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中国大学生推荐两个好榜样

(2009-08-05 11:34:31)
标签:

蓝仔

瓶子

榜样

中国大学生

秦全耀

北京

徐大伟

杂谈

  一群福建口音的游客从我身边走过,回头再看他们,再听听他们的讲话,看看他们的穿着和气质,祖国好大啊,生命好美啊,在北京的大街上偶遇他们,认识他们,感觉好亲切,我们还有这么多特色鲜明、与众不同的同胞真好啊。

  表面上是他们来看北京,其实也是北京人在看他们,说是来旅游,其实也是来“被旅游”。

  北京各大著名景点都去过了,旅行者其实还要去坐坐地铁,来北京不坐地铁就别说你来过北京。北京地铁里有你未曾看过的风景、城市节奏、风花雪月、时尚男女、白领表情、时髦美女和人情世故。地铁里有微笑、有歌声、有发呆、有奇异的表情和全世界有意思的穿着、有北京的味道和温度。

  就算我这个在北京待了很多年的“北京人”,时不时也需要到地铁里溜达一回,不然就做不了策划想不了创意,不知世界的变化和消费者的动态。

  昨日晚上又去坐地铁。趁有空间就在包里掏出一本书开始读,读了几页,我眼前突然多了一个美女,白衬衣、白凉拖、蓝仔裤,左肩挎包,右手抱着几本杂志放在胸前,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时尚小白领,也有可能是个在读的大学生,不过看她的表情中有一些疲惫,好像刚加班完了回家。看完了美女就接茬看书。

  一个塑料可乐瓶子忽然从远处滚来,滚到一双男人鞋旁又滚到了美女的白色凉拖旁,很多人都闲得无聊,就拿塑料瓶子找乐子,既然是可乐瓶,总得制造出一点乐子吧,此时,我好像又想到了一个新点子,可乐饮料,你的瓶子为什么不能设计的“可乐”一点,你的包装不能变的“可乐”一点?从物质到精神,从包装到内容都变得可乐是不是才真是“可乐”?

  可乐的事就不多说了,跑题不少了,赶紧回来说美女。可乐瓶子好像喜欢上了白凉拖,就在旁边打转,好像还有点害羞,不碰鞋,但也不离开。美女好像也有点不好意思了,毕竟有很多眼睛都在盯着瓶子和她的脚看呐,再好看的脚也不能这么看吧。

  惠新西街南口到了,美女突然一弯身捡起了那个好色的可乐瓶,准备下车,我一看她的举动,顿时肃然起敬,真没想到外表这么美的女子心里比外表还要美,正好我也要下车,尾随其后,美女下车就直接把可乐瓶扔进了垃圾桶,整个过程不过一分钟,可是对我的触动恐怕却是一辈子的,她的行为大大超越了我,我最多是会把瓶子移到一个不滚动的地方,不再打扰更多的乘客,但一定不会想到去把瓶子捡起来带下车扔在垃圾桶里,更做不到。这就是差距,所以她是我的老师,感谢昨天的夜,感谢北京地铁,让我得到了这么一个内外兼美的好老师。

  看着她走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我很伤感,老师远远地走了,也许这一生都不会再见到了,老师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流露,就是用一个轻轻的动作教育了我,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境界有多差有多不入流。我不知道老师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但我相信她一定是“道德大师”和“智慧大师”特意派来提升和促动我的天使。

  这就是我向大学生朋友们推荐的第一个好榜样,我的老师,白衬衣,白凉拖,蓝仔裤的漂亮天使。

  想想天使的行动,想想自己平日的言行举止,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找找差距,补补差距,让自己早日过上更加美丽充实的好生活吧。

  第一个好榜样,就用了这么长的篇幅,第二个就简单点,我知道,写长了你也不愿意看,你忙嘛。第二个好榜样就是首届十大策划人之一、出了名的点子大王、富亚喝涂料、鹅鸭大战等事件营销的原创者,号称“二两拨千金”的秦全耀。我知道秦老师也经常来我博客看看,昨天也到他博客上学习了一下,有来有往嘛。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秦老师是不是疯了,怎么一天发了四篇博文呢?我总觉得自己写的是“想法日报”,每天发一篇文章算是够勤奋够更新快的了,没想到一看千万博客秦全耀,吓了一大跳,惭愧到凌晨也没睡着。

  都说秦老师是中国第一快脑,是顾问的顾问,思如泉涌,点子乱飞,原来这都是每日努力和每日坚持的结果。

  大学生朋友们,再想想你们的每日快乐生活吧,不说是让你一天写四篇文章,就是像我一样“想法日报”,你们中又有几个人真能做到呢?是,你们也有博客也有空间也写东西,可是半个月写一篇的是你,半年发一篇的也是你。就像人人都知道“读书改变命运”,你也读书,可一年你又读了几本书呢?眼看着别人都改变了命运,找到位置,发了财,升了官,你郁闷,心想自己为什么不成功?别瞎寻思了,虽然你什么都做了,但却没有一样是做到位的,没一样是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的劳动在坚持不下去还是咬着牙坚持下去的,所以,人家都在享受成功了,你却还在天天想成功。

  难道这还不算是大学生朋友们的好榜样吗?比起两位老师,我很内疚,我有什么资格做大学生的成长顾问呢,我也是在成长啊。两位老师倒是个好人选,不过请他们做成长顾问好像还低了一点,要做就请他们做大学生朋友们的“成熟顾问”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