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 古 代 田 园 诗 之 大 成
--浅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摘要]组诗《四时田园杂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赋予原本以平淡闲适为特征的田园诗以更深刻、更广阔的内容,堪称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本文拟通过对《四时田园杂兴》的分析,来进一步认识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在古代诗歌史上的意义。
[关键词]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田园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东晋末年的陶渊明、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与南宋的范成大,都是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的田园诗在我国浩瀚的诗歌海洋中别开一面,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然而,范成大的田园诗却能后来居上。其田园诗的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对农忙欢歌、田园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也有对官府剥削和租税苛重的深刻揭露,赋予了原本以平淡闲适为特征的传统的田园诗以更深刻、更广阔的内容,堪称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本文旨在对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作进一步的研究,以力争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其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对田园诗发展的贡献有一个更精准的把握,从而加深人们对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认识与理解。
一、《四时田园杂兴》的思想内容:
范成大在经历了宦海的载沉载浮,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晚年回到了故乡苏州的石湖之畔。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里,他终于摆脱了颠沛奔波的命运,心满意足的隐居不出了。石湖的秀美风物和江南水乡的柔情浸润,让范成大的心彻底沉静下来,以致于他可以更加自得其乐地写诗。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即范成大六十一岁时,他写出了他的代表作、让他得享大名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传统的田园诗一般都以通过写景抒发作者的闲适之情为主,涉及面不广。而范成大的组诗却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农村四季物候变化的,有写农村中草木虫鱼鸟兽的,有写农民四季劳动情景的,有写农民生活状况的……内容十分丰富。《四时田园杂兴》里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以自己的日常经历为内容,表现自得闲适的心情,抒写自己眼中的农家生活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色。
如:《四时田园杂兴》第十五首“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1]全诗描写了晚春时节,春光明媚,农人忙于田间农活,村子一片宁静,只见蝴蝶在菜花间飞舞。这时进村收购茶叶的茶商引得鸡飞狗叫,打破了村庄的静穆。既写出了晚春村庄的宁静以及美丽的景色,又具有很浓的农家生活气息。诗人把退隐处的田园风光描写得如此美好,表达出了他对大自然田园生活的喜爱。又如:“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二)诗中描写了春天的到来,大地解冻,地气回苏,春雨淅淅,小草长出了嫩芽,百花竞相开放,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这样泛泛的描绘,接着又选取了两个典型的景点:房屋后一块闲置地虽久无人料理,但野花野草拼命地长起来,也是绿葱葱的一片;更令人惊叹的是,邻家的竹根也穿墙破土,竹笋悄悄在我的院子里钻出来了。诗人观察仔细、笔触细腻,把春天的神力写得活灵活现,充分地表达出了他心中那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二十五)则描写了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初夏时节,菜花虽然稀疏凋零了,但其他庄稼水果却长势旺盛,地里麦花雪白一片,树上梅子黄灿灿,杏子成熟丰满,果实累累,丰收在即。由于农事繁忙,村子里很少见到人影,与此相反的是,只见无数蜻蜓、蝴蝶自由自在地满村飞舞。田园景观是那样优美、宁静、别致,透露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劳动繁忙的情境,很有韵味。再如:“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四时田园杂兴》第一)、“雨後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四时田园杂兴》十四)等等,诗人笔下的田园没有俗客的打扰,除了和农人往来以外,便与鸡犬、蜻蜓、蝴蝶、柳花等草木虫鱼鸟兽为伍,田园生活的静谧安详让诗人非常满足,乡村成了他事实上的和精神上的家园。范成大的这一类诗,写得是那样的平淡、朴素而自然,既写出了田园优美的自然景象,又再现了农村的静谧氛围和农人悠闲的情态,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悠闲自得的隐居之情。
(二)以农民的生产劳动为内容,表现出田园生活之乐,抒写了一曲曲农忙欢歌。
范成大晚年因病退隐农村后,虽没能像陶渊明那样亲自参加劳动,但他深入村舍,体验到农民的甘苦哀乐,他的田园诗继承了《诗经 •七月
