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变性同性恋两性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咨询师案例 |
分类: 婚姻爱情 |
可以看出你对自己的性别感到很苦恼。从生理来讲,你拥有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生殖器,但是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却趋向于女性。现在因为一些性别所带来的不便和困扰,你的心里也有了改变,甚至觉得为什么自己不是个女性,自己的性别认同出现了偏差。
你说在你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打母亲,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而从那时起就不怎么喜欢“父亲”。从你这个经历,我们来看看人的性别(也就是我是女孩还是男孩的问题)的发展过程。在人的幼年时期,性角色自我认同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所以父母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大约在1岁左右,就开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在2岁就开始使用“我”字,2岁半左右自我意识开始日趋发展,在3岁左右出现性别意识。而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把儿子的性别意识搅乱了。
在性别自我意识出现前,儿童的性别自我认识是模糊的,他会一会儿说自己是女孩,一会儿又说是男孩。在这期间,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极为重要。你把孩子看成男孩,给孩子创造成为男孩的机会,孩子就会往男孩方向行进。你若把孩子当成女孩,给孩子设下成为女孩的方案,孩子就会朝着女孩目标靠近。如果3岁前,父母对待儿童的教育和态度是混乱的,那就容易造成儿童性别自我认识的差错。假如儿童的性别自我意识停留在未分化的水平上,那么在孩子的青少年起便会出现性角色的偏差,并且很可能造成成年后的性角色偏差。我们每个人都逐渐在生活中形成我们自己的独特的应付方式,和我们的教养环境,和外界给予的反馈都有关系。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角色模仿过程,也就是父亲或者母亲的示范作用,但是,你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缺少这样的示范。当你表现像男孩的时候,你的家庭环境给你的反馈是消极的。因为在你的眼中,你“不喜欢”父亲这个角色,也就是“男性”的角色,你为母亲的处境感到难过。所以在你性别自我认识模糊,需要引导的时候,你的认同性别是女性,而讨厌“男性”的角色。你的行为显然是幼年教育的失误造成的性角色体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体验不断深化;如果说在童年期只是性别角色的体验,那么到青春期以后,随着你的社会角色的形成和社会对你性角色的需求(比如男性应该充满阳刚之气等等),这种体验就产生了强烈的内心冲突。
性角色认同失调是一种轻微的症状,处于这个阶段,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自我性别的认同是正常的,他们清楚自己的生理构造属于什么。你知道自己是个男性,只是时常陷于女性的情绪和情感中。只要通过染色体的检查,没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就可以肯定你纯属于社会和教育因素造成的性角色认同偏差。
人群中的自我,我不知道你想过变性后的你会是如何?对于变性只有钱的因素吗?还有你对男性是如何认识的?你有没有想过矫正过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因为在学习性别认同的时候,你并没有很好的一个学习过程。所以,在性别认同上,你还是一个小孩子,可能还处于3岁左右的阶段。先降低自己的焦虑情绪,允许自己逐渐成长,逐渐学习性别认同,给自己一个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