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2015-04-15 03:53:45)
标签:

太空

人造重力

空间站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美公司拟建蘑菇形空间站:取代国际空间站

2015年04月13日 15:50 来源: 新浪科技

 

    进行太空旅行时,人类不得不应对微重力的太空环境。美国“联合太空结构”公司表示他们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建造一座可产生人造重力的新型空间站,取代当前的国际空间站。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美国“联合太空结构”公司计划建造一座新型空间站。在设计上,这座新空间站呈蘑菇形,将环绕垂直轴旋转,每分钟旋转4.22周,以形成人造重力。完工后的“太空蘑菇”直径将达到约100米,长约400米。建造这样一座大型结构需要大约30年时间,成本接近约3000亿美元。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在联合太空结构公司之前,科学家就曾多次考虑建造可通过旋转产生人造重力的空间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斯坦福环”(如图)。旋转空间站允许里面的人员像在地球上一样生活,允许他们长时间在太空逗留。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不久前,美国Tether公司公布了一种具有未来派色彩的机器蜘蛛系统,名为“SpiderFab”,可用于在太空建造太阳能电池板、桁架以及飞船的其他组件。右侧照片展示了美国宇航局于1966年9月进行的人造重力测试。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不久前,美国Tether公司公布了一种具有未来派色彩的机器蜘蛛系统,名为“SpiderFab”,可用于在太空建造太阳能电池板、桁架以及飞船的其他组件。右侧照片展示了美国宇航局于1966年9月进行的人造重力测试。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国际空间站一直做着自由落体运动,上面的宇航员生活在零重力环境下。实际上,他们能够感受到大约90%的地球重力,但由于空间站始终处于自由落体状态,导致空间站出现无重力环境。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宇航员特里-沃兹(左)和斯特科-凯利(右)。在这个轨道前哨,宇航员一直生活在微重力环境下。凯利将在空间站上逗留一年时间,帮助科学家了解长时间逗留太空将对人体产生何种影响。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1968年影片《2001太空漫游》剧照,一名宇航员正在飞船上跑步。这艘飞船正在执行深空探索任务,通过旋转产生人造重力。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签约科学家阿尔-格罗布斯表示:“旋转可产生人造重力,抵消微重力产生的绝大多数负面影响。”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美国宇航局提出的“鹦鹉螺X”空间站设计,呈面包圈形,中央的结构可以旋转以产生人造重力。在设计上,这种空间站可用于执行月球、火星或者更远太空目的地的探索任务。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1969年提出的空间站设计,环绕中央轴旋转以产生人造重力。绝大多数早期空间站设计都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产生人造重力,让宇航员拥有更自然或者更熟悉的重力环境,确保他们的健康。微重力或者零重力可导致骨骼和肌肉退化。
 
人造重力的蘑菇形空间站
虽然空间站可以通过旋转产生人造重力,但如果进行舱外活动,宇航员仍要面临零重力环境。照片于2006年拍摄,展示了美国宇航局宇航员罗伯特-柯宾(左)和欧洲航天局宇航员克里斯特-富格莱桑。当时,国际空间站在新西兰上空飞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