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活动是以生存需求为目标所进行的各种操作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活动都能够在积极、有效的行为中顺利完成,但也可能有一些是我们无论怎样努力都没能完成的。在没能完成的活动中,也可能有一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即不能完成又非常重要的活动将作为现实问题困扰我们。这种困扰实际上就是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的情绪体验。当情绪体验在一段时间内仍无法释怀时,现实问题变成了心理问题。
一、需求
需求是活动的目标,包括了有利于生存的所有必要及相关条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生存的必要条件,离开它生命就不存在。比如:食物、空气、水、睡眠、体温、健康、生命安全等。
性也是一种生理需求,是延续生命的需求。由于抚养下一代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所以它是在人客观上已经具备了独立生存的条件时才出现的。
2、自主需求
自主需求主要体现个体的主权,是一个人独立、平等生存的必要条件。
以皮肤为界,皮肤内的一切归自己所有、受自己支配,不愿意被否定、被强迫、被侵犯、被限制等。
自主需求的满足可最大限度的捍卫个人主权、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能力,对于自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3、知识需求
人出生后,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有探索、掌控的欲望,以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利用世界。其中以了解客观事物可否满足需求、具体的操作程序等为主要目的。
4、保障需求
保障需求主要是关于生存环境、生存物资等方面的需求。从最初
与其他动物一样的搭建窝、储备过冬食物等,到现在人为自己准备的越来越具体、越全面、越长远。为生存提供了更长期的生活、健康、突发状况等方面的预期保障。
5、归属需求
人类个体无论在力量、速度、体型等方面都不是动物中最优秀的的,群居生活是人类所选择的一种共赢的生存方式。它与生理需求、自主需求、知识需求、保障需求一样,对于个体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归属需求作为人力资源保障,通过相互参与的方式,使每个人在能力不足或能力有限时仍可以正常满足自己的需求。其归属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5、1情感关系
情感关系是在自己能力不足或能力有限时可以享受到的无条件帮助的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
无条件的帮助其实也不是完全的无条件,它可以通过传递的方式获得。比如亲情关系,在幼小的时候得到父母的帮助,成为父母后为孩子提供帮助。这种方式使得人在生存的各个阶段都“具备”能力,基本上也能够保持个人的总体付出与总体得到的平衡。所以,从整个人生过程来看,每个人都只做了自己的事。即使在抚养关系中,也不存在谁欠谁之说。
5、2合作关系
合作关系是多个个体共同付出达到个人无法完成的、难度相对大的目标。通常以利益均分或付出多少计算回报。
5、3交换关系
交换关系是通过自身具备的能力交换他人的能力,可基本保持得到与付出的平衡。
6、需求的关系
需求是人的共性,如果说生理需求是关于生命的需求,那么,自主需求就是关于独立、平等的生命的需求。
知识需求、保障需求、归属需求即可视为相关需求,又可视为满足生理需求与自主需求的必要手段。因为它们并不是人生的根本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