》的传统,着重写田家生活,突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十一首“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地描绘了农民生产劳动的一个小场面。它从侧面着笔,反映出农村中的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情趣的生活,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也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繁忙欢乐的情调。又如:“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四时田园杂兴》四十四)。这首诗描写农民秋夜打场的欢乐情景,诗中的“镜面”和“轻雷”都是比喻。“镜面”比喻打谷场,形容它又平又亮;“轻雷”比喻隆隆作响的连枷声。这些比喻贴切、形象,有声有色,不但写出田家丰收的喜悦,也抒发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感情。而像“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三)、“种园得果仅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挑。”(《四时田园杂兴》三十六)等诗篇,同样以细致入微的笔调勾画出农忙时节的繁忙情景,洋溢着田园生活的苦与乐,既亲切又淳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以农村的风俗节气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幅农村风俗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村生活的热爱。
范成大写景观察仔细,不但写出了一年四季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而且在描写田园景色的同时,把农村的风俗习惯大量收入笔下,勾勒出一幅幅农村风俗画,这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新发展。如:“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籍,知是儿孙斗草来。”(《四时田园杂兴》十三)诗中描述村里祭社日时的热闹场面:村民们大摆酒席,敲锣打鼓,烧纸钱、祭神灵。孩子们则嬉闹着玩起了斗百草的游戏,弄得满地都是青枝绿叶、零乱的花草,具有浓烈的乡村民俗习气。又如:“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四时田园杂兴》二十八)、“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四时田园杂兴》三十四)、“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四时田园杂兴》四十一)等诗歌,同样以朴实、平淡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当地的节气民俗,读来亲切、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四)以农民的困苦生活为内容,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恶吏暴政的愤慨。
范成大的田园诗在反映农村的田园景色和农民的劳作时与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田园诗的表现范围,从而赋予以恬静、闲适为主要特征的田园诗以新的、更深刻的思想内容。范成大因病退职闲居,他历尽宦海沉浮,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是个爱国者,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归隐田园后并没有忘记人民,在家乡与农民亲密接触,了解到了农村贫富悬殊的阶级对立以及农民遭受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体验到了农家的甘苦哀乐。出于一颗正直爱民之心,他在总结前人田园诗的基础上,在其诗中去掉了隐逸的情趣,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加进了深刻地揭露封建剥削制度的内容,使其诗歌的内容含量和思想意义都比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有所扩大和升华。他的《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十五首:“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沉痛地写出了种菱农民被剥削的痛苦。买不起田地的农民,只好废弃犁锄,去湖中种菱,采菱劳动十分辛苦,手指都划破流血了,人累得像鬼一样面容枯槁。这么辛苦还不算,更令人痛心的是:连湖面也要收租了。把封建剥削的无孔不入和残酷压榨鲜明地揭露出来。这首诗层层推进,前两句极力渲染采菱人的辛苦,第三句说无力买田,只有种水才能聊以谋生,结尾奇峰突起:“近来湖面亦收租”,如此一来,连种水也无力的人们,又该怎样求生,如何度日呢?范成大的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2]两首诗如出一辙,都有力地揭露了官府的横征暴敛给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难。又如:“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四时田园杂兴》五十八)这首诗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却极为精练的将前后《催租行》的精华进行了浓缩和再创造。它继承了前者对恶吏(即钱钟书在《宋诗选注》里所说的“地保公差这一类统治阶级的走狗”)的批判精神,但比前者少了几分直斥其非的火气,而多了一些嬉笑中的针砭。“冬烘甚”三个字,言简意赅、入木三分,其批判效果远远胜过声色俱厉的长篇檄文。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四时田园杂兴》二十六)、“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四时田园杂兴》四十二)等等,同样以委婉的笔调控诉了封建社会繁重的苛捐杂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二、《四时田园杂兴》的艺术特色:
