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自驾--偶遇藏式婚礼
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人要知美求美,须至天地间观寻。
川西,以融合藏疆之美、民族之情、山川之秀,引无数人,忍不住出发的脚步。九天的川西自驾,便是寻美之旅、圆梦之行、倾心之念,修身又历心。
在马尔康州博物馆门前买了只烤饼,与糖果分着吃,又香又酥,味道好极了。丁丁说我就好这一口,还真的是,到西北吃面食,也算是我的所爱了。大家上车后,出城继续沿着317线向翁达、壤塘方向走。
这几年,317、318线不断拓宽和路面改造,川藏线、青藏线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大家出行提供了最安全的保障。早些年,从新疆和田走新藏线上青藏高原,又从樟木口岸走318线向拉萨、林芝这边走。一路上,许多地段还是泥石路面,崎岖不平车难行,甚至常常会莫名奇妙的路堵停车等待,那时进藏更多的是考虑车能安全通行,至于能开多快就不由自己决定了。317公路沿着梭磨河南面顺流而下,两边的山体越来越陡,峡谷越来越深。直到40公里白湾大桥,梭磨河与足木足河汇合双桥口处。总感觉这段峡谷非同一般,景色不错,百度才得知,此地为梭磨河大峡谷的核心地段。

梭磨河大峡谷自鹧鸪山脚刷马路口至马尔康县白湾乡热足止,全长91公里,垂直高差890米。两岸石壁峻峭,植被丰茂。狭长的梭磨河水浩浩荡荡,从谷底奔流而过,犹如鹧鸪山山神手中舞动的彩带,把众多的美景串联在一起,景色宜人,美不胜收。据说,秋天的梭磨河大峡谷特别的美,色彩非常的丰富。每当秋风乍起之时,梭磨河两岸密林中的枫树、黄栌、柿树、槭树、桦树、鹅掌松、落叶松、火炬树等渐次经霜,树叶被渲染上各种色泽,仿佛是一场色彩盛宴。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见不到峡谷内色彩斑斓的秋景。不过,盛夏的峡谷,以阔叶林为主的峡谷两岸,翠绿的林木,为单调的崖壁已经增色不少。
双江口处的白渡大桥,南岸沿江有马尔康过来的国道317,与过白湾隧道到金川县的省道G248交汇。过桥北岸317线继续西行向观音桥、翁达、壤塘方向。大桥北岸树立着好几根高高的水泥竖柱,应该是在建的高速公路桥墩,在崇山峻岭间建高速,真是不容易。路边的双江口水电站是大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上游控制性水库工程,这么陡急的河道,水电开发造福人类是最好的归宿。
到达观音桥已过午时。这个小镇是通往阿坝、壤塘、甘孜州色达、青海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口城镇。因本地有座非常有名的观音庙,得名观音桥。自驾走317的人,都会在无数的功略中看到观音桥镇。

小镇唯一的宾馆门前热烈非凡,集聚了许多穿戴民族服饰的藏民。一打听得知,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藏族婚礼。几位藏民操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早点到,可以参加婚宴,与他们一起吃饭。饭后,正在准备在宾馆外空地上举行婚礼仪式。近年,我前后四次进藏,每次与藏民接触,都是纯朴、友善的感受,特别的亲切。偶遇的这场婚礼,我们怀着激动新奇的心情,穿插在藏民之间,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友善的笑容,每当镜头对准男女老少,都大方合影或拉拉衣袖给我们拍照,让我们特别的开心和睦。
婚礼是民族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藏式婚礼上处处体现了藏族的民族特色。婚礼现场是一个露天婚礼,水泥坪上采用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突出婚宴的庄重感和喜庆感。主舞台前面搭建了长长的廊道,两边配上具有藏式特色的装饰件。围坐在舞台和廊道的四周的亲朋好友,都身着藏式礼服,类似我们着正装或西装,显得特别的庄重,仪式感足足的。新娘和新郎身着复杂的民族服装,配戴许多民族饰品,尤其是新娘子的身上,挂满了各类金银饰件,令人眼花缭乱。女孩子的服饰特别的讲究,也特别的花俏。自然,新娘子的服饰最为隆重和出彩,一群伴娘的服饰也非常讲究,即便是坐在台下的青年女子,服装都很好看,特意的打扮,这与汉族婚礼有类似之处。婚礼开始前,我在宾馆门口的众多男女中,从服装上一眼就辨别出新娘子了。婚礼由司仪主持,拜见双方父母、交换信物后,30来个青年男女组成的伴娘伴郎团跳了藏族舞蹈后,就站立在廊道的两侧,男孩浓眉大眼气宇轩昂,女孩身材纤细清秀漂亮,倒是很壮观。大家手捧哈达,排队依次从廊道走向舞台,向新人赠送哈达,以示祝福。
也许婚礼仪式并不是最传统的,也可能融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不过,在藏区能偶遇一场藏式婚礼,让我们体验到藏族人民的热情淳朴,了解到藏式婚礼的端庄隆重和基本礼仪,感觉特别的幸运和激动。
让我们祝福这对新人,新婚快乐!扎西德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