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城源头村: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10-19 14:49:26)
分类: 人文景观游
源头村位于江西南城县境内。这座千年的古村,也是老一辈革命家高自立的故乡,地处三县交界处,东至上栗县福田镇,西至湘东区荷尧镇。数百年来,这里流传着南宋理学家——朱熹老先生讲学赋诗的佳话。源头村还曾改名为“活水乡”,以表示对朱熹来此讲学赋诗的纪念。


源头村若彩带飘然于青山绿水之间,村中一小溪蜿然东去。村舍依山傍水而建,村中居民以吴姓为主,自宋以来,吴氏人才辈出。至今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司马第”“大夫弟”等苍动的门额在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荣耀与繁华。

南宋时,源头村有一对吴氏兄弟,兄名伸,字子直;弟名伦,字子常。吴伸还把自己的儿子吴振(字伯起)送到朱熹的门下,从其游。在朱熹文集中还存有朱子与吴振信两封。在南宋淳熙五年(1194),他们兄弟二人响应朝廷号召,建立了义仓,储积粮食,后发其自家粮食四千斛以赈困难村民。朱熹对其善举十分钦佩,欣然为其作记――《建昌南城县吴氏义仓记》。

朱熹希望吴氏子孙“数世之后仍能知先辈之意而”“不忍坏”,也使世之力能为而不肯为者有所羞愧,“勉慕而兴起焉,则永所以广先帝之盛德于无穷而又以少致孤臣泣血号弓之慕也”。朱熹的《记》写完后,周必大(官至宰相)还为之写了跋――《跋朱元晦所作南城吴氏义仓记》。

吴氏兄弟后来还修建了规模较大的书楼,朱熹还特地为书楼题写了楼额“书楼”二字,楼之下是读书堂,堂之前是小阁,阁之下又为和丰堂,旁又有两个小阁。左边陆象山题名为“南窗”,右边谢昌国题为“北窗”。堂则取名为荣木轩,“荣木轩”三字又为朱熹所题。

古代《南城县志》还把朱熹列入县志中的《寓贤编》。朱熹在吴伸兄弟那儿曾讲学数日,四方学子闻风而来听讲。村中离小溪不远外有一方水塘,讲学之余,朱熹常沿溪行观赏村中美景,他被小溪流水,池塘倒影,远山黛色深深地吸引了。有一日,他诗兴大作,一挥而蹴写下了绝句一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有“理”有趣,寓意深刻。此地原不叫源头村,而叫蛤蟆村,后吴氏兄弟据此诗将村名更为源头村,自此时起,这个名字一直叫到今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