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组《去游乐场》教学设计
(2009-10-26 07:48:50)
标签:
杂谈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迁移、类比和推理。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及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对象分析
在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三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已养成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已经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计算的灵活性、策略性上也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们的好奇、好胜是教学的大好契机。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在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上,本课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经历运算,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让学生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本课教学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课件的制作采用幻灯片编制,它以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更完美地体现。另外,电脑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将教师的思路和策略以软件的形式来体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你到游乐场都玩过些什么项目?看来,游乐场可真有意思。这不,淘气笑笑他们今天也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课题:去游乐场)。
设计思路:利用谈话勾起学生对游乐场的向往,同时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自然、和谐,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究:
1、(1)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他们正忙着买票呢。在这个售票处,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个别提取信息:太空船4元;蹦蹦床3元;电动车2元;淘气他们16个同学想坐太空船。)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3)师:咱们去做太空船吧!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提问。)我可以提一个问题吗?考考你们: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列式)16×4= 大家同意这样列式吗?
(4)师: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动笔写出来和同伴交流一下。(生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小组派代表反馈:
1) 口算
16=10+6
2) 竖式计算 让板演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方法:“竖式是怎样书写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然后让不清楚的同学向板演的学生提问。(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刚才几位小朋友都说的非常棒,我们在用竖式计算16乘4时,先写上16和4,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从个位乘起,用个位的6先与4相乘,等于二十四个一,二十是两个十。
要向十位进二,所以把进位的2写在十位的下面,但要写小一些,把表示4个一的4写在个位。接着用十位的1与4相乘,得4个十,再加上刚才进上来的2个十,所以得到6个十。)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习“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的意思。
设计思路:把书中提出的问题“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改为“我们去做太空船吧”,让学生从图中发现并利用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基于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完全能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这类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体现了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当学生迫切想解决问题时,我适时的将本课又一学习目标估算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先估计一下“16人坐太空船大约要花多少钱?”,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作用,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和技能。
设计思路:将主动权交于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探讨出多种算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同时重点讲解乘法竖式计算,而竖式的讲解并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学生自主讲解、主动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
(5)验证估算结果:看这些估算的结果谁最接近,那刚才是谁估计的。恭喜你们,你们的结果是最接近的。小朋友们都完成的非常棒。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30页,把书本上的空格补充完整。
多媒体应用分析: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竖式计算的便捷,优化计算方法,此处利用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明了算理以及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设计思路: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作用,培养估算的意思和技能。
(6)评价自己的过程,核对答案。激励:做对的同学对老师开心地笑笑。
2、完成“试一试”: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喜欢用口算的办法,有的小朋友喜欢用竖式的办法,那觉得自己两种办法都掌握的请举手!那安老师就要考考你了。请带着问题: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完成教材P30页“试一试”第一题。
(2)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3)讨论:在用乘法竖式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反馈并总结: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乘起;3、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多媒体应用分析:在学生完成计算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轻音乐,为学生紧张的学习过程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5)突破重、难点:
(课件出示对比题目:16×4
师:比较下面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第一个算式需要进位,第二个算式不需要进位。)怎样处理进位的数呢?
讨论总结: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齐读一遍)
这是哪家的“小马虎”做的题呀,你们觉得对吗?帮他改改。(判断、改错。)
多媒体应用分析:这里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示了本节例题与前一节例题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一个算式需要进位,一个算式不需要进位。立即追问:怎样处理进位的数呢?生答,但不系统、不精确。课件马上将12×4改写成62×4讨,学生再次计算感受。再通过讨论总结出: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强调了本节内容的难点。之后再利用课件展示两个典型错误,学生通过改错练习,再次感受本节知识的重、难点。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灵活的更改、展示等功能,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5、假如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了游乐场,你最想玩什么项目?(请几个人分别说出这三项)那如果我们全班同学都玩你喜欢的这个项目,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呢?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吗?集体订正时口答,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解决的是哪个问题。
设计思路:当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两种算法,同时也理解了算理。此时,我让学生计算自己班级同学去游乐场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为生活服务的。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师:淘气和笑笑他们坐完太空船,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海洋馆,海洋馆里展出的海洋生物可真是又多又美。小朋友们,你们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海底生物吧!(课件播放录像)
师:怎么样?海洋是不是非常神奇美丽?其实海洋还有许多丰富的物产和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所以小朋友们从现在起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就有可能成为海洋专家,为人类做贡献呢!好不好。当淘气他们恋恋不舍地从海洋馆出来,一出门就看见许多人围在一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第四题)原来是光明小学的两位老师带着31位同学来参观海洋馆,他们正在争论300元钱买门票够吗?咱们也来帮助他们算算好吗?(强调单位和回答问题)
2、学生计算并反馈
多媒体应用分析:课件播放海底世界视频,神奇、美丽的海底生物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情绪在紧张的学习后又被极高的调动起来,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路:适时引导,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情感。同时这个片段也为后面的书本第四题的出现埋下伏笔。这样的设计能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引导自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梳理知识,板书知识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状况。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己与他人,并畅谈感受,不仅重视知识的整理与总结,同时也注重情感态度的总结与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做是并进的。
七、板书设计
估算:80元
八、练习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已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