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2015-01-30 03:18:17)
标签:

查干湖

冰湖渔猎

故事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2015年01月29日 15:26 来源: 中国天气网

 

    查干湖,在蒙古语中意为“白色的湖”,位于吉林西部松花江畔的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是吉林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鱼类。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据说,查干湖的这种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至今千年不变,是当地人与自然对话、沟通、感恩的一种方式。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每到冬季,查干湖就会冰封千里,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渔民们一直保持着在冬季里冒着饥寒进行捕鱼的传统习俗。(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不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东北地区的湖面冬季捕鱼几乎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生活在查干湖的这支渔猎部落,却仍然沿袭着祖辈们传承下来的人力捕捞方式。近几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老一代的渔民也都因年龄、身体等原因退出,这让历来依靠着打渔的查干湖冬捕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问题。(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13℃,这样的温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非常寒冷,但渔民们却并不觉得。打渔多年的老渔民告诉我们,这样的温度在冰上是很暖和的,相比十几年前动辄-30℃的温度,这点冷实在算不上什么。十几年前,冰层在三尺厚左右,近几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层不足二尺。冰层一薄,凿冰的劳动量也相应减少,原来一支冬捕队伍要60几人,现在只要50人就够。(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捕鱼的工作相当辛苦,光是要铺开这样大网,就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经验丰富的鱼把头只要审视冰面的颜色,就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下网什么地方出网。如果看走了眼,一天的辛劳化为乌有,而把头在渔工中竖立起来的威信也将轰然倒塌。(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把头”一词是音译而来,原本是蒙古语中的巴图鲁,意思是技艺超强的勇士。“鱼把头”是打鱼队伍的头领,掌管打鱼的队伍所有事情。图为鱼把头张文。(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收网时,几匹高头大马拉动绞盘牵引着钢丝绳转动,渔网慢慢浮出水面。捕鱼时渔民需要借助马来拉动渔网,这是他们从祖先哪儿继承来的捕鱼方式,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因为气温过低,马出的汗迅速凝结,形成一片白霜。(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渔网正在有条不紊的从湖内拉到冰上。(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渔民奋力拖动重达几百公斤的大网。(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冰面上刚刚被捕捞出的大鱼。(神州 摄)
 
查干湖的故事:冰湖渔猎
买鱼的游客散尽后,忙碌了一天的渔工们也开始收拾起渔网和工具。此时,回家的马车承载着他们的喜悦。(神州 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