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十而立体悟学堂 |
今年我三十岁,而立之年,字写不好,事做不好,一无是处,日日惭愧。
自《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大多数的现代人简单地解析“三十而立”,就是三十岁要成家立业了。
也有人这样解读“三十而立”:这里的“立”应该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的立。
立起来,说得通俗点就是三十岁后就要有自己的学术体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
南怀瑾先生对“三十而立”的解读是:立就是不动,做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对“三十而立”有这么多的理解和解释,粗疏总结一下应该大概有三个方面:立人、立业、立德。
那么,怎样让每个“而立之年”和即将“而立之年”的中国人都能真切感受和明白“三十而立”的内涵,明白做人的道理,找到自己的道路,知道自己的未来,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自己必须做的,什么是自己坚决不能做的,知道长短,知道上下,知道高低,知道大小,知时知量,知情知义,知心知爱,冷暖自知呢?
还是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盛邀学究前辈博学大人做老师,成立一所“三十而立体悟学堂”吧,也搞一个“而立”仪式,让长时间沉浸在“土木工系(土头土脑,麻木不仁,工于心计)”中的学人们清醒一下,让每个“而立之年”的中国人都能体悟而立,倾听道德,张弛有度,卓尔不群,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沙漠不可能有大树,森林才有大树。三十而立,树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