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
和妈妈去天桥剧场观看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算是庆祝三八了吧.剧院半里外,黄牛们见人就问,
“退票吗? 要票吗? ” 大门口一圈小吃铺,
精心打扮后的男女们的站在风中大嚼烤串和煎饼, 在演出前填饱肚子.
>
>
剧院里不允许拍照,
但周围的人在拿着相机手机咔嚓咔嚓, 我实在忍不住,
忐忑不安地偷拍了几张, 每按一下快门, 都检查好几遍闪光关没关.
>
>
>
>
说实在的,
比起古典芭蕾和摇滚芭蕾, 娘子军并没有让我有太多感动.
总觉得爱憎太分明了, 太夸张, 太重的政治色彩了. 还有就是服饰,
同一个舞者, 穿上一身红衣的感染力就比那一身灰色短裤强上许多倍.
我还是偏爱王子公主爱情主题的芭蕾舞剧.
可能作为80后我,不能体会她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和社会精神.
也许在当时社会背景下, 为了让这门艺术在中国传递下去,
舞者们已经做了最大限度的创新.
去的路上,
在天安门坐公交车. 车上有位上访的老人, 在这种时间和地点下并不奇怪.
他穿着别扭的地主袄, 戴顶脏兮兮的滑雪帽, 抱着个布口袋.
然后从里面摸出皱巴巴的一张纸, 和售票员唠叨着, 大概想不买票.
觉得这些人也真不容易啊, 每天就在这么等, 这么守着,
也不知会有个什么结果. 忽然联想到了大使馆门口的长队,
人们也是大老远来送签, 来咨询, 来补材料, 来这么等着. 那天,
我按耐不住去使馆查询, 请了半天假, 挤了一个小时的地铁. 到那一看,
竟然闭馆! 没有提前说明, 只在门口的电线杆后贴了张纸条.
一些如约而来的人们愤愤离去.
回来后,
小摇赶紧安慰了半天. 说, 别生气, 他们都是可以让人轻易恼火的天才,
可是你要是生气了他们连知道都不知道, 多不值啊. 其实, 去了一趟,
我反而踏实了.求人办事嘛, 自己着急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