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行走·(一)昭陵袁家村

标签:
游记关中道陕西楞娃昭陵袁家村 |
分类: 任宗权道长论道 |
西府行走·(一)昭陵袁家村

我應山西省道教協會副會長、西安市道教協會長、重陽宮監院陳法永道長邀,陪香港青松觀董事局周和來總秘書長一行考察鄠邑、咸陽、寶雞道教,有緣故鄉西府一遊,乃作此記。
吾嘗聞人平不語,水準不流。水流必在勢,人語皆為慾。此次故鄉之行,是吃點還是看點?凡一念皆欲也,然欲可貶可贊也,享受之為何以貶哉?遺憾之情何以贊之?一出機場,即見陳法永會長,其親來接站,吾何不誠惶誠恐?寒暄片刻,乃極力推薦驅車前往昭陵袁家村,盛情難卻,何妨不客隨主便,暢遊淋漓哉?
久聞西府禮泉縣有九峻山,海拔千八米,山勢突兀,九道山梁,高高拱舉。古人稱小山梁曰嵕,故有九嵕山之名。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東西兩側,層巒起伏,亙及平野。居高臨下,風水妙絕。按史載言,貞觀十年,皇后長孫氏病危,臨終遺言薄葬。太宗遵其遺言,安厝九嵕山新鑿之石窟,名曰昭陵,乃做己百年之後歸宿地。遂命工程世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勘穴擇吉,精心設計。其佈局不同於秦漢坐西向東,亦不依南北朝“潛葬”之制。其仿照長安城建制,有垣牆圍繞,房舍、遊殿之設,乃供其魂遊樂。牆四隅建有角樓,正中各開一門,南曰"朱雀門",北曰"玄武門",東曰"青龍門",西曰"白虎門"。綿延數十裏,氣勢宏大,蔚為壯觀。乃視死如生也。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入葬,開元二十九年昭陵完工,其陵建持續一百零七載之多,陪葬一百八十餘座,譽為關中“唐十八陵”。乃華夏帝王陵園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具有代表性之帝王陵寢,被譽為"天下名陵"。按昭陵之名,史書至今未釋。然諡法解"昭"字曰:“聖文周達曰昭,昭德有功曰昭”。太宗以九嵕建昭陵,並詔令子孫“以為法”永,開創唐帝王陵寢制度“因山為陵”之先例。
停車入村,青磚灰瓦、雕樑畫棟,鱗次櫛比,古門古窗,老街、名宅、酒吧、茶館、小吃、戲臺,沿途多手工作坊,或現磨香油、或濾做豆腐、或烤苕制餅,或醃菜燉湯……村中杏、梨、桃、棗、槐等樹花,香氣逼人。遠望陵山,孤聳回絕,松柏蒼蒼,攬物思情,夢中鄉音,頃刻顯矣。野菜,粗糧,皆小時家常便飯,倍覺親切。二人各要一碗澆湯攪團,一個菜盒子,傾醬倒醋,沾汁拌料,食欲大增,頃見碗底,漿足飯飽矣。此時只恨肚皮容量有限,世上人生短暫。
歌詞似曾相識:
從小賣蒸饃,啥事都經過。
別看我衣服穿的爛,腰裏別著八百萬。
吃飽咧喝漲咧,咱跟皇上一樣咧。
天上的鵝,地上的鵝,鵝吃鵝蛋鵝下鵝。
別看我衣服穿的爛,腰裏別著八百萬。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愣娃排兩行。
馬有龍頭羊有圈,婆娘有個男子漢。
人背不能怪社會,人背不能怪社。
咱倆好咱倆好,咱倆上街買手錶。
你掏錢我戴表,你沒有媳婦我給你找
此皆吾幼時兒歌也。其情其境,立刻感染,人皆舉手機拍攝,還有那隨著老者搖晃身體晃來晃去長長的煙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