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生漫记(二五六)张鹏

(2022-11-05 16:20:03)

4851.《半月谈》。因为初中、高中时代政治试题中包括10分的时事政治内容,我从1988年至2003年连续订阅《半月谈》杂志,中学时代通过这本小小杂志,培养起了极其强烈的关心时政关心天下大事的热情和习惯。如今,多年不翻阅这本小杂志了,甚至不清楚它还是否出版发行。依然怀念我书生意气的少年情怀,只是,如今依靠手机了。


4852.一度,我对历史和政治的热情,甚至远远超过文学。26岁至29岁在曲师大念硕士学位时,我几乎天天跑到图书馆过刊室翻阅浏览历年的《人民日报》合订本,从四十年代末翻至二十一世纪。以至于,很多从事近现代史、党史、思政的老师与我聊天,常常对我熟稔于历史人名地名时间以及会议、报告、政策深感惊异。母校保存完好的老报纸,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涵养了我的历史感。

4853.阳光、月光、星光,照耀着这条小土路,我常于此反复徘徊,喜欢这里丰沛的地气。多少古人,也踩过这些沙土、石砾以及野草的祖祖辈辈。


4854.今夜的散步,始于《新闻联播》结束后的八时一刻。深黑的夜空中,木星孤勇绝决地在闪烁,在小区游步至九时三刻才上楼。明天即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了,霜降,岁月无情流逝。朋友问我,天天散步时思考些什么?实话实说,天天散步时想的最恒久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依靠聪明与勤奋不断超越昨日之我,不断进步和升迁。命运之神似乎冥冥之中给每个个体设置了天花板。每当思及自己少年青年时代的激情与梦想,以及中年时代的困顿与停滞,常常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焦虑与疼痛。我梦中走过的山水横无际涯,而现实中,却常常一筹莫展。十五年前开通博客时给自己取的网名,七年前开通微信时同样使用,“鹏游云天”,而今,我常常叩问,云天何在?



4855.霜降怀白兄     忆紫藤

虬藤绿蔓紫流苏,倩姿照水鸿影初。
挹翠撷芳睐秾艳,满目晴柔风飘忽。

4856.激情、锐意、使命感和行动力,这些阳光般的人格魅力,不得不说,也常常与困顿、挫败感和天花板狭路相逢。有时,我也羡慕那些在白菜豆腐清汤挂面中怡然自得的清心寡欲者。但,自己永远做不到。每天,朝思暮想的事情是,如何才能日有所获,劳有所得,大有可为。


4857.霜降节气,肃然秋矣。黄昏后,木星依然高悬东天,清光明丽,熠熠生辉。仰望星空久了,自然会常常虚拟一个站在星空遥看地球的视点。沉浮荣枯,百代过客,与星辰大海相比,皆微不足道。有幸拥有审美的时光,与一地鸡毛的尘俗生活保持不大不小的距离,形神散淡,清风朗月,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4858.好的关系,都有天然的属性,凡是需要小心翼翼维护和巩固的关系,都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当我发现任何一种需要以扭曲天性去维护的人际关系,我会选择立即放弃。我希望在与人相处时,处于轻松快乐随意中,这样的关系当然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得之,靠命。


4859.我退出的文学群、文化群、学术群,统计一下的话,不下二百个。多数是因为,群里的人,自恋到各自如同在梦呓,相互不交流,缺乏共鸣碰撞。微信群的本质,我一直认为,一是共享,二是交流。否则,人与人大可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何须建群?


4860.九月二十九赠白兄

凉风起兮天降霜,枝头红柿添秋光。
丹青妙手抒冷艳,飒爽才情逞倜傥。



4861.霜降过后,木叶飞落。今晚散步,一边仰望木星,一边用手接住树上飘飞的落叶,思及童年时光中捡拾树叶的往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秋天,我常常在大树下捡落叶,梧桐、椿树、杨树,捡回家晒在天井里,充当母亲烧锅炊饭的燃料。风箱声中,母亲用我捡拾的叶子烧火,炊烟袅袅升起,水沸了,饭熟了,农家的日子,一天天维持着温饱。如今,大量的落叶,无人当作燃料了,它们被清运车拉走,或被清道夫烧掉了事。童年乡村的日子,是不存在垃圾这个概念的,木叶燃烧后的灰烬,仍是上好的草木灰肥。大地生长的一切,重新反哺大地。


