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逃家小兔》课题研究阅读指导课课例
(2011-12-08 12:40: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十一五课题研究课例 |
绘本《逃家小兔》课题研究阅读指导课课例
海港区白塔岭小学
一、课题研究简介: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兴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其中最典型的是1997年2月克林顿提出的“美国教育行动”该计划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拘泥于教材,局限于课内,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与应试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要求学生读课文,做题目,“做题多,读书少”的弊端。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我们的课题研究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阅读,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高教师有效的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从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好读书,读好书,感受到读书好,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
经过几年的的时间于摸索,总结了一套搞好课外阅读的方法与途径:
1、多渠道激发阅读兴趣
(1)读报激趣法。三年级培养读报方法,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会剪报;四年级培养读报能力,使学生了具备报纸的信息识别、筛选、储存和提取运用能力,会板报;五六年级培养读报习惯,养成了天天读报勤积累的好习惯。具有较强的办报能力。
(2)“课本导趣法”。这种阅读活动,由课本的引子,很容易诱导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加深认识,扩大知识面的目的。
(3)故事激趣法。小学生都爱读故事,教师就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书中的人物、情节,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愿望。
(4)榜样激励法。以名人为榜样,讲述名人读书成才故事;以身边的同学为榜样,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5)奖励激趣法。通过更换“小书虫”、“大书虫”、“小蝴蝶”、“大蝴蝶”、“彩蝴蝶”等“阅读奖章”这种争章,以及段位级别评比活动,用小奖品,鼓励孩子阅读。
(6)活动激趣法。
①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
②召开读书汇报和读书经验交流会。
③举办读书笔记、采蜜集评比等活动。
2、推荐读物引导阅读
第一,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年龄特点提供其喜好的读物。
第二,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3、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
(1)读。读内容,知概要。(2)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3)划。划优美的印象深的句子。(4)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6)记。背诵精彩片段优美范文。
4、上好阅读课。
(1)读物推荐课:①内容梗概介绍法。②情节介绍法。③悬念介绍法。④主题串联法。(2)读书指导课。(3)读物欣赏课。(4)读书方法训练课。(5)读书展示课:①举办讲演会②开展讲故事或朗读比赛③读书笔记展览④主题手抄报展览。
5、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1)读一读圈一圈(2)画一画想一想(3)抄一抄写一写。
6、做好检查与评价
(1)评价原则
①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不能对学生的要求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其健康发展。
②重过程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因此短时间很难有很大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阅读过程的资料,淡化阅读结果的评价。
③导向与激励性原则。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与激励性基础之上的,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不定期的检查、评比。
①调查统计阅读篇目、数字、笔记等。
②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
③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体会、评选读书小状元。
(3)课外阅读评价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研究的内容:
(1)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2)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
(4)通过有效的激励评价措施,保持阅读兴趣。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研究的目标:
(1)、学生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
(2)、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会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使学生爱上阅读。
(4)、形成一套有效的评价措施,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持续发展,进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三、课例研究课实现的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具体内容:
掌握绘本本阅读的方法,喜欢阅读绘本。
采用猜测阅读,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想象思维训练。
在朗读和创编中,理清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母爱在学生心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预设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2、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境想象练说,并复述完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阅读经验相结合,学编浅显的童话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例设计过程
设计理念:
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的合奏。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
阅读重难点:
1、重点:在情境中让孩子展开想象,让孩子根据图画创编故事。
2、难点: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想象兔妈妈和兔宝宝还会变成什么,并在此过程中领悟伟大的母爱。
阅读准备:
1、兔妈妈和兔宝宝的头饰。
2、图书和课件。
3、句式卡片。
阅读流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我抓住这点,引出今天的绘本内容,一开始,学生兴致就很高,课堂气氛较好。
(二)、指导读封面、环衬、扉页
1、故事的名字叫《逃家小兔》,瞧,这是我们进入故事的第一道大门——封面:一只小兔子和它的妈妈在家门口的草丛里聊天呢!它们在说什么呢?
2、
3、
4、啊,这只可爱的小兔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逃家小兔喽!看,它静静的蹲在地上,望着远方,一定在想:我想离开家,可是我要逃到哪儿去呢?你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逃到哪里去?那就注意看,认真听,下面真的进入故事啦!
[设计意图]:绘本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绘本的方法,喜欢阅读绘本。从而大量的阅读,从中获益。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绘本,会读绘本。上课伊始,我便向学生介绍了封面、环衬、扉页这三个内容。介绍理论知识会比较的枯燥。于是,我就用自己的一些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进入故事的第一道大门——封面,进入故事的第二道大门——环衬等等”再加上我手上实物的演示,学生的注意力相当的集中。
(三)、师生一起讲故事
1、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它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要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2、出示彩图:瞧,在一条清澈的小溪里,小兔变成了小鳟鱼,开心的游着!而妈妈呢?变成了捕鱼的人,穿着黑色的大雨鞋,站在冰冷的水里,抛出了那么长的鱼线在钓小鱼,咦?为什么妈妈用一根红萝卜作为诱饵呢?(知子莫如母啊!)
3、顽皮的小兔又变了!
课件出示黑白图:“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去找你。”
彩图:好陡的山,好高的山呦!小兔子灵巧的爬到了山顶,妈妈的年龄好像很大了,身体也有些笨重,走路一定很吃力的,它正冒着危险爬山去追小兔呢!爬山的会被石头绊倒,磕破!
4、小兔可带劲了,它简直就像孙悟空一样变变变!课件出示图,看小兔跑到哪里?花园里,猜猜他要变成什么?指名说话
课件出示:如果(
5、妈妈也在变,谁来猜一猜?
