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点评33号选手扈劲松
熊晓鸽:33号选手,您的模式,我觉得像您这种商业模式靠一种应用专利来用一种创新的方法来做一个替代方式,来打天下,打一个很庞大的市场的模式,我觉得风险非常的高。因为你这个东西的替代性不是那么强,这个市场上。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从你生产材料的来源,你用苏联的原料来做这个事情,而且你在整个的产业链中间,你是从生产,从原料到生产,都在那边这样做,这样的话投入也比较大,要求的资金,还有管理的难度都比较大。作为风险投资的人来讲,我不太喜欢这种传统的行业,尤其是利用这种传统的原料来做,用再生材料,可能是替代性的材料生产地板,可能我兴趣更大一点。
史玉柱:33号,我感觉,我们刚才说33号这个人品,人很实在,这一点我确实非常钦佩,从他的言谈里面。对你提两个建议,一个是你现在的盈利模式还得需要改进,你现在的模式做不大,你现在是没有自己的厂,没有自己的渠道,什么东西,很多要下来的东西都在外面,建议你的公司应该把至关重要的因素,要害的因素拿回来。你的盈利模式,你还需要再琢磨琢磨,这第一个。第二个,我感觉可能你过去财务存在着状况,你这个胸无大志,刚才问你十年之后怎么样,你回答的是根本不正面回答,我觉得既然创业者,尤其是创业初期的时候,人一般都是雄心万丈的,在你那里的确感觉不到。希望你给自己定的目标稍微高一点。
马云:两位点评得非常全面了,所以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再跟大家交流一下。33号我觉得你很实在,很有激情,创业者有激情是在表面上,有的在内心里,我看到你讲地板的时候,尽管我并不觉得怎么样,但是我觉得这种激情可以感觉得出来,创业者最优秀的是真诚,永远是做自己,很好。(掌声)我为什么不投你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充满着红海,充满着竞争,给你一个建议,你要多注意细节,你这里的问题很多很多。你既然到国外找买家、卖家,多关注这些细节,所以这个是我想给你的建议,我还是觉得你能够做,但是要考虑到这个行业将来的发展。刚才熊晓鸽讲,如果你这个是一个地板的木材的取代品的话,可能这个项目就不一样。
评委点评34号选手李宗恩
熊晓鸽:34号我觉得您的东西,3.0也好,我不能说这个东西不能做,对于3.0我有我的看法,但是我觉得像你这个东西最好先在美国做,另外从你的投资结构来看的话,你在美国投资一千万,中国投资一百万,所以说像这种方法最好是先在一个地方成功,再到中国做这个事情,可能比较容易。而且像这个行业非常超前,而且需要很专业地来给你评估做这个事情,可能还是找很专业的VC谈这个事情,在这里没法交谈,你有一大堆的东西谈不清楚,我们也听不明白,所以可能还是找专业的VC谈这个事。但是这个事情,因为互联网里面谁也不知道谁对,谁也不知道谁能够成功。所以说在这点上,我对这个项目没有办法进行一个评估。我个人对你的看法,就是我觉得您在互联网中间实际上是做得比较少的,你虽然在思科做过,其实都是做一些基础的东西,并不是基础的互联网的服务方面,因为你做的话,你的盈利靠广告的话,这还是另外的活,这是我没投的理由。
史玉柱:34号,可能我们俩沟通上有问题,你说话我听不懂。我听不懂,我刚刚问马云,马云也听不懂,你准备在中国定居这就有问题了,你在中国定居,问一个东西,你不知道拐哪儿去了,所以建议以后如果在中国定居,希望逻辑别用美国或者哪里的逻辑,逻辑要中国人听得懂,这一个。另外你提供的一些资料,包括你说的,根据我的经历,我是比较怀疑,至于哪些我就不谈了,我觉得有一些内容不是太可信。李宗恩:我想你可以去查,都是有名的注册公司,可以去查。史玉柱:行,你的我就谈那么多了。
马云:34号,我可能会讲得比较重一点,我觉得你是我最担心,刚才我挺担心观众选你,幸亏差了一票。为什么这么讲?我想跟你探讨一下,其实最聪明的人永远相信别人比自己聪明,聪明的人是智慧的天敌,你自认为很聪明的人,很难成为智者。所以我觉得创业者永远要把你的股东,把你的团队想得比自己聪明,因为他们基本上都知道。我的感觉,你的整个故事,你刚才讲到你跑过很多VC,大家都没给你钱,但是我必须告诉你真话,因为你讲的很多是概念,概念到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卖钱了,它必须变成具体的变化,哪怕很小,很具体,很细节,大家都会欣赏。所以我觉得这个,不管出于任何目的,把自己的计划说得清清楚楚,大家都能听懂。也许我的智商比较低,没听懂,如果他没听懂,很多人没听懂,问题肯定出在你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所以这是我给你的一个建议,希望你记住。如果你按现有的套路出去讲,出去一百次,还不给你钱,因为大家觉得你的东西不是不好,而是听不懂。
评委点评35号选手李文
熊晓鸽:35号选手,我就是觉得,第一、你现在的竞争对手来讲,你也没有一个特别的比人家强的地方,你就觉得你需要钱,需要钱来打品牌。
作为风险投资来讲,他最怕的一个就是说,你说我什么都不缺我就是缺钱,这样的项目一定完蛋。
史玉柱:35号你的挑战实际上是很大的。关于你这类行业,我觉得重点就两个。第一技术上要有突破;第二就是营销。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
我先找到差异化,我的产品和其它的产品差异在哪儿?
