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病态的深爱?

(2014-10-08 09:51:01)
标签:

病态的深爱

自恋

情感困惑

成都蓝天心理

熊玲心理咨询

分类: 婚姻与情感

——熊玲专访:如果爱情是一场病,那么我们有理由了解它多一点(四)

 

           采访单位:上 海 心 灵 咖 啡  编辑   陈 洁

          受访专家:成都蓝天心理咨询首席咨询师 熊 玲

 

 

http://www.lantian99.com.cn/upload/1409/b1009115094.jpg

 

 

 

8.心灵咖啡: 

为什么,有些人越是暗恋,越容易陷进去,然而一旦在一起一段时间之后,反而没感觉了呢?

除了光环效应这一常见的解释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对于恋爱中的“感觉”,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它对于一段关系的意义?

 

      玲:如果一个人深陷在暗恋的快感里,却是典型的自恋。这个现象还是有深刻的人性渊源:人天生就对快乐着迷,对痛苦逃避,也天然就是爱美、是自恋的。但,爱上暗恋,却有点病态的味道,实际上说他∕她爱的不是别人,而是爱上了自己的理想自我。(病态的)自恋原型,来自古希腊神话,说从前有一个美少年纳西瑟斯,他看见湖泊中的自我倒影,甚是惊喜陶醉,从此爱上了他,爱得且茶饭不思,郁郁而死,死后的他变成了“水仙花”亭亭玉立在湖面上,被人欣赏。所以水仙花也暗喻自恋。

    恋着恋着就“没感觉”了,很可能就是跟理想自我的破灭有关。当发现对方不再是理想自我时,那份悦心的感觉自然会慢慢褪去。

   “感觉”,是恋爱中最为复杂而微妙的,它的神奇和漂浮不定的特性,决定了你很难用词语给出精准描述,也不能用常理可以解读得使人信服。

如恋爱中“爱死一个不该爱的人”、“忘乎所以”、“魂不守舍”等等感觉,我们是既无法用道德去框定它好与不好,也无法用理性去左右它该如何发展,总之恋爱的感觉,是难以掌控,但可以体验,可以享受的。无论你是凭“感觉”寻找到配偶,还是配对之后慢慢有了“感觉”,感觉这东西,都是不靠谱的内在精神面纱,它与过日子所要的实在性是两码事。但恋爱感觉的存在,和我们对它的迷恋,肯定会影响一对关系互动的质量,比如,某女找了一个大她十几岁的男人,在恋爱时她非常满足被“捧在手心”的感觉,她说,她很幸运自己找到了世上最爱她的人,可结婚后她渐渐没了这感觉,然后她开始质疑对方的爱,并拉开了双方互不信任的战争,然后她开始向婚外去寻找那份,使她恋恋不忘的“捧在手心”的感觉。这样的例子,跟前面谈到的“病态性自恋”一样,是带有性格缺陷的人必然有的关系冲突。

 

9.心灵咖啡:

为什么,有时相爱的人却反而无法好好地爱,总是非常纠缠也纠结?

为什么有些人不惜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博取他人的怜爱?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以令人虐心的方式来表达爱,似乎喜欢看到对方为自己而痛苦?

为什么,我们会被曲折虐心的爱情故事吸引?

对于这一“虐文化”,您的看法是什么?

如何区分真爱与“病态的深爱”?

   

  玲:你这些提问,令我冒出另些疑问:究竟是“相处容易相爱难”还是“相爱容易相处难”?人们更喜欢看“喜剧故事”还是“悲剧故事”,使人刻骨铭心的是“快乐的事”还是“痛苦的事”?这些虽没有准确的统计学为依据,但我们相信多数人是倾向后者的。而许多问题本身,答案就在里头,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不惜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博取他人的怜爱”,已经告诉了是为获取怜爱,再说,我们都懂那个获取背后的意思:只有伤者弱者,才是唤起他人同情或怜爱的相匹配的角色。

许多虐问题的根源,往深说,人是目的性动物,为了他自身的需要,是可以不惜痛苦为手段,为了他自身的利益是能忍受代价的。虐文化,正是在人所具备的这一核心动力下的产物。人们无论是自虐还是被虐,以成为受害者而获取好处或达成目的,是古往今来就有的“处心积虑”,古兵书里三十六计的“苦肉计”道明,以“受虐”实现愿望是人类早已有的一种存在形式。而随着人类需求的扩大,虐文化亦会更加怪异多样,如蹦极、攀岩之类的极限运动,狂吃辣椒、猪肉等虐人体的比赛,都可见人心的冲动与澎湃,非虐待不足以平息啊。

我觉得,虐文化是随时代发展而呈现的另类文化,应区别与人格有关的受虐。前者是一种社会现象,后者是个体的心理异常,一种甘受被攻击和自我攻击的心理反应。与人格有关的受虐倾向,除了表现明显的被虐自虐,如性受虐狂、被殴打被戏虐,在肢体上划痕、暴饮暴食等自虐,还有常被我们忽略的隐性受虐,比如老好人、牺牲者、拯救者、工作狂等人,看上去他们的所为令人钦佩,但他们是以牺牲(或伤害)自己的真实需要为代价,而他们这样是无意识的,并以牺牲自我为荣。显性受虐者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为获取心灵的刺激和快感。隐性受虐者的受虐动机深层些,常见有自卑,故以“为别人好”而令自己感觉强大;或有不安全感的畏惧,故以“牺牲自己”而规避被攻击;也有被认同被接纳的渴望,故以“讨好他人”而获得满足…总之,隐性受虐的心理较为复杂。

而真爱与“病态的深爱”之区别,基本点在于,真爱是有边界的爱着真实的某人,病态的深爱是婴儿式的共生状态,是爱着对象身上的“理想自我”。其次的区别在,真爱是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病态的深爱是索取对方关爱的回馈。

 

 

熊玲相关文章:

    总希望有人窥探的心理正常吗?  

    已婚男人惹的

    未婚的婚姻

    单身女孩的疑惑

    感情路在何方

    可以原谅他吗

    要婚姻还是要孩子

    情感取向谁做主

    我怕被老公发现

    不一定是性爱梦

    不婚主义者,你要改变什么?

    做情绪的主人

    恋人之战的背后

    试论女孩化的男孩

    叹,情不自主

    拿什么来拯救婚姻的不幸?

    婚姻里的性格神经症

    美丽的痛

    婚姻躁郁

    为了孩子保留婚姻好吗

    “读不懂他”的困惑与诱惑

    当美玉有瑕疵时

    夫妻冲突错在“正确”

    爱恋乳房的梦幻

    回复女人敏感的情感话题

    放过他,还是放过自己

    让爱走出梦

   “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反思

    想离婚,还是想你爱我?

    借着控制,你觉察了什么

    心愿会伤人吗

   你在婚姻里寻找什

   为何害怕“同性恋”念头

   欲爱不能的背后

   女友曾被猥亵

   任性的性欲

   面对他,我很纠结

   我被处女情结纠

   如何卸下分手的负

   夫妻为何被控制

   该不该继续婚姻?

   情这个东西--《话情》之一

   爱在错觉里--《话情》之二

   情变与不变的心理动力学--《话情》之三

   受伤者--《话情》之四

   答辩诉状--《话情》之五

   论夫妻冷战——《话情》之六

   情是一面窥视镜——《话情》之七


什么是病态的深爱?

熊玲:电视剧《离婚律师》的人格面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