(1)《四时田园杂兴》比前代的田园诗更有新意,题材范围和思想内容也更宽广深刻,反映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一幅幅江南农村生活的风俗画卷。传统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和闲适情趣为表现内容,范成大的田园诗同样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如“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四时田园杂兴》二十九)等篇章就属此类。除此之外,他的田园诗还描写了农村的劳动生活,赞美农民淳朴的美德,如“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四时田园杂兴》二十二)等诗篇。尤其可贵的是范成大的田园诗还揭露了农村的剥削和压迫,像“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九)等诗篇就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扩大了田园诗的领域,赋予田园诗新的生命力。
(2)《四时田园杂兴》的风格轻巧而富于变化,用字造句比杨万里来得规矩和华丽,却没有陆游那样匀称妥贴,大率以清新婉丽、温润精雅为主要特色,笔调轻灵,颇富情趣。如“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四时田园杂兴》十八)这首诗,描写了傍晚时分鸟儿纷纷回巢,这时过往的行人也少了,暮霭渐渐地笼罩了小屋,放鸭的小孩也正快速地驾驶小船,赶鸭归来。全诗以轻新的笔调写出了傍晚农村的景象,风格轻灵,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那份闲适之情。
(3)《四时田园杂兴》的语言平易明晓,通俗浅显,自然清新,优美流畅,毫无刻意经营之痕。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据顾世名《梅山集》《题吴僧闲白云注范石湖田园杂兴诗》有云:“一卷田园杂兴诗,世人传诵已多时。其中字字有来历,不是笺来不得知。”[3]但我们读此组诗时,只觉得其语言轻快自然,犹如信手拈来,却察觉不出作者在语言上有刻意求深之处。如“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五)这首诗,全诗以平叙的手法娓娓道来,语言浅显,毫无雕琢,结尾笔锋一转,给人以震憾人心的艺术效果,语言轻快自然,却能十分深刻地揭露封建统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三、《四时田园杂兴》的创作意义:
范成大的田园诗从多方面描写农村的自然景象和农民的劳作生活,表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为田园诗的写作作出了新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1)将“农事诗”、“悯农诗”与“田家词”几种传统类型结合起来,集田园诗之大成。中国古代写农家生活的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田园牧歌”式的,如陶渊明、王维等人的田园诗,表现的仅仅是农村那种恬淡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图画;另一类是从唐代兴起的新乐府式的“田家词”、“悯农诗”,如王建、聂夷中等人的作品,专门反映农民生活的辛苦、艰难和被剥削、压迫的惨痛。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则能把上述两类诗的内容融合为一,如:“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四时田园杂兴》四十四)、“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二十五)、“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四时田园杂兴》第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一)、“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四时田园杂兴》四十二)、“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五)等等。似一幅江南水乡农村耕织的图画长卷,既有农忙欢歌、田园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也有对官府剥削和租税苛重的深刻揭露。他的田园诗也有点类似于乡村风俗图录,具有新鲜的观感,除写景新巧、清新婉丽外,更关注稼穑之艰辛,反映民生之疾苦,使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扩大了诗的境地。(2)以前的田园诗主要都是借田园而抒写隐士的情怀,表现诗人的怀才不遇。而范成大的田园诗则由隐士转变为写农人,全方位地涉及农村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农民的甘苦哀乐,使田园诗成为真正描写田园之人的诗,这在田园诗的历史上也是一个突破性的转折。
综上所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集古代田园诗之大成,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之作。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特色上,都远远地超过了前代的田园诗,为田园诗的写作提供了典范,在古代田园诗的写作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注释]
[1] 本书所引用的《四时田园杂兴》均引自:缪钺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
[2]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第354页。
[3]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参考文献]
[1]顾志兴主编《范成大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1年版。
[2]富寿荪标校《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湛之编《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