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台热播《金婚》的时候,爸妈每晚看得都是笑不拢嘴。后来改播《奋斗》,我发现从不看青春剧的爸爸也会定点播到此频道。于是我也就跟着看两眼,发现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几个北京小青年又贫又逗的劲儿,就是让我在电视前走不动路了。哎!同时还有种什么别的感觉,一种久违的,曾经熟悉的感觉,一种对北京男人的感觉。我觉得自己说不太清楚了,在这里引用一段朋友的朋友的博文。当时大家都觉得写得挺好的,传颂了好一阵子。
不否认从小生长在黄城根下的我,对北京有种独特的爱,有种感情上的偏好,喜欢北京的文化,北京的小吃,当然最喜欢的是北京人,尤其是北京的男人!
北京的男人给我的感觉总体上来讲就是痞和懒散。但痞有痞的魅力,懒散有懒散的吸引力。从小过着八旗子弟的生活,生活上基本都无忧,因为他们够幸运的了,从小就不用被升学,户口等压力压迫着,自然也就没有外地学生的勤勉,不知道上进,我并不是连他们身上这些缺点都加以喜欢,但正是因为天生的优越感和文化氛围,才使他们身上有种外地男生绝对没有的感觉或者是气质。这种气质说不上好坏,但我喜欢。
北京男人幽默,能侃,懒散的京腔十足,任何事情在他们口中只是笑谈,在我忧郁难过时,我更倾向找我北京的那帮哥们谈心,在他们面前我才能完全放的开,完全说出我内心所想,而他们会很认真的听我的烦恼,允许我在感情上的任性,我可以当着他们的面肆无忌惮的哭泣,他们象大男人一样的劝导你,但他们在劝慰你的同时就是在跟你调侃,让我从大哭突然转化成狂笑不止,一下子什么仿佛都看开了一般,就是一个字爽!事后想想,其实他们就是在贫,但其中不乏哲理与幽默。
可能是从小无压力,脑子都转到了别的方面,所以北京男人更会活,更有生活上的情调和对生活理解的深度。他们其实忧郁,感到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常与世态的冷暖,活的更真实与自我,但那种自我并不是对友人的自私,而是对自我的放纵,对友人的无私。他们有时邪恶的象魔鬼,但又有如天使般善良。
北京男人喜欢抽烟,我那几个哥们恨不得一天能抽一包的烟,但我有时迷的连他们抽烟的样子都推崇至及。不是一种帅,而是一种痞,一种北京男人才拥有的痞。按王朔的话说北京男人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痞的文化,也是一种幽默,一种智慧的幽默。我更倾向于文化吧,一种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文化,即使在北京生活10几年也未必学的到,因为那不仅仅是语言,而是一种沉淀了太久的气质。一口流利的京腔并不代表你就有北京人的幽默与内涵。
北京男人懒散,走路都是那么的慢,也正因为他们不用他们的聪明去奋斗,才使北京成为外地人奋斗的天堂,北京人促进的其实只是消费,而创造财富的都是外地成功人士,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乏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他们更安于现状,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怎么活不是活啊,干嘛让自己这么累,这样不挺好,知足把”这些都是他们最常说的话,让你听了又气又无奈。
如果你想找个事业型的男人最好不要选择北京男人,但如果你想好好的爱,烘烘烈烈的爱,北京男人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这仅是我个人的想法,随便写写,大家也随便看看,没有别的。
看完此段文字后,觉得找个北京男人其实也挺好,也挺有意思的。没错,在大学的好几年里,我都是这么觉得的。然而,在这地域和文化所造就的“痞”文化与气质中,也伴随着天生而来的清高、傲慢、虚荣与自私,很不凑巧这也是我所具备的。于是故事就没戏了。有段时间,我很惧怕重返到熟悉的城市中,再走过那段环路,该如何承受呢?其实,城市这么大,人怎么多,哪能老走到那段路上去呢。现如今,特别喜欢坐着车在北京城里穿梭,感受着她的改变和速度。多次经过那段路,但心里已经被现时的哀乐装得满满的了。对我来讲,北京更像是一个平台,在这里,从家到世界各地,从憧憬到现实,从现实到梦想。
有时,看看身边的小摇同志,用那样一颗真诚、简单、温暖的心包容着我。也许我穷尽一生也让他明白不了“矫情”“急赤白脸”的真正含义了,但是,引用当年的一句老话吧,“谁让我们就是喜欢说洋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