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2009-08-30 09:22:11)
标签:

天水

西和

萨祖殿

情感

任宗权

分类: 任宗权道长论道

香山赴会之四

   西和揽胜

   文/任宗权

我们在玉泉观门口回合,一起出发赶往西和。

天水西和县是个传奇的地方。

这里仍然很贫穷,但是,这里有很迷人的历史和风景。

西和县,周为西犬丘地。西和一带自古为羌和氐人生活,据说氐人是一个具有三只眼睛的种族。这个种族的人在额头上有一个竖眼,后来因为竖眼没有眼睑保护,被雨水浸润,很容易生病死亡,导致这个族群消失。我们所熟知的二郎神杨戬,就是起源于一些氐人信奉的狩猎神。

    昔日邢天与天帝斗,其头颅被天帝砍落于常羊山,有人从山海经考究得常羊山即今西和仇池,早先仇池是西和本土的中心,仇池山位于西和县城南 50公里处,地处大桥乡南部,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自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传说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水经注》描述仇池山为: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SPAN>开山图>谓之仇夷,所谓积石嵯峨,岑隐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困以百顷为号。山上有水泉,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

    面包车很慢,路况开始还算好,后来就泥土路了,司机又不熟悉路线,沿途问路,学生还专门加了一句“到西和还有多远?”

    “半个小时”。答话的是位朴实的女学生,回答说的很痛快。

     可我们的车开出三个“半个小时”的时侯,仍然没有到。后来司机在道路分岔处又问路,弟子又赶快问:“还有多远到西和?”

    “不远,还要两个小时。”回答的是位中年男子。

     想了想回答,我们一车人全笑了,敢情这贫穷的天水人,原来是数学学的不好啊?我认真地说:“这儿观世音的故乡,观世音修行的地方。观音修行多艰难,修行的道路是难以计算路程的。”于时大家陷入深思,其实有几个早已经“呼噜呼噜”地进入梦乡。

    面包车开出很久才到西和县,道路很难走,进入县城时,遇到堵车,来往的车辆也没有交通观念,挤着行走,这是我见到最糟糕的交通,我们几个想下来透透气,就下车步行,走了一段路才看见是一辆长途汽车坏在了路当中。我看见街道小摊上出售的饼子很有趣,比陕西的锅盔都大。

    到了西和,已经接近黄昏,我们到了赵法轩师兄的家,师兄忙着给大家倒水,天水的凉粉端上来,我看着香,不客气地蹲在地上吃起来。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我这样吃饭,学生们觉得很奇怪

    我吃饭的姿势让学生很吃惊。其实我二十年前在陕甘的时侯,一般都是种姿势吃饭,学生觉得好玩,就咔嚓一声,照了这张照片。

    吃过饭,我们到外面走走,我来过西和,那是1988年,那年我才19岁,和陈法慧道长去香山路过西和,曾经在这里化缘生活。记得很清楚,一天的山路走的我精疲力尽,到了一家农家,陈道长说我们化缘吃饭吧,我那时太小,不敢前去,陈道长就自己走到前去,见到一位老农扛着锄头刚回家门,就上前作揖:“大善人,化个缘,给些吃的。”老人见到我们一身打扮,知道是出家人,就说:“师父要饭吃吗?那就在外面坐坐,我进去去拿。”就把我们安排在屋外的石头凳子上,有个石桌,上面一些饭渣,知道是吃饭的地方。与其说是石桌子,其实就是个略做规矩的石头。这时农夫的孩子也扛着锄头回来了,见到我们没好脸地说:“滚、滚,年轻轻地出什么家,一群社会渣子,懒虫,没饭吃。”农夫见状,举起锄头就追赶儿子,骂道:“我让你混帐,这是师父,修行人,你嘴里喷粪哩?”儿子见父亲生气,一股烟地跑进屋内,不敢出来了。

    说真的,这时候的我都不知道饥饿了,想走,但是我看见陈道长一动不动,也不恼火,我于时就站在他身后不动了。说不饥饿是瞎话,主要是没心思吃饭了。

    破旧的竹制门帘一打开,农夫和农妇出来,端着一碗菜和两碗稀饭,还有两张热腾腾的饼子,88年的西和生活还是很困难,能吃到白面饼子是多难啊,我忽然感动了,热泪慢慢地流出,我赶紧趁人不知道拭去。我想到我有什么修行,能咽下贫穷的农家的盛宴。 

