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企业为什么不懂得“卖北京”?
(2009-10-29 11:06:13)
标签:
京味红星京商京韵稻香村糕点北京徐大伟杂谈 |
现在是我喜欢的季节和时间。就连这一刻也是我喜欢的。
普遍认为作者读者双方中,总有一方永远付出更多爱,天希望我不是那倒霉的家伙。
小忙。大忙。这几天正在热策一个案子。一个老牌的北京国有企业。就不点名了,免得一不小心得罪了客户,现在的客户都娇贵,身子弱,脾气差。
在客户的会议室里,讲话的几个领导,都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腔,我很高兴,又找到了当初我们策划红星二锅头的感觉,“品不够的京味,离不开的红星。”
想到了红星,就有了话说,其实,红星之所以能从传统五六块钱的“小二”一跃成为今天的售价几百元的京城白酒第一品牌,有两个因素功劳最大,一是“新瓶装旧酒”,普通玻璃裸瓶升级精美青花瓷瓶;二是“旧酒卖新味”,创造了“京味”这个销售意念。形式内容,包装卖点,里里外外,一独特一清晰,红星成功了。就连牛栏山二锅头眼也红了,跟红星抢“京味”,广告语:正宗二锅头,地道北京味。
其实,红星是卖什么的?当然是卖北京的,卖北京的“京味”的。北京的特产啊,北京是什么地方,京城啊,首都啊,全世界都闻名的城市里的知名企业生产的产品能不体现点“北京特色”和“首都品质”吗?能不有点优越感和高品位吗?能让人不喜欢和神往吗?特别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北京地道特产,向来都是很受欢迎的物什,来北京的人谁没带过全聚德烤鸭、稻香村糕点、御食园果脯回家?
既然你是北京老牌国有企业,北京的特产,你为什么不也学学红星、全聚德、稻香村去卖“北京”呢?北京的企业为什么不能卖北京?北京怎么卖?知道你会问。
京韵、京腔、京香、京城、京文、京啤、京门、京宅、京书、京戏、京烟、京糖、京糕、京笔、京鞋、京漆、京吃、京梨、京车、京灯、京衣、京农、京表、京网、京墨、京彩、京票、京茶、京椅、京床、京水、京浴、京布、京商、京面、京女、京机、京菜、京乐、京舞、京吧、京策、京师、京标、京饼、京礼,这一些,哪个不能卖?还要问我怎么卖?
“北京啤酒”在北京一直销售不佳,不能直接推出一款“京啤”,广告语:在北京,喝京啤。“京酒”能卖动,“京啤”不好卖?我不信。现代汽车不能推出“京车”概念销售“京韵”?中南海不能出“京烟”?吴裕泰不能推“京茶”?天福号不能出“京礼”?不能开个面馆叫“京面”?不能举办“京商论坛”?不能启动一个“时尚京农计划”,去京郊建院开地做京农?不能设计制作“京衣”?北京移动不能售卖“京机”?耐克出“京鞋”,潮人疯狂淘?
嗨,徐大伟,你是北京市发展策略顾问吗?不是。你不过是个卖脑的策划人,给钱出创意罢了。你以为你是谁?
罪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