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英文版:企业家先驱城市里的首家公益图书馆
标签:
《环球时报》cd3英文版民间流动图书馆杂谈 |
漫步在东城区国子监街,焚香的香味从从雍和宫附近飘来,或者你可以试着去找寻国子监院宅(一个汉代帝王的学院),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由英汉双语拼写的指示牌,在各类算命商店中显得格外显眼,上面写着“民间流动图书馆”。
沿着官书院胡同的箭头指向,会发现一个红色的牌子在小院房门旁边,上面写着:“读书改变自己
“我没有去特意寻找,只是无意间看见了这个牌子,然后知道了看书是完全免费的”,郝越说。她是一个IT工程师,并顺手拿了一本比较厚的精装书刊。“这是一个全新的并且是很特别的创意,尤其是因为这些书是储存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下,并且他们都是真正的好书,而不是那些十分流行的“垃圾读物”。她说着指向一本放在架子上的古典中文读物。
郝越在最后选择一本叫做“汉字古今谈”的书,这本书原价是500元。书被盖上章之后,还留下了她的签名记录。
她问民间流动图书馆的管理员和徐大伟先生,什么时候来还书,徐大伟说:“不需要,你帮我把他传给你的朋友们,亲人们,让它真正的流动起来。我们依赖于你们,让这些借书的人们帮助我们完成我们的目标。”
郝越和其他读者一样,听了徐大伟的话,她点点头并流露出对徐先生的敬佩之情,并且她告诉记者她要传送下去,“让它传送到每一个需要它的地方”
然而,问题一直存在,到底有多少书会被真的“流动”起来,如何才能让民间流动图书馆不带有任何利益和无需赞助的持续下去。
发一封邮件,就能赠给你
谷恒睿,26岁,是民间流动图书馆唯一的管理员工作者。她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据她说,在20天里,已经赠出了122本书(每个人每周限赠一本)。“开始大概有3000到4000本书的储藏,都是徐大伟私人的收藏。”谷恒睿说。
作为一个图书馆管理者,徐大伟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位于国贸附近。他用公司的资金支持着图书馆。“我通过读书成功的从一个会计专业出身的华丽转身成一个广告制作者,”徐大伟说“年轻人总是抱怨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前景有多么困难,却把时间都浪费在了PSP和那些娱乐杂志上。我为那些人创造了民间流动图书馆”。他补充道,也是为了回馈社会,以鼓励文化的发展。
除了给学校捐赠的5000多本书,徐大伟还捐赠了私人藏书,“有很多质疑我的人们,说我‘太忙’或者在做自我宣传。我最后的问候是要给那些质疑的读者和城管【城市管理者和执法人员】的,徐大伟说。
他回绝了赞助和卖咖啡(盈利)的建议。他不想让免费的公益组织被指责为个人盈利组织。“对于那些质疑的人,我所能说的就是‘我现在正在做,并且将继续做下去。’”壹佰万元已经被划拨到民间流动图书馆,作为未来三年的经费。
“这23本书是我孙子的,可他很难读懂。我从电视上看见徐大伟的事迹,心想这些书放在这里肯定更有价值。”一个附近的奶奶在从采访中正好赶来,但坚持不肯透露姓名。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王寇萍借走了一本书。“既然是免费的,如果不好好阅读,没有把它传送下去,我都会感到内疚。”王寇萍说:“大家甚至会比自己买来的书更加珍惜他们,我会把它传给真正读书的人,不然会把他邮寄回来。”
一个月以来,谷恒睿的感触很多。“尽管所有的书都是汉语书,但是外国游客很多。他们不停得询问并给出真诚的赞扬,减除了我们的疑虑。”在来宾留言薄上,两个加拿大男孩凯博和里奥画下了可爱的卡通图画以感谢民间流动图书馆所赠送的两本珍贵的书法藏书。建筑师奥利加赠送了一张明信片、一本自作论文和一本中文书作为回馈。
“这就是我们不在‘民间流动图书馆’前附加‘中国’的原因,因为书籍所承载的智慧属于全人类,我们希望我们馆的书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英语书也将大量上架,我们欢迎每位捐书的人,”徐大伟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