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主要节日的习俗

标签:
肯特文化宁波过节习俗中秋节春节 |
分类: 肯特文化 |
20200918 Fri
宁波主要节日的习俗
1.春节:年夜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餐饭,如果这个时候全家人都不能聚在一起用餐庆贺,那一家人的生活再富裕也不能称其圆满。为了满足长辈们求团圆的情感需求,宁波游子哪怕历尽艰辛也会赶回家和家人共吃这顿饭,因为这顿饭吃的并不仅仅是饭,更多是分享情感,分享圆满,所以吃年夜饭在宁波老底子还有一个俗称———“分岁”。宁波民间传说灶神廿三夜上天,除夕夜下界清点名册,所以除夕夜媳妇必须和夫家人一起守岁熬年,以防漏进灶神爷的保佑名册。春节零时正,放开门炮,祭天地神,早食豆茶、汤圆、年糕、粽子,谓之头头顺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春节那天一早祭祖、拜坟岁。正月初一,几乎家家户户吃汤圆。是日,人们早起,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
2.元宵节:从正月十三“上灯夜”就已开始,经历正月十五“正灯”,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下灯”为止。早从正月初七、初八起,人们就开始忙着搜罗做灯笼的材料:半透明的“韧皮纸”(或者宣纸)、竹篾、细绳、浆糊,“尤其是灯里用到的蜡烛,一定要红蜡烛。”自家制的灯笼以“兔子灯”、“鲤鱼灯”、“黄鱼灯”为主,“造型设计简单,但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景,例如兔子灯象征孩子活泼可爱,鲤鱼灯象征鱼跃龙门等。”那天,一定要吃著名的宁波汤团。
3.清明节,宁波人会上山采摘艾草,回家包青饺和清明麦果。糯米的香味充满了草的味道,给节日增添了一份思念。清明为祭祀之日,前后3天。宁波旧时清明节,有将杨柳枝插在屋檐瓦下和门户上的习俗。妇女还将柳枝插在鬃发上,小孩要戴柳枝编的帽子,寓
“思青(亲)”之意,说是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头”。宁波习俗重祭祀,尤其以上坟祭祖、做清明羹饭为重,海内外游子多归故里上坟。旧时,上坟节令食品为青糍、麻糍(乌米饭)糕,并担牲礼祭祖,富家还雇吹鼓手吹打。上坟时,清除杂草,铲新土压坟顶,插上挂有纸球的筱竹梢,以示后代子孙已尽孝祭祖,同时亦寓意祖宗保佑全家平安、兴旺发达。祀毕,分麻糍或麻饼给当地农家,以期照顾坟墓。因按人领取,争先恐后,俗称
“抢麻糍”。清明节的麻糍,要求切成菱形。除墓祭、家祭做清明羹饭外,有祠堂田(亦称太公田)的大族还有祠祭,由各房轮值,当办者按菜谱置菜请族人,称吃清明羹饭。主菜要过秤,若未办到要在空碗内放上相等价值的钱,还按人分碗或分猪肉。普通人家也有轮流上坟的,但祭祀没有如此讲究。祭物则不外乎白斩鹅肉、毛笋煮肉和小炒之类。祭菜一般在前一天备好,上坟时,只需再烧一点饭。
4.端午节:宁波人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缝香囊、赛龙舟。端午佳节要吃“五黄六白”。“五黄”就是黄鱼、黄瓜、黄鳝、咸蛋黄、雄黄酒,“六白”指的是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
5.中秋节:中国各地以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惟宁波以十六为中秋。追其来由,有两种说法:一说元末江浙左丞、太尉方国珍以自己的生日改之;一说南宋时宰相、鄞县(现鄞州)人史浩,当时,其任宰相之职,每逢中秋节便回家陪其母过中秋节,有年中秋节因朝中有事,故不能及时赶回,而家中人也深信其会回来过节,等到第二天,即八月十六那天,史浩果然赶了回来,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份孝心,故选择在八月十六过中秋节。每逢中秋节,家人团圆,赶庙会,观龙舟,吃月饼,亦互赠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