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涛王红
刘涛王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94
  • 关注人气:2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所需的心灵营养

(2011-12-06 09:12:50)
标签:

母乳喂养

安全感

共生

独立

分离焦虑

叛逆期

秩序期

自信心

认可

模仿

育儿

分类: 王红专栏

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所需的心灵营养

养育孩子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吗?说不花费精力可能是没当过妈妈的人吧!我的一贯原则是孩子越小越要花费精力去照顾他,等他慢慢长大,花费的精力就越来越少。所以,在孩子现阶段,我是一个“娇惯”孩子的妈妈。

爱孩子,是投其所好,还是给己所需呢?当然是前者。有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说自己是内向的,觉得这个个性不好,就想让孩子外向。如果孩子的个性是内向,就觉得孩子的个性很不好,一定要他去学会很能表达,跟人很好的沟通,因为担心他长大后不会跟别人竞争,将来会吃亏。于是父母强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目标去成长,所以造成亲子关系很差,叛逆,行为偏差,父母就越发焦虑。古语曰“以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没办法做到,又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在看了很多家庭治疗的书后,大部分的观点都是: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这个观点也许有点武断,做父母的可能会感觉到很委屈。我倾我所爱、倾我所有去爱关注我的孩子,最后遭受批评,真得让人无法接受。确实无法接受,但却可引起我们的反思。在孩子的不同生长阶段,我们应该给予他什么样的心灵营养呢?

一、0-3个月的孩子

1、妈妈扮演重要的角色

妈妈需要给予孩子的心灵营养是无条件的爱,就是当孩子吃,喝,拉,撒的时候,当他哭了,饿了,妈妈需要随时的出现,抱他,喂奶,换尿布,让孩子确认他是安全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跟妈妈还是处于共生的状态,还没有独立出来。妈妈做到情绪稳定,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爸爸要做到多支持妈妈,让她情绪稳定,来度过这个比较艰难的时间,很多产妇就是在这个时候容易得产后忧虑症的。还有一些单亲母亲,夫妻关系很差的家庭,因为妈妈的情绪可能很不好,孩子的安全感就比较差。

2、重要他人

妈妈一生都是孩子的重要他人,除非有的母亲放弃这个权利,孩子就会去寻找其他的重要他人。热血型的孩子就容易去寻找重要他人,比如保姆啊,爷爷奶奶,但是比如忧郁型的孩子就不容易去寻找,他觉得只有妈妈是最重要的人。其实这个时候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的身体会分泌一种苯体安的荷尔蒙,让妈妈觉得她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可爱的孩子。如果妈妈不能分泌这种荷尔蒙的话,孩子一生都在寻找重要他人。所以母乳喂养不仅仅是生理上给予孩子所需的营养,每个妈妈的母乳都是为自己的孩子专门设计的,坚持母乳喂养,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很大的帮助。所以建议母乳喂养可以坚持到2岁。然后要不要断奶也是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判断,而不是根据妈妈想不想喂养来决定的。如果没有找到重要他人,孩子长大后,一直寻觅一个可以把他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无条件的为他付出,一切以他为主。但是真正在亲密关系中和成熟的婚姻关系是爱是相互的,并且是我爱你并不因为你爱我,你爱不爱我,我都一样爱你。于是给孩子的婚姻关系造成很大的困扰。并且在人际关系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只是不断的索取,而吝啬于付出。

我们这一代的人,不用说比我们还年长的人,这个阶段的心灵营养都是严重不足的。因为之前由于特殊的国情,父母根本没有这块知识,都忙于生计。那要怎么办呢?过了25岁,我们只能自己做我们自己的重要他人,就是做自己的好父母。那又要怎么做呢?就是学会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无论自己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无论自己丑也好,美也好,自己都能接纳自己。然后常常肯定自己,赞美自己,鼓励自己。当然这个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做,并且要坚持不断地做。