用这样的句式说:如果(
6、你们比玛格丽特还聪明,说得太好了,奖励大家一张彩图:调皮的小兔变成了小花,躲进了花园里,妈妈变成了园丁,扛着锄头,挎着篮子,来给小花施肥、浇水、除草,培育小花茁壮成长啊!
7、还想看吗?咦!小兔子怎么长翅膀了?它要变成什么?(黑白图)(不要文字)用这样的句式怎么说?如果( ),我就(
8、呀!小兔子要飞走啦!妈妈怎么办?
出示黑白图,看图说话:如果(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竟然跟作者写得一样。再奖励一张彩图:你们瞧,在广阔的田野里,妈妈变成了一棵妈妈树,她就这样站着,等着,张开着双臂,搂住向她飞来的小兔。
9、哎呀,妈妈还是会找到我!如果你是小兔,你还变不变?你想变成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如果你(
我就要变成(
如果你变成(
我就要变成(
10、大家的想法真可爱,想不想看看逃家小兔又变成了什么?有一个条件,只让看图,不看内容,行吗?请小作家给插图配字,哪位小作家说得与书上一样,我们给他鼓掌三下,好吗?
[设计意图]:采用猜测阅读,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想象思维训练。
1、聆听故事、观察想象。新课标中提到“低年级的学生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来阅读。”绘本的构图常常因色彩、图案、材质上的别出心裁,为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创造了条件。课上,前几幅图的故事情节由我讲给学生听,后面我采用猜测阅读法,让学生自己从通过观察图发现小兔和兔妈妈分别变成了什么,再来说说故事的情节。此外我还以画面的某个角落,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细节,来感受绘本的情趣。
2、层层推进、说话训练。《逃家小兔》这个绘本的语言相当有特色,都是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并且句式都是如果你……我就……,于是我抓住这点,层层推进,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之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小兔还会变什么,兔妈妈跟着变什么才能找到她。再来用上面的句式来填空。没有了图片的约束,学生可以完全的放开。这个环节由扶到放。一步一步。既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四)、想象编写儿童诗。
1、让我们把故事变成小诗,永远记住妈妈的爱。
出示老师改编的儿童诗:
永远的妈妈
如果我是一条小鱼,跳进凉凉的小溪,
妈妈就是一个渔夫,抛下鱼饵等着我;
如果我是一块石头,在高高的山崖上,
妈妈就是一个登山人,爬上山顶找到我;
如果我是一朵小花,藏在一个花园里,
妈妈就是辛勤的园丁,会在花园里发现我;
如果我是一只鸟儿,从她身边飞过,
妈妈就是一棵大树,等着我到枝头做窝;
如果我是一艘小船,扬着帆,离开家,
妈妈就是风,吹着我,吹向回家的方向;
如果我是马戏团的空中飞人,在高空荡秋千,
妈妈就是走钢丝的人,穿过空气,走到我身边。
……
[设计意图]:在朗读和创编中,理清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母爱在学生心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谈读后体会:
1、你喜欢这个故事么?最喜欢里面的谁啊?结合图画说说吧。
2、总结,提升主题:
(1)小兔为什么变来变去的?妈妈为什么也变来变去的?每次都能抓到小兔?(小兔变来变去,想离开家,离开妈妈,想长大。妈妈爱小兔,所以变来变去,一路追随。)
(2)故事中的小兔和妈妈都在变,那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呀?(妈妈的爱)
师:是呀!妈妈不怕山高路远,不顾危险,一路追随!这就是伟大的母爱!现在,你觉得《逃家小兔》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3)亲爱的孩子们,你们不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吗?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要离家,但无论你走的多远,哪怕海角天涯,永远走不出妈妈爱的怀抱!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背孟郊的《游子吟》。
3、放歌曲: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心甘情愿》、《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交流,点出本书的主题“永远不变的伟大母爱!”通过诗、歌曲等不同形式的展示,让孩子感受普天下所有母亲最无私的爱。
孩子们,像这样美妙的图画书还有很多很多!瞧,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石头汤》等等,光听书的名字,都那么诱人,你们想看么?那可以到网上购书,还可以去书店买。
[设计意图]:一本书读完,不是意味着从此结束,相反,那是一种新的开始。我给孩子们推荐了此类绘本阅读同样畅销受欢迎的书。我们介绍一本绘本阅读,就是引领孩子们去尝试更多的绘本,让阅读之路从此漫长下去,让阅读充盈到生活与学习中去,让书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板书设计:
逃家小兔
如果你(
如果你变成(
永远不变的是----(
五、课例设计反思:
这节课我感触很深,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有条不紊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从一个朴实的小故事中懂得一个美好的情感。——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无价的。
故事的语言普通,都是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并且句式都是“如果你……我就……”,于是我抓住这点,在引导孩子欣赏第一段对话时,结合插图,让他们展开想象,猜想故事中的兔妈妈会怎样回答淘气小兔的话语。层层推进,让学生观察这些对话的形式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引出都是提示语在中间,再让学生根据图来说话。我讲完前面几幅图的故事情节后,便让学生观察图片,猜猜小兔又变成了什么,兔妈妈又变成了什么?然后出示“如果你(
1、可能是有的学生没有弄明白我的要求,也可能是学生对于新接触的句式比较陌生。所以有些学生总是忘了中间的提示语。
2、一部分孩子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如果自己是那只小兔子会变成什么,而不能变换角色说出妈妈会变成什么,表达还停留在表面,对这些孩子还需要培养他们多听、多想、多练。
3、学生“开火车”说话的环节,如果在中间加入一个师生合作的环节作为铺垫可能会更好一些,有些学生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这些现象都反应了我的教学机智仍然欠缺,今后,我要多充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科研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