    我基本上是糊里糊涂吃完了饭,但是很香,是我终生难忘的。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学生,学生惊愕了,看着我半天。

 

    来到外面,我看到我二十年前能看到的民房,虽然有新房在盖,但是还能看出这里很贫穷。我在一堵土墙前停留了很长时间,思索着大西北日后真的能富裕的问题,这几年任法融会长一直致力于西北的救助与建设,可是那只是杯水车薪啊。学生在这堵墙前给我留了个影。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西和这样的泥土房子还很多

    晚上休息在赵法轩师兄的家里,因为人多,大家都凑合着休息,我就睡在沙发上,我再三建议第二天我们到萨祖庙去去朝拜萨祖,因为道教现今流传的施食科仪,就是他老人家传授的,加之我们又是专门从事经忏的。

      西和一带民风主要崇尚道家,对于佛的那种感悟比较少。对西和民风影响最大的一位道家名人,那就萨真人。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非本土人,因开错药而误伤人,于是弃医从道。虚静先生传其咒枣秘术,王侍宸传其雷法,林灵素传其宝扇一把。萨守坚学成秘法后,用咒枣术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于是道法大显,闻名遐迩。后被称为“崇恩真君”。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萨祖殿

     道教《萨祖诰》中的“派流西地”一说,西和人坚信指西和。萨祖以法将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为弟子,传其符箓秘诀,王灵官于时就成为道教护法神之首。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去萨祖庙要经过一座有趣的独木桥,使我不禁想起那句名句:“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实这句话意思是说互不妨碍,各行其事。后来又引申指没有合作精神,自己干自己的。阳关和玉门关同为汉唐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当时很繁华,这里比喻光明大道。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我走我的独木桥

    我们到达一座小山,这里人称之为岷郡山,里有萨真人墓,墓表为清乾隆时所立,当时县令王鸣珂题“萨真人墓”四字。我们看到的“萨祖墓”有两所,据说是为躲避“文革”动乱,假作一墓,好在真假都未曾破坏。道观有戏台、正殿、东西偏殿。据说建于南宋时,清乾隆年间扩建。正殿有萨真人塑像,东西偏殿正面分别为王灵官和杨四将军塑像。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萨真人墓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我在仔细观看碑文

    我们来到萨祖殿,二十年前我来的时侯正在修,殿还没彩画,现在的彩画已经很陈旧了。

西和人一直说萨祖是当地人。按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言萨守坚为“蜀西河人”,《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明刊《搜神记》除个别文字外,与《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基本相同,关于其籍贯也作“蜀西河人”。今之蜀地历史上无名“西河”之地,南宋绍兴十二年改岷州为西和州之后,其时“西和”之名产生不是很久,学者闻其名而书之,误作西河。当时西和州同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江油以北)属利州西路,同利州东路(陕西汉中一带南至四川阆中、仪陇、营山)皆属蜀,则此“西河”应即西和。又唐郑处诲《明皇杂录》云:“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及《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陈寅恪先生谓:“西河,疑即河西或河湟之异称,乃通西域之孔道也。”陈先生为什么不认为是指今山西临汾一带呢?因夏商两代及山东诸国都城皆在黄河以东,故称黄河在今山西、陕西间南北流一段为“西河”,也曾以此一段河东或河西之地为“西河”秦汉建都咸阳、长安、唐亦如此,故“西河”在唐以后并不指临汾(隋唐间临汾附近置西河县时间极短)。则唐以后西河未必指临汾一带可以肯定,《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萨守坚欲求学法,出蜀至陕”,则是西和人无疑。

去年“512”地震,这里也是地震带,观里的道长领着我们参观了殿堂,也看见许多断裂的墙基和屋脊,因为很贫穷,住持说以后慢慢维修吧,学生见状,赶快拿出钱来捐献。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地震后的狼籍                     道观门前所张贴的香迅     

据当地信众说,这里香火还算旺盛,每年的庙会人也很多,有时还要唱戏。

香山赴会之四----西和揽胜

                     大家在和当家道长交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