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走之三----神奇的喀纳斯湖

标签:
喀纳斯湖神奇任宗权月亮湾神仙湾 |
分类: 任宗权道长论道 |
新疆行走之三
神奇的喀纳斯湖
任宗权
我到喀纳斯湖的时候,简直是醉了!
深绿的是大片大片的树林,浅绿的是整片整片的草原。蒙古包、木房子、牛群、马群、羊群,和谐悠闲地吃着草,各种颜色的花儿灿烂地开放着。湖水清澈平缓,远处的山上的白雪清晰可见。周雪峰耸峙,绿坡墨林,艳花彩蝶,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怪不得一位联合国官员考察后说:“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开发它的价值,在于重现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思是“峡谷中的湖”或者“美丽富饶而神秘”。喀纳斯湖就在布尔津县北部,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内陆高山淡水湖泊。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其北邻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东连蒙古国。其冰川雪山、森林灌丛、草原湖泊、河流组成的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是我国唯一古北界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许多种类的花木鸟兽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这里森林草原相间,河流湖泊众多,自然景观艳丽,具有极高的自然保护、科学考察和历史文化价值。
喀纳斯湖有四大特点
一者,“变色湖”。
喀纳斯湖面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时时变换颜色:晴天深蓝绿色;阴雨天暗灰绿色;夏季炎热的天气里湖水会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
二者,千米枯木长堤。
说的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情形。当洪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形成形成一条百余米宽、两千米长枯木纵横交错的 “千米枯木长堤”,巍巍壮观。有好事者,将枯木扔到下游道湾,那枯木执着地回到原地,与枯木长堤连为一体。当地牧民说,枯木留恋生养它们的喀纳斯,久久不愿离去。其实,这是喀纳斯湖山谷强劲的谷风,在遇到南面山体的阻挡后,风力因山体阻挡变向,将漂流至湖口处的枯木推着逆流而上,经过长时间积累,在湖口聚集堆叠成。
三者,湖中巨型“水怪”,常将在饮水牛马羊拖入水中。
世界上有很多关于水怪的传说,新疆喀纳斯湖就是其中之一,且目击者很多。
究竟谁更接近真实呢?在喀纳斯幽深的湖底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秘密呢?这些对不得而知。
四是喀纳斯云海佛光,雨过天晴,或者是雪过天晴时才有的奇景。我们只是听导游说说而已,无缘相见。
去喀纳斯湖的路上,途径三个的小岛。第一个是一平如镜的卧龙湾。河流拐弯处,露出一小岛,犹如一条侧卧的巨龙,露出几只龙足,四处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河水冲击小岛,又顺势如湾,激浪拍巨石,玉珠飞溅,美不胜收。
喀纳斯河谷,时而平坦如茵,时而悬崖绝壁,从卧龙湾沿喀纳斯河北车行约1公里,你会在峡谷中看到一蓝色月牙形湖湾,那就是月亮湾。月亮湾迂回蜿蜒于河谷间,水面平波如镜,在上下河湾内发育两个酷似脚印的小沙滩,很是奇特,被当地人称为“神仙脚印”。传说当年西海龙王收复河怪时所留下,目的是用脚踩住河怪的精脉,让它永世不得翻身。也有说是讲嫦娥匆忙奔月时留下的足迹。图瓦人说这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追击敌人时健步如风留下的脚印。故而称其为“脚底湖”。
在往上,距离喀纳斯湖最近的一处,是神仙湾。是河流最宽处,河谷地势平缓,水面平静,清澈如镜,河水将森林和草地分切成一块块似连非连的小岛,是一片沼泽浅滩。淡绿、翠绿、浅黄绿,像一幅刚刚铺上的新疆特色民族地毯,湖水宁静得仿佛让人醉了。传说以前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因此当地人称为“神仙湾”。
喀纳斯的神韵见于景致,高山、河流、森林、湖泊、草原,凹陷的山谷,平静的湖水从喇叭口泻出后汹涌澎湃,气温略有回升,水蒸气就从河面升起,并在山林中散开,成为多变的云雾,山谷里的风又让它们东飘西摇,成为时隐时现的“仙境”。
在往回走的时候,我看到一对少数民族夫妻,在草坪铺着毯子,蒙着脸在阳光浴,而两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坐在旁边聊天。我说:你们好帅啊,我给你们拍个照吧!两个小朋友立刻配合做出个熟悉的姿态,十分可爱。
我们回来的时候,还专门到图瓦人家做客,品尝了图瓦人就的奶茶,聆听了图瓦人的音乐,似乎与成吉思汗接近了很多。
所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进入喀纳斯,你就会赞叹这里的山水是如此地自然与静谧,您怎能不娱乐于这山水之间?你怎能不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与恩泽?您怎能不用心灵倾听这美妙天籁之音呢?这安宁的绿洲、心灵的后花园里,正是人们逃避城市喧嚣与浮燥的“避难所”,您就知道神仙湾到底美在哪里,真的是快乐似神仙。
神奇的喀纳斯湖,下次我还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