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

标签:
肯特人物陈中伟效实中学断肢再植宁波院士 |
分类: 肯特人物 |
20200311 Wed
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
陈中伟(1929年1月1日—2004年3月23日),骨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29年10月1日,陈中伟在宁波他父亲创办的保真医院诞生。他是父母的第八个孩子,前面七个孩子都是女儿。七个姐姐也很喜爱他,陈中伟成了陈家最宝贝也最顽皮的孩子。陈中伟小时候闹出来的事,小打小闹不算,称得上“事件”的就不少。比如,陈中伟小学五年级时骑自行车在宁波城“飞”车,撞翻水果摊,轧死小鸡,碰伤行人等,他经过的地方是一路的鸡飞狗跳。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中学上自修课时,他曾带了一个同学溜到运动场练习标枪投掷。正好一个体育老师从房子拐角处走出来,标枪扎在老师的眼睛上。这件事让他歉疚一辈子。
1948年,陈中伟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高中部。在这所治学严谨、风光秀丽的学校里,
陈中伟所学的生物、英文等课程成绩都非常优异。
1954年陈中伟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并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1984年调入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骨科主任;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63年1月初,上海一位叫王存柏的工人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将自己的手伸进机器,被冲床将一只左手一下子切了下来。工友们将受伤的王存柏和他的断手送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34岁的陈中伟大夫石破天惊,首次在中国施行再植手术成功,开创我国第一个再植外科。6个月后,工人王存柏重新接好的手就可以伸屈、写字,甚至能提重物,证明王存柏医生为他进行的手术非常成功。临床手术过程中,陈中伟还将显微外科技术用于再植和移植手术,使断手指再植成功率由50%提高到90%。十年社会浩劫,很多科研工作都被迫停滞,而在艰苦的环境中,陈中伟和他的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一次又一次为伤者施行了成功的手术,令整个世界医学界都感到惊讶,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人类断肢再植技术的奠基人。
陈中伟长期从事骨科、断肢再植和显微外科的实验研究、临床及教学工作。在2003年央视的采访中,陈统一(陈中伟的学生)表示,在他的眼中,他的老师是一个对工作极其严谨的人。他叙述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有一次他们做一个13岁小孩的游离腓骨移植手术,陈中伟缝血管时,缝了一次,看看不太好,把它剪掉又重新缝,前后一共缝了三次,这个小孩就非常顺利地度过了一个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技术难关。只要是陈中伟的学生,就必须先练习接通老鼠的血管,甚至要能够接活狗腿,才能上临床。许多跟随他进修的外国医生现在都已经成为国际一流的断肢再植专家,断肢再植技术开始向世界普及。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4年3月23日,陈中伟院士不慎坠楼去世。在陈中伟遗像两侧悬挂着一对挽联:“师容宛在,纶音犹存,廿五年教诲情留人间;神技遗世,弟子遍地,五十载楷模声誉人间。”
2006年3月24日,他在亲人的精心护送下,回到故乡宁波,25日晚7时左右,亲人将把他的骨灰撒入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