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帝陵墓在郴州

(2017-03-09 18:31:13)
标签:

走遍中国游记

分类: 游记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之陵墓,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它经历了郴州历史演变的风风雨雨,已成为郴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31日(正月初四),我和三位爱好文史的驴友自驾游到湖南,特地到郴州拜谒了义帝陵。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50989679.jpg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53624868.jpg

       义帝姓熊名心,是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据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公元前208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各路义军群龙无首。当时社会上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传言,为寻一“马首是瞻”,各路义军在薛县会盟,共同拥立在民间牧羊的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为楚怀王。放下羊鞭的牧人,瞬间成为诸路反秦大军的精神领袖和战区统帅,从此走上一条荆棘丛生、云谲波诡的铁血之路。或许,这不过是一场政治角力的权宜之计。秦灭,项羽分封诸王,身为楚怀王的熊心又被尊为义帝,但义帝信守“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使后入关中的西楚霸王气急败坏。翌年,项羽假借“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之名,“使徙义帝长沙郴县”(《史记·项羽本纪》),并遣九江王英布弑义帝于郴城穷泉旁。郴人怜之,遂葬义帝于城邑西南边后山。汉王刘邦曾遣王陵、周勃、樊哙三人来郴发丧,并以项羽“大逆不道,弑君不臣”之名,缟素三军,会盟诸候,共伐项羽,引发三年“楚汉之争”。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55687298.jpg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5653196.jpg

——浮雕“使徙义帝长沙郴县”(《史记·项羽本纪》)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自汉以来,虽经兵燹战火、改朝换代,但义帝陵一直被保存下来,并有过多次修葺,实乃幸甚。

       义帝陵位于郴州繁华闹市文化路,处于居民群楼之中,是我拜谒过的全国第二座坐落在市区的帝陵(第一座是坐落于河南巩义市区的北宋仁宗的永昭陵)。拾级而上,来到义帝陵东大门牌坊,牌坊上“义帝陵”三个大字遒劲飘洒,是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所书。牌坊的四根石柱正反各有两副意蕴深远的对联,正面对联其一云:“帝子曰归,摘天上白云作心香长奉;义旗是举,镌山间青碣成华表高擎”;其二云:“郴水溯源,古郡曾居帝子;国殇在此,新祠好读离骚”。背面对联其一云:“有人逐鹿,一弑一尊,当年项暴刘则善;无路穷泉,速生速死,此日民贱君尤轻”;其二云:“酹酒招魂,自有三候来岭北;别姬看剑,更无匹马渡江东”。评说时局、人物,客观公正,入木三分;且字里行间透着浓浓古韵,令人读之,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59006216.jpg

       穿过牌坊,转弯,前面就是义帝祠。义帝祠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匾额和《义帝在郴》浮雕。祠之屋脊四向各置5只瑞兽,前后各有一副对联云:“眼前突兀,乾坤花雨一抔土;架上翻飞,楚汉风云两巻书”;“史志郁芳香,徙郴名著谢司马;祠堂森翠柏,望帝春归啼杜鹃”。祠内,有头戴冕旒、高3.8米的义帝青铜雕像,展现义帝正直英武、诚信仁厚的帝王形象。铜像左右墙壁上,有《破釜沉舟》、《拥立怀王》、《受命入关》、《守信如约》、《弑帝于郴》、《四面楚歌》、《天下归汉》等《楚汉风云》壁画,那一幕幕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留给我们历史深处的凄凉和人生最沉默的思考。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61254615.jpg

——义帝祠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621346.jpg

——义帝祠侧面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63331540.jpg——义帝祠之义帝铜像     

       义帝祠后,有护碑亭两座,位于陵前20米处两侧,为汉白玉双层六边形,高7.8米,基宽每边2.6米,分别存放《义帝新碑》原刻和复制碑。原刻北面刻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碑额书“义帝新碑”四字;南面刻有元至正五年(1345)的《重修义帝庙记》。辨读碑文,在肃穆中追忆遥远,似乎看见义帝的羊群悠哉在山坡上,渐远渐近。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64708737.jpg

——义帝陵(本图系网络图片)

http://s2/mw690/001oQH51zy79nolksUh01&690
—— 护碑亭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67162809.jpg

——《义帝新碑》

       护碑亭中间,是义帝陵神道,长16.7米,宽3米,麻石铺就。两边摆放三对镇墓石兽,由北向南依次为辟邪、独角兽、石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郴,旧县也,桂阳郡治也,项羽迁义帝所筑也。县南有义帝冢,内有石虎,因呼为白虎郡。”

       过神道,前面是九级石阶,阶下有一对6.4米高、20吨重的大理石华表,上有繁体联刻:“楼头有伴应归鹤,原上无人更牧羊”。拾级而上,眼前是半圆形陵冢,高5.2米,底直径8.5米,封土堆底座有0.6米高的麻石围箍。陵冢四周甬道宽1米,麻石享堂坪长10米,宽2米。陵前立2.35米高汉白玉碑,上有隶书“义帝之墓”四字。碑前安放一张1.7米长、0.6米宽、0.5米高的汉白玉供桌。陵墓四周,是麻石砌成的护坡——这就是义帝长眠之所。很难想象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有过的血雨腥风,和一个人物凄然死去的悲剧命运。

http://blog.xmnn.cn/include/ueditor/php/images/article/2017/03/14890468786140.jpg

——义帝陵墓

       站在义帝陵前,凝视那抔黄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人哀义帝只是个徒有虚名且来去匆匆的傀儡帝王,最终星陨于郴,昙花一现,何其不幸!我却认为义帝何幸:试想楚亡后流落民间牧羊的熊心,如果当年不被推上历史舞台,终其一生将默默无闻,与历史的惊涛骇浪无缘,也许就消逝在历史的断壁残垣中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他的出山,义无反顾,正气凛然,顺应了历史潮流,成就了反秦大业的胜利,功不可没。他重信、践约、爱民,充满了光明磊落的政治胸怀,以生命和人格守护承诺,义薄云天,浩然古今,留芳青史。我默默地绕墓走了一圈,以表达对义帝的虔敬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