
馆长徐大伟出生在农村,自学成才并创业成功,“读书让我受益匪浅”。在博客上与网友交流时,他发现很多人抱怨“不知道看什么书、没钱买书”,便拿出30万做专项资金创办图书馆。
“我们赠送的是图书,更是理念”徐大伟说,“如果同学、同事、邻里都彼此分享好书,老板送书给员工,那书香社会就离我们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