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气不错。细雨飘飘。微风也很舒服。
踏着雨水回家。不知道这个春天是不是跟这场雨来了,还是下一场。
不知道大西南的干旱地区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在北京的我,跟没事一样,继续我的生活工作,早就忘了你们那里的旱情。这就是我。当下的我。
视天下为己任。还做不到。这也是我一直思索的难题。这个雨夜依然无解。
下午的时候,在网上跟一个好友聊了几句。她说她搬家了。我问搬哪了,多大面积,多少钱?她说搬到广渠门了,50平,每月2600元。我一惊:太夸张了。她问:怎么夸张了?我说你是把工资的一半缴房租吗?她说是啊。我说看你租这样的房子就感觉你是一个不现实的人,起码现在不现实。她说她找不到便宜的房子,在市内在广渠门这还算是便宜的。我说也许吧,我不了解行情,当初租房子的时候是在通州区,没进过城。她发来了一个哭泣的表情。然后说:我就是一个活在梦里的人,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算。我们的对话结束了。
她也许是现在年轻人的一个代表吧。刚毕业一两年,就租住每月两三千的房子,这是多么不现实的事情,在我看来。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住的是一天八块钱的地下室,一个房间八个人,上下铺。半年后,租住一个每月300元的十平砖房。一年半后与人合租一个60平的一居室,房租每月800元,后来去了通州区,与房东合租,一月600元,一住就是四年,直到买了自己的房子。有年轻人一定说,你什么年代的人,你们那个时候条件都差,其实,我比你们能大几岁呢,我今年33岁,比你大十岁,比你大五岁,但为什么你却能活得这么不现实呢?
一个月除了房租,连买本书的钱都没有,生活拮据,心情就不好,心情不好,身体就不好,心情不好,身体不好,还有什么创造力想象力?还怎么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好好工作学习怎么进步,怎么挣更多的钱,没有钱怎么买房?不能买房怎么办?接着租房。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可,他们还不知道。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么浅显的道理。年轻吃苦,将来才能舒服。现在就算能勉强地低质量舒服一点,但时间长不了,未来一定愈发艰难。这样做总是划不来的。
翅膀还没长全呢,就想着找一份月入一万的工作,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工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是拿我来做比。我刚工作时月薪600元。半年后跳了一个公司,月薪1000元。被开除了。闲赋在家时又加强了看书,看各种各样有关广告、营销、管理、品牌的书,白天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去面试,晚上看书,过了几个月后总算又找到了一份工作,月薪1200元,干了不到八个月,又被开除,回家,痛哭,打自己的脸,然后,擦干眼泪,吃一口凉饼,看书,拼命看书,也许你不知道,我不是学广告的,也不是学营销、学中文的,我是学会计的,一个学会计的人怎么做广告?没有它法,只有埋头自学。其实,所有的学习,不管是上大学,还是参加各种进修班,实际都是在自学,学习不是吃饭,别人不能喂你,每一口都需要你亲自吃,亲自咀嚼,然后咽下去,再变成营养。
经常能听到一些年轻人说大话,什么两年内一定买房子,三年内买车,30岁挣一千万,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但我知道他们中大部分人一定做不到,因为看他一眼我就知道,看他的眼神,看他的表情,看他对人的态度,看他假装职业的劲头,看他好像什么都懂的做派,看他一有空就玩游戏的样子就知道。我问其中一个说话最大的年轻朋友,我说下班后干什么去?他说去国贸吃个饭。我说你够奢侈的,去国贸吃饭。这个1985年出生的仁弟看了我一眼说,这有什么奢侈的,去国贸那边的小店吃饭,一顿也就二三十元。我笑。心想这还不是奢侈吗?我他这个年龄的时候,一天三顿饭最多十几元,就是现在,工作餐,每顿也就二十元左右。我接着问他,吃完饭干什么去?他说等女朋友下班,然后回家。我问回家后干什么?他说看看电视,上网玩会游戏,就睡觉了。我问不看书?他又看我一眼,说:“平时看什么书?”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话:平时看什么书?难道看书还要在节庆时节吗?这次轮到我看他一眼了。看着他我就想,完了,他完了,他的别墅没了,他的迈巴赫没了,他的私人飞机更没了,他的中国首富的理想算是彻底成梦想了。
现在的年轻人最爱说的一个话题就是钱,总说自己缺钱,千方百计就想赚钱。意志坚定的,人品过硬的还是坚持走了正道,尽管走得慢,但至少是走在了正确的路上,素质差点的,立场不坚定的就走上了邪道,自己还打死不承认。直到一头撞在南墙上,还有人不醒悟。
其实,年轻人,让我再对你们说句真话:除了钱,你们什么都缺。因为你们缺那么多钱之外的东西,所以你没有钱。因为钱是要靠那些你缺的东西换来的。不要再去焦虑再去纠结一味地想钱,想到发狂,快去心无旁骛地补缺吧。
人生有两怕:一怕用错误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二怕用正确的方式做错误的事情。
但最怕的是真诚地欺骗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