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儿,作者:三木图:来源网络,谢谢作者!
我记事时,父亲就在外地工作,虽然离家不算太远,但一年里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平时回趟家,也呆不了两天,两天后就急匆匆上班去了。因此,我十分渴望过年,只有过年时,父亲才能在家呆上七八天,并且能买回好多年货。一大堆年货里,最能勾起我兴趣的就是年画。因为,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没法像城里孩子那样,经常到书店里去看各种各样的画报,更看不到专业作家的画册。作为我这个从小就喜爱画画的孩子,也就把年画当成了唯一的寄托。更让我骄傲的是,父亲每年买回的年画总比邻居家的多,年画里的故事也与邻居家里的有所不同,这无疑会引来许多小伙伴前来参观。当小伙伴们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时,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在我十岁那年,父亲如期回家过年,大包小包的年货一大堆,可我翻遍所有年货,也没找到我喜欢的年画。为此,我慌慌张张去告诉父亲,“爸爸,爸爸!你忘了买年画了。”父亲听后,并没直接回答我,而是朝家里新糊的墙面呶了一下嘴说:“今年家里糊了新墙,就不贴年画了。”父亲这样的回答,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往年糊了新墙就能贴年画,而今年就不能了呢?再有两天就要过年了,我心里十分纠结。情急之下,我去问妈妈,“妈妈,妈妈!我爸爸今年为什么没买年画呀?”妈妈抽出忙碌的手,扶了一下我的后脑勺笑哈哈地说:“你爸爸说了,今年的年画多数是些样板戏的连环照,根本没有年味,所以没买。”妈妈说完,我内心里强烈的失落感油然而生。“不行,一定得买!”心里想说的话,也就脱口说了出来。妈妈回过头来对我说:“过年不贴年画,我也觉得不对劲,你去供销社看看,若有你喜欢的,就把它买回来,年瞎年瞎,不贴咋行。”妈妈放了话,我当然兴高采烈,拿上钱,一溜烟跑向了供销社。
哇!供销社这么多人啊!我从人缝里挤进年画柜台前,跻起脚拼命地挤着,喊着,惊慌的眼神不停寻找着自己中意的年画。这一年的年画果然如爸爸所说,确实找不到年年有余、福星高照、神笔马良、岳母刺字等我非常喜欢的。等我好不容易选中一幅《梅花欢喜漫天雪》,不论我怎么喊叫,售货员就是不理我,急得我眼泪差点掉下来。心想,我一个小孩子挤在大人堆里,容易吗?幸好身后一位大叔替我把售货员叫了过来。售货员忙得气喘吁吁,我费力手指着选中的年画,售货员麻利地往一起捡,十几张年画很快卷到一起,我如数付了钱,拼命挤出人群。此时,我已是满头大汗,欣喜若狂。
年三十上午,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往墙上粘贴着年画,爸爸并不向我讲述所贴年画的故事,而是不断讲述着他青少年时期与年画结下的情缘。讲着讲着,我似乎明白了爸爸不买年画的真正原因……
如今,在城市家庭里很少见到张贴年画了,而在偏远山区还能看到年画的影子,因为农民对年画的情结仍然很浓,很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