4862.十月初一寄白兄

秋水无尘舟自横,闲云出岫道心生。
壮志难酬且诗酒,浩歌宗悫万里风。



4863.寒衣节追远

霜降风凉晚秋天,先祖应觉朝夕寒。
无缘回乡亲祭扫,谨献短诗代纸钱。




4864.大自然。说起来,没有比人自己的身体再自然而然的了。有时,我常抚摸着自己的身体,想到历史的远久洪荒时代,祖先们是否也与今日之我一样的生理结构?他们的样子,是在距今多少万年之前与今天之我仿佛?人类早期的早期,究竟在哪里?究竟简单到什么程度?我不喜欢“人与自然”的表述,我坚信,人即大自然。


4865.我真正离开家去远方,是在2006年的秋天,到上海大学去读博士。在曲阜师大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家离曲阜师大只有27公里,近在咫尺,我基本上等于在家里面上学,生活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从山东去上海读博士。首先变化的是饮食上的习惯。我是那种喜欢每顿饭喝点儿白酒,吃点儿猪头肉、花生米,咸鸭蛋,凉拌黄瓜这一类菜肴的。到了上海,他那儿菜非常清淡,整天吃大米饭,感觉非常不适应。于是我去农贸市场买猪头肉,油炸花生,红星二锅头,喝点儿小酒,吃个馒头,聊慰乡思。


4866.人类亦如韭菜,一茬一茬生长,一茬一茬老去。祭拜先辈远祖时,人们往往容易把他们都假想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艰苦朴素的样子,其实呢?祖辈们应该也各自有各自的幽默、快乐、诙谐、情趣。我自己孜孜不倦写作,用文字为自己的人生深深留痕,我愿为未来的后辈们留下一个丰富鲜活可爱的印象。


4867.快乐,遵纪守法前提下的快乐,应该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和极高境界。追求快乐,是人类天然的权利。



4868.我常对孩子说,你们给我的欢乐,远大于我的辛苦,父母从子女身上获得的开心,抵消了他们的辛苦。


4869.我们写作的目的,不能仅仅为了收获点赞,正如我们结婚的目的不是为了收礼。


4870.十月初二寄白兄   咏桃花

桃之夭夭灼其华,满树娇瓣展红葩。
人面与之相映俏,青青子衿宜室家。



4871.油汤,泗水方言,于今恐已不被新新人类所了解,但我印象深刻。少年时代,农忙时节或急于充饥时,母亲常常给我泡一碗“油汤”。切生葱或姜蒜少许,盐少许,放在大碗中,注入开水,当然是越热越好,加猪油或花生油一勺,泡煎饼或冷馒头,又吃又喝,填饱肚皮。简陋之中,油盐调料基本满足。这种吃法,直至今天,有时为了应急,不动灶火,迅速方便,我仍采用。情急之下,人的饮食,将就简捷,如此耳。


4873.科研项目。我甚至怀疑,科研项目,乃是出不了专著发不了论文的人挖空心思发明的。民国时期,乃至九十年代之前的人文哲社学者,从与项目无涉。



4874.我的一个观察。大学里真正博览群书,才思敏捷,见解深邃的教师,往往不屑于申项,当然也往往申不到项。这个观察或许无法从统计学意义上去进行证实,但至少说明了传统意义上的老牌知识分子对申项的态度。


4875.午夜,灯下,读读写写。瓶中清水养着的绿萝,叶子青绿肥嫩,有几枚叶子的叶尖上挂着晶莹的小水珠,那是叶子的泪吗?



4876.一个多月前,一个学生赠我一枚木梨,清香的气息令我欣喜。学生说,木梨不能吃,坚硬,它会一天天变小,水分一天天减少,更硬更小,但清香依旧。学生的话,时光一天天在坐实。读书时光,木梨清香,伴我一天天由中秋走向晚秋,走向初冬,走向大雪纷飞的隆冬和春节。

4877.十月初三寄白兄

群峰逶迤风云涌,梯田绿满茶香浓。
水光山色娱青眼,诗情画意闻晨钟。



4878.才气。不少父母老是担心子女才气匮乏,实际上大可不必,甚至应该为子女平庸而暗自庆幸。不信的话,你且环顾四周,掰着手指头计算一下,究竟有多少人是凭借才华横溢而在尘世赢得荣华富贵的?这样说,多多少少有些残酷无情,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相和实情。


4879.在大学校园里,我随机问过不少师生,太多人竟对吴宓这个名字一无所知。吴宓先生长期被学界漠视和边缘化。近几年随着国学热,才被重视。先生饱学中西,思力非凡,才情横溢,诚悫厚道,堪为世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