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大伟
徐大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673
  • 关注人气:32,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淮晨报》:娃娃们,以后咱有书看喽

(2010-11-29 14:37:42)
标签:

朱海鹏

金寨县

竺山小学

花石乡

江淮晨报

民间流动图书馆

杂谈

http://epaper.hf365.com/jhcb/page/341/2010-11/29/A18/20101129A18_brief.jpg

 

娃娃们,以后咱有书看喽

上周六,“希望书角”200本新书送往革命老区金寨县两所小学
杜华柱

 

                              http://epaper.hf365.com/jhcb/res/1/341/2010-11/29/A18/res01_attpic_brief.jpg

                                              兴塘小学的孩子在新建的校舍前选书

 

    27日8点,当初升的太阳还在闪耀着金色光芒,金寨县花石乡竺山村竺山小学的孩子们,开始沿着山坡走向他们的学校了。与此同时,省城合肥一支由3辆私家车组成的小型车队,也已驰骋上路,准备前往本报社,装运图书,然后给孩子们送去。

    这个周六,山区和省城的两支队伍,各自早早动身前往已经放假的学校,大家素未谋面,却因书结缘,本报流动图书馆和北京民间流动图书馆携手建设希望书角项目,开始了第一批次的送书之旅。

    第一批图书 送给金寨山区两所小学

    由本报流动图书馆和北京民间流动图书馆携手共建的“希望书角”项目,计划为安徽省内10所贫困小学,每所赠100本图书。消息一经公布,被推荐入围的学校很快就已经超过了10所,经过电话的核实和排选,第一批到达本报的200本图书,最终确定先行送往金寨县的两所小学。

    “这两所小学都在金寨县花石乡的大山之中,光花石乡符合项目要求的小学,一下就能找出10多个,这两个小学条件更为艰苦一些。”帮助推荐和联系小学的当地一位陈姓校长说。

    11月27日,为希望书角送书的队伍,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先后拜访了被推荐的竺山小学和兴塘小学。

    金寨县竺山小学孩子们8点就到学校等

    13点,从报社出发的送书队伍,驱车行驶了3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第一个送书目的地:金寨县花石乡竺山村竺山小学。

    “听说你们今天要来,早上孩子们还不到8点就到学校了。”竺山小学的校长董国海说。

    竺山小学位于花石乡的群山之中,当车辆爬过山坡又拐过了一个大弯时,随车的人们还没有注意学校在哪,土坡上已有10多个孩子,一个个从地上站起,迎着车辆拍手欢迎大家的到来。原来竺山小学没有校门和围墙,高高的土坡上的一块平地就是他们的操场。早就到来的孩子,就这样在露天的操场边上等着大家,路途远的甚至没有回家吃午饭。

    “竺山小学一共73个学生,只教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课程。今天只来了10多个欢迎大家。”董国海告诉记者。因为路远又逢周末,在送书活动开始前,本报一行人已经提前通知校方,不需要太多孩子过来,并且一路都在通报着行程的时间,没想到还是有这么多孩子坚持等待了那么长时间。

    学校藏书量几乎为零

    虽然在此前的电话沟通中,项目组已提前知道了竺山小学图书资源十分匮乏,但是没想到其实这里的藏书量几乎为零。

    13时20分,当送书的队伍将100本图书摆在孩子们面前时,10多个孩子很快围了上来,个子较高的闵雪同学很快从中选择了一本《格林童话》。“我叫闵雪,上3年级,这本书还是第一次看到。”她说。

    金寨县兴塘小学 孩子们不顾满手灰跑来

    送完竺山小学的图书后,队伍又直接赶往了此行的第二站:花石乡兴塘小学。兴塘小学与竺山小学,中间隔着几座大山,车程大约20分钟。为了送书,全体队员午饭都没吃,直接就赶了过去。

    当来到兴塘小学时,家住附近的10多个孩子们,正在校园的地上玩着石子。看到书的他们,不顾手上的灰尘,一个个就跑了上来。

    兴塘小学只有39名学生,加上校长在内,也只有3名老师。对送来的这些书籍,老师表示将按照流动图书馆的理念,督促孩子们轮流交换阅读。

    全体队员午饭都没吃

    此次送书的队伍,大多数来自网友“少校”和他的“开心群”里的朋友。天空、海蓝、仙逸、坐看云起……一个个有趣的网名,组成了一个快乐的团队。在队伍中,朱海鹏和早早两个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山里。

    朱海鹏上小学四年级,早早则是个刚刚5岁的小姑娘。当看到山里学校的样子时,他们还是感到了震惊。“他们的学校还没我们的学校一个边角大。”朱海鹏说。

    11月27日的送书活动,整整持续了一整天。队伍里的9位读者,全都没有吃午饭,大家送完书后很快就开始往回返,最后直到19点才回到合肥。中间只用随车带来的饼干填了下肚子。

    项目接下来还有8所学校要去送书,提到这点,读者们表示还愿意再推荐一些学校,并希望下次再带一些朋友来继续参加。

    本报记者 杜华柱 文/摄

    送书日记

    渴望看书 可他们却没书看

    星期六,江淮晨报的记者叔叔带着我们去金寨县给两所小学的同学们送课外书去看。

    我们开着车艰难的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终于来到了花石乡竺山小学。我下车一看大吃一惊,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操场连个篮球架也没有,一块圆形生了锈的铁挂在走廊上,学校老师介绍说那就是上下课用的铃。走进教室,里面黑黑的,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椅子就是长条凳,桌上的木板坑坑洼洼。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学校,我和叔叔阿姨们把书从车上卸下来搬到了操场的桌子上面,闻讯而来的同学立刻把放书的桌子围得水泄不通,迫不及待地翻看着书。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山里的同学们和我们比起来真不容易啊,每天上学、放学走那么长的山路多累啊,而我都是爸爸开车接送我上学。冬天到了他们上课不冷吗?教室的窗户肯定是漏风的。他们那么渴望看书而没有书看,我有时候看书总是挑三拣四的。想想真的很不应该。

    回到学校后我要把我所见到的讲给我的同学们听,也希望他们一起来帮助山里的同学。

    ——送书队员、双岗小学四年级三班朱海鹏(10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