营销里面有个叫第一法则。你到哈佛去学的时候,他会说一个案例。对美国人来说,谁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人?一般都能回答得出来,但是问谁是第二个飞越的,就没人能回答出来了。谁是第三个飞越的?记得了。为什么?第三个是第一个女性飞越,她拥有了个第一。
你一定要在你的品牌建设里面,把你的第一给挖出来,猛宣传那一点。
宣传用什么手段呢?我建议别上来上电视。第一、报纸,第二个、创造事件营销,让媒体作为新闻自觉去报道你,这样很省钱。
马云:三十五号选手呢,感觉你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它不是一个独特的公司,更不是一个独特的空调机的公司。
这是一片红海的地方,而且你这个工厂给我感觉,技术含量也有问题。团队我也不是很信任。我担心有一天,你跟谁闹翻又带了个团队出去。
熊晓鸽:36号选手应该说我比较喜欢你的创业精神,很小就到美国留学,做过很多事情,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做过,自己创过业,所以我觉得你的精神比较可贵,这是不容易的事情。具体到你这个项目我觉得有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说您的行业的话并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做高一点,做弯一点,人家也能做,可替代性,你并没有看出来你的知识也好,甚至连任何专利也没有。
熊晓鸽:还有我觉得你这个公司结构不好,就是说您的父亲请您做这个公司,是您父亲管不好了请您去了,而且你的股份比他小,他是CEO,在你提到跟你父亲吵架,CEO就是CEO,要执行必须听他的。你父亲明智,他当董事长就完了,你也不用吵架,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另外像您这种项目,应该不是风险投资做的项目,因为最后来讲,这个行业肯定做不大,因为其他公司不需要上市,不需要上市的公司一般做不大,因为不需要那么大的资金做这个事情,所以说这个空间有限。您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经历,主要还是在销售方面的经历,你有精力做,而且更有魅力跟人说。但是你的经历里边最缺的,就是你做的这个事情上没有经历,就是财务上面的经历,融资上面的经历。我为什么问你的毛利润率和收款的资金回笼的时间,按照你两三个月把钱收回来,40%的毛利率,你最好是银行贷款,银行像你这样,你烂账还少,银行最好找你这样的客户,所以不需要找我这样的投资。
史玉柱:36号,你给我的个人印象非常好,因为你非常年轻,我觉得你谈的很多话实际上应该是很多那种久经沧海的人才能谈出来,你很有才华,这点我非常赞成。你刚才谈到细节问题,谈到很多问题,我觉得确实是没有真正踏踏实实做过事的人,你刚才谈的话很多话别人是谈不出来的,我感觉你在你的公司的确起了很大作用,你自己的确在动手干活,所以这点我非常钦佩。我对你提一个建议,就是家族公司的问题,家族公司有成功的,但是家族公司比公众公司,比其他公司成功的难度要大,你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公司,像巨人集团,我100%持股,但是我怎么处理?我只是给你做参考,我是这样,我的母公司是这样,到下面公司有合作了。我的所有公司我有一个原则,我虽然也是家族公司,但是我的员工没有当成家族公司的,我是怎么做的。我的亲戚不能来公司,直系亲属不能来公司的,非直系亲属如果到公司,不能当干部,看门开车可以,但是作为公司骨干不可以,我一刀切。这样我和员工处理关系,我自己觉得很轻松,他没有把我当成家族公司来看待。家族公司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太太在公司,你的太太说一句话,这句话哪怕是正确的,都会有员工去议论它,去从负面角度议论它,说它,这样对你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还有就是家族公司要想管理很难做大。你和你爸爸谈好,怎么做好。家族公司有弊端,你再做大有问题,你的骨干归属感的问题。家族公司很多没有归属感。你的未来很有可能会成功,没有投你的原因,风险公司一般不会投你,你的项目介绍给观众,你的目的达到了的而且你还有路可走,我在这个地方祝福你。(掌声)
马云:36号的选手,我很佩服你的激情,你的执行力,还有细节,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很优秀的创业者动手能力,自己干的东西,我还是蛮看好做人的原则。刚才史玉柱讲了家族企业和公众公司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要认真思考,回去跟你父亲认真地探讨。但是有一样东西是34号选手讲的,就是你的真诚。34号选手讲到真诚这个词的时候,我心里很放心,因为我知道36号今天是靠真诚打动观众选票的,不一定是项目。而36号给你一个建议,不管将来做成什么样,永远不要丢要真诚这个品格这个性格,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掌声)
三大评委点评太是精彩,建议《赢在中国》节目组专门结集出版一本《赢在中国评委点评经典语录》,赢得了每一个人心,就赢得了整个世界。
《赢在中国》节目片尾播放了马云、熊晓鸽、史玉柱、牛根生、朱新礼、吴鹰等评委一起唱《在路上》的画面,仔细看看个个评委都唱得那么用心、投入、陶醉、深情,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做什么都在用心用力,做人是这样,做事业是这样,做评委是这样,做歌者也是这样,他们只所以成功,原因也简单了,就是他们做什么都是这样。
犹如一个智慧长者说的那样,“知道利用时间、能够把握当下时刻,就是用心。做事要专注,胸怀要如海天一般广阔清明。好比大鹏鸟,专注地蓄势待发,一阵风来,即全力冲飞,气势磅礴。用心是自然而然的,并非刻意造作。”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