二、4个月-10个月

孩子开始学习独立,其实人天生的本性就是追求独立,在这之前孩子以为是跟妈妈共生的,不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也没有我这个概念。现在开始想要学习独立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特征是有时候要你抱,然后又挣脱你的怀抱要自己去爬。开始对陌生人有兴趣。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总是走两三步就回头看看妈妈在不在。所以这个时候妈妈要做的事情是给孩子足够的回应,让他确认自己是安全的。可能当你发现有一天你的孩子走出去很久以后不再回头看你,那就是你的孩子已经分离成功了(可能有些妈妈这个时候有些失落)。分离成功的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有分离焦虑。没有分离成功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面对亲人的过世,恋人的分手这样分离的痛苦。所以妈妈们在这个时候的抚养原则是当孩子找你的时候,你就很诚心地陪她玩,当他不来找你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做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卷入跟孩子的纠结中,有些上班的妈妈下了班想好不容易可以有时间来抱抱孩子,但孩子可能又不让你抱,弄到孩子哭,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回家的时候,孩子会很兴奋地欢迎你,不断喊着“妈妈、妈妈”。有的时候,孩子可能正在专心致志的玩,回头看看你,又继续玩。这时候就有点失落,会强行抱孩子,孩子也会哭。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就收回自己内心的需要,回应孩子一个笑,干自己的事情去。等孩子玩完自己的,就一定会很兴奋地来找妈妈,不管你在干什么,都会抓住你不放,让妈妈抱抱。这时候无论我在干什么,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先抱抱孩子。

三、16个月-2岁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可怕的2岁。这个时候孩子会不时骂妈妈是坏妈妈,还有一个常常说的语言是不要。你帮他寄鞋带,拿吃的,他都说不要。这个是个叛逆期。我的孩子现在一周八个月,就开始出现叛逆了。“不要”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早上穿衣服不要,要穿自己认为好看的。吃东西别人选择的不要,要吃自己认为好吃的,给苹果不要,要吃小酥梨。我家阿姨就说从小就这样,长大还得了。我就给她解释清楚,孩子在这一阶段是怎么一回事。她虽然还是怕我“惯”坏了孩子,但是却也没有这么强烈的反应了。父母一定要耐心,帮忙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叛逆期。当然前面提到的心灵营养足够的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度过。

还有,这时候孩子也处于一个秩序期。就是当孩子为了一片完整的面包被你撕开两半,或者因为香蕉被你掰断而哭泣的时候。我家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我现在都很少给他掰断,比如一个大香蕉,人家一会就吃完了。所以,父母要及时认识到孩子正处于一个秩序期,这个时期孩子要求每个东西都很完美。这样有助于他认识自我。有了明显的自我后,长大后也能容易跟别人建立明确的心理界限。

四、4岁-5岁

孩子跟妈妈分离成功,开始独立。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爸爸的肯定,赞美和鼓励。前3年妈妈几乎可以完成全部照顾孩子,带给孩子所需要的心灵营养。但是从这个时候起,爸爸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妈妈很难去代替爸爸做,即使做了,效果不佳。比如爸爸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真高兴,你是我的好儿子,你是这样的聪明,勇敢等等,加上你想要表达的形容词。爸爸可以这样对女儿说:我真高兴,你是我的好女儿,你是这样的美丽,善良等。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及时的得到父亲的认可,长大了缺乏自信心,自我认可度很低,对自我形象不接受,不认可自己的性别。比如得到认可的女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有女性魅力,很欣赏自己,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而没有得到认可的孩子就一生都自我价值很低,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很多同性恋也是由于这个时期父亲对自己性别的否定而发展来的。弗洛伊德也说过,爸爸的角色是帮助孩子塑造自己的生命和价值取向的。因为爸爸的爱是需要争取的,而妈妈的爱是无需争取的。

五、6岁-7岁

孩子开始学习,开始学习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主要的学习对象是父母。父母的情绪是否稳定,父母跟人如何交往,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父母如何跟自己的伴侣,长辈,朋友,同事相处。包括父母对于孩子的情绪反应,处理孩子学习问题的态度,都给孩子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去模仿。比如父母对于感情的表达是很含蓄的,从不在夫妻面前赞美对方,甚至不在夫妻面前有些拥抱的动作,那么孩子对于亲密关系的模式也是这样,长大了他跟他的另一半也是这样相处的。比如很多家长都要求孩子见了陌生人叫叔叔阿姨,见了长辈要称呼。那么自己首先要做到很亲切,自然的去称呼自己的父母。所以当孩子有行为偏差,首先父母要反省的是自己的夫妻关系如何,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如何呢?如果家庭是幸福的,那么孩子自然而然是会正常的成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