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紫藤花开

标签:
松阳象溪南坑口南坑源潘山头罗坑常春油麻藤楼梯岭 |
分类: 丽水走村爬山 |
古道上,紫藤花开
“远望玉帘垂野谷,
近疑奇鸟聚虬根。”
一株千年紫藤,成就大队伍春日赏花之约,更是“森呼吸”成立首站扬名立万之行。
得知“森呼吸”户外组织正式注册成立后,便与松阳户外组织联手组团开展走古道赏紫藤花活动。活动贴中有花有村有岭道,徒步10多公里正合适,便招集10多人的小分队跟随着走。“森呼吸”首次活动,便是大手笔,群内成员积极踊跃报名参加,不多时便汇聚成40人的大队伍。17日早7时40人包车前往松阳南坑口,与松阳过来的20人汇合,大队伍浩浩荡荡向罗坑出发。
南坑口村位于松阴溪河畔南岸圩地,是南坑源溪流的出口处,故名。包括外埠头、西山脚及罗坑三个自然村。村边有个七沐山滑草场,有些休闲娱乐项目,我们就从滑草场前面走过进山的。我在地图上研究了松阳户外提供的徒步线路,南坑口西山脚-罗坑-楼梯岭-潘山头-大王庙-西坑口-南坑源,其实就是在两个相邻的东西向坑源间行走。从偏北的罗坑向上走,到高处的潘山头村后沿偏南的南坑源下来,绕一个10多公里的圈。
到罗坑的3公里古道,沿着坑源山涧不断爬升,全是块石砌的石阶路。罗坑海拔不到500米,古道爬升的高度倒不多,便不陡不急的上坡。只是凌晨下过雨,斑驳的石块上有点滑,时时注意脚下,走起来还是有点累脚。溪坑中清冽的泉水在汩汩流淌,自然形成了层层级级的原始瀑布群,高低大小不一,有三五米落差,也有一泄千丈的高瀑,有涓涓细流,也有激流飞溅,各具景观。大家可能顾及脚下的多,抬头观景的少。半路上有一大瀑布,路边有一块突起的大岩石,站在上面,只闻流水轰鸣,20多米高的瀑布倾泄而下、飞花激荡,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令人忘却登山的疲惫。我忙招呼小分队的10人,在岩石边或站或坐,与瀑布和周边自然山色同框共影,留下美好的瞬间。
千年紫藤生长在罗坑村后山上。这颗紫藤并不是大家日常所见的紫藤花,其实为常青油麻藤,也称猪血藤或雀舌藤,属豆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平时我们所见的紫藤,为蝶形花科落叶藤本灌木,开的是淡紫色的小花序,如悬瀑般的一串串。而常青油麻藤的花有点特别,总状花序生于老茎,花大下垂,花冠深紫色或紫红色,下垂花序上的花朵,盛开时形如成串的小雀。
据说这颗古藤有上千年的历史,确实非常的高大,可以说已从藤木羽化成树木。主干由直径为30多厘米的三条藤蔓缠绕而成,藤干从旁边的百年樟树攀援而上,和周围的枫树、苦楝树交织缠绕,最长的一条藤干先后绕过四五棵树,延伸至上百米远。整株古藤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树冠"覆盖面积达几百平方米。常春油麻藤花期过百天,四月初盛花期间,古藤上挂满了千万串紫色的花朵,每串花又由好几十朵小花组成,似千串紫色风铃挂满枝头,远看颇像熟透了的串串葡萄,近看呈鹰嘴雀舌状,如只只小鸟依附树干,繁花似锦特别壮观。真可谓:“远望玉帘垂野谷,近疑奇鸟聚虬根。”
我们来得迟了点,紫藤已过盛花期,藤蔓上许多花朵已凋谢,洒落地上一片紫色。令人欣慰的是,藤蔓上还能看到,稀疏挂着一串串深紫色小花,甚至还能找到个别含苞欲放的小花苞。大家围着串串小花,拍上几张照片,也算是圆了特意远道而来赏花的心愿。也许知晓我们来的人多,松阳当地电视台还特意派出摄制人员,跟踪拍摄古藤新花的胜景。
位于坑岙间的罗坑村,三两幢泥房散落溪坑边,早已是人去楼空,留下一些早年生活的农具,比如木风车、榨油巨木、石臼、石磨等。过罗坑,上山的路变得窄小,基本是山间土路,在竹林、丛林中穿行。上山约2公里,到达山顶坳口,这是大东坝镇与象溪镇的界山,也是两地的分水岭。这一段上山的岭道,在松阳线路中和百度地图上,都称为楼梯岭,有点不太理解。回来后,查阅许多资料都找不到相关的内容。常理来说,以楼梯岭相称的岭道,大多是因为其陡峭险峻而得名,但这段岭道虽是上坡地段,但在山间穿行上坡较为平缓,并没有特别陡险的地段。倒是午饭后从潘山头下山到百步坑龙母仙娘殿一段山路,在山南坡面上,曲折回旋呈“之”字型的山路下山,从山顶到山脚的徐侯大王庙落差上百米,至少有几十个回折点,比起一些著名的九曲十八湾公路,也毫不逊色。这一段路,若是称为楼梯岭,倒是更为贴切一些。是否搞错了,不得而知。
翻过坳口,土路大部分在山岚间横行,这样的路是我最喜欢走的,也是大部分户外行者喜欢的路。踏在厚厚的枯枝落叶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很美妙,脚感特别的厚重、舒服。这样的路,走得很轻松、很安全,既可以热闹地嬉哈聊天,也可以静默慢走听林间鸟鸣,顺路欣赏开得热烈的各色花花草草。近村口,山脊上有一条从石仓西山横插过来的土路,路面较为宽阔,应是潘山头村民日常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潘山头原属石仓乡,现大东坝镇山边村的自然村,早年潘姓人居住的山头而得名。村子坐落在山顶缓坡上,还有两幢房子,一对中年夫妻留守村中。在松阳户外领队的反复沟通下,老夫妻一早起来为我们60多人准备了午饭。烧了一大桶的米饭,一大盘的咸肉烧鲜笋和几样蔬菜,虽然简朴,却已是很难为他们了,大家或坐或站吃得开心。
饭后,沿南坑源下山。南坑源是松阴溪的主要支流,源于大东坝近千米海拔的天鹅孵蛋山西麓,由西南流向东北折北,流经高坑、白叶堪、大王庙后折向东南,经象溪镇西坑口、林家、樟村源、下麻厂等村,于南坑口的外埠头纳入松阴溪,流程约10公里。从“之”字型山路下来,山脚下溪坑边就是百步坑龙母仙娘殿,大王庙村估计就是因此殿而得名的。仙娘殿三开间,供奉徐侯大王、龙母仙娘和土地公,类似其他地方的平水大王庙,有着佑护一方平安,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从大王庙沿着南坑源出来,过大王庙村到西坑口,小路不时从溪上过小桥或矴步,或左或右,一路平坦。南坑源上游森林植被茂密,生活人口极少,溪坑中水量较大,水质清澈见底,有松阳最美河道之称。路上我想,西坑口到大王庙一段约3公里河道,距离正好,水质清凉,最是适宜夏天溯溪玩水休闲之行。
到西坑口共11公里,松阳的驴友乘提前放置的车子先行离开。我们继续行走到南坑口停车处,5个多公里的水泥机耕路,反倒把大家走得很累。
阳春三月江南美。渴望春天,迷恋春天,多到乡村走走,投入春的怀抱,共同留住春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