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弟弟要睡了》想起
(2022-04-29 19:11:35)
标签:
感悟随笔我记录 |
分类: 邓世宪妈妈(春华秋实)随笔 |
凤凰女孩带着弟弟上学的新闻照片牵动着国人的心,也拉开了我记忆的屏幕。
那是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湖北大冶,时间是高举三面红旗的大跃进时代,也是全国人民过苦日子的时代,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孩子们每天喝了一吹三个浪一喝九条沟的早餐上得学来,不等下课铃声就往厕所里跑,学校厕所大坑的内容物大家应该可想而知了。
那天,我正在激情讲述《盐碱地上稻花香》的当口,走廊上一阵骚动,只见实习老师杨**手提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水淋淋的走过来,单薄衣裳紧裹瘦弱的身躯,全身上下沾满粪水驱虫,人们愕然……
原来杨老师如厕时发现粪坑里有只“鸡”在蠕动,这可是时下的稀罕物啊,不顾脏臭也得捞起来,可他竭尽全力总也够不着……终于,他惊愕地认出漂浮物是个孩子时,他又冲进女厕将孩子提上来……
窗外花坛边的小坪里搁块门板,死马当做活马医的生死抢救开始了,校医是个老医生,他将孩子脱光衣服,稍事清洗,只见那孩子瘦骨嶙峋的躯干上篮球大的肚子高高挺起,老校医先是人工呼吸,后是口对口的呼吸,然后又用一口铁锅在孩子身上身下按压滚动……亏得老校医的医德医术高明,约莫40分钟后孩子终于有了呼吸,从口腔吐出了大量粪水,孩子哭了,观望的人们也哭了……所有在场的人对于平日最敏感的物质完全失去嗅觉,只有关注,只有忐忑,只有祈祷,只有撕心裂肺的痛……
这是当年一则大冶二年级女生带着两岁妹妹上学的新闻。一则沉重无比的新闻。
镜头后移二十年,来到湖南湘西。那是文革后期的七十年代初。七岁女孩小珍个子瘦小坐在第一排,我有时还要面对家境贫寒的她穿着开裆裤来课堂的尴尬和羞涩,显然这是一株需要倍加呵护的嫩芽。她老实憨厚,守纪听话,学习一本正经的,我对她总是心生怜爱。也就是这个柔弱的她,从一年级起,每天带着一个比自己整整高出一头的姐姐玉珍上学,这女孩四肢健全但不知冷热祸福,叫她拾煤渣,她可以一拥而上被滚烫的煤渣烧得手脚稀烂而不知疼痛。高个子姐姐坐在最后一排,上课痴痴呆呆进不了油盐,写的字像天书我当老师的认不得,问她自己,她傻傻的笑着说:我也认不得……这个可怜的丧失自主意识的脑瘫患儿每天在学校跟着我混日子,不!更确切地说是跟着小妹妹混日子,上学,排路队,上厕所,回家,喝水,吃饭,捡煤渣,进澡堂洗澡,乃至开门办学的积肥,扯花生,搬砖,一切行动听妹妹指挥,否则一个人在任何地方毫无人生安全可言。
——所以,小珍上小学五年就带着姐姐学习了五年,照看了姐姐五年,这个故事我也亲身见证了五年,现在回想心里沉沉的,但是也觉得暖暖的……小珍的敦厚质朴,小珍的责任担当,小珍的无声付出和爱心陪伴时时给我以动力和耐心,我要像她明净的心灵那样对待她的姐姐……小珍毕业了,姐姐也“毕业”了,几十年来,我的内心深处永远保持着对这对小姐妹的祝福和牵挂。
以上是两个孩子带着孩子上学的实例,反映了中国教育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现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一直背负着“贫穷”这个巨大的痛点,在一步步前行!就是那些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也要用他稚嫩的肩膀分担这种痛点的负荷,她(他)过早地品尝生活的苦涩,多么无奈,多么心酸。
我们的国家如今已经发展了,我国的GDP已经雄踞世界第二了,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光鲜的形势!可是,我们的发展并不平衡。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人的生活更美好”,于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村人涌向城市都来寻找美好生活,农村里已经空巢了,荒漠了,这又产生了新的留守问题,历史的痛点还在折磨着我们的同胞,特别在折磨着最最弱势的老人和孩子,看了《弟弟要睡了》我心生悲凉。希望执政者,为官者在大搞政绩工程的同时着眼底层,着眼弱势群体,亲力亲为,多办实事。让弟弟要睡了的感动,少一些,再少一些。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