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2019-10-24 16:20:02)
标签:

景庆古道

景宁秋炉毛样乡

庆元张村

山头岭御掌岭

红军挺进师

分类: 处州古道山岭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秋日的景庆古道,俞加热闹。

秋高气爽时节,支部安排两天时间,到毛样和秋炉乡开展“初心之行”。除了几次集中的党课及学习之外,还要参观这一带的红色史迹,吃红军饭、走红军路。

18日一早城里出发,大车到毛样村的新建石牌坊前已近12点。牌坊进去临溪一段宽阔的水泥街道,已打造为红色宣传阵地,路边树起好几块介绍毛样一带红色革命内容的橱窗。临河边立起了一座十几米高的叶飞将军雕塑,高大威武,气势非凡。以前多次到过毛样,前年还专门来过一次,这几年地处偏远的毛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很大,环境变得更加的干净整洁,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与临近的庆元几个乡镇比较,变化更加的显现。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国家对民族自治地区,这些年各方面的投入是多么的大。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到炉西村吃罢红军饭,下午走红军路,便是景庆古道。

景庆古道历史较为久远。景庆古道虽晚于稽勾、栝苍、通济等处州府重要的古道,却也随着宋临安建都后,浙南一片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发展,景庆古道也随之不断拓展。尤以元明清时,处州政区渐趋稳定,人口增长,经济往来日趋繁荣,民间交通不断拓展完善。这一时期,沿海一带受倭寇侵扰,沿海民众大量内迁,山区人口更快增长。朝庭为抗倭需要,不断加强通往沿海一带的交通建设力度,也促进了处州通往各地的交通路网建设。景庆古道作为浙闽两省的重要交通要道,也得到不断建设完善,逐渐成为景宁通庆元、闽北寿宁政和等地的主要通道。据志载:景庆古道自景宁高蛘驿道出发,过西门山经包山、大均、梧桐、沙湾、毛蝉、过下圩渡越山头岭,经青草隘、梧桐岭,穿兰溪桥抵庆元县治,全长120里。

我们走的是从朝局公路边上山,攀爬山头岭约4公里到山头村,再下山走秋炉岭3个来公里到秋炉村,全程不足8公里。这一段是景庆古道现存最完整、景观最丰富的地段。50多人的大队伍,且爬且乐,一路欢声笑语,倒也是热闹。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有人称景庆古道是畲乡最美的古道,也是浙江十大森林古道之一,全程景色最美就集中在山头岭。岭道从溪边沿着山势不断向上,步步登高,直抵山头村口处。岭道路面宽近两米,块石堆砌台阶,保存得很完好。即便是个别缓坡泥土山路,路面和路基也都整理得很干净。路两边全程沿线古木参天,植被茂盛。几百年树龄,几个人合抱的大树比比皆是。尤以苦槠、甜槠、马尾松为多,木荷、青冈栎、枫香等高大乔木也不少,还有高大的江南油杉、蓝果树、山矾等珍稀保护树种,林相非常丰富。几百年树龄的苦槠、甜槠,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撑开茂密的枝叶,为路人带来一片片的荫凉。正逢果子成熟掉落,在树底下翻开枯叶,还能捡拾到许多的苦槠和甜槠籽。走在道上,犹如穿越树林廊道中,几乎晒不到太阳。尤其是岭道顶上近公路处,一排好几株高大的苦槠树,有单株独立,有两株合抱,也有三株紧靠生长的,非常壮观。路面上,铺满了新叶旧枝,厚厚的枯叶,踩在上面“沙沙”作响,不但悦耳,脚感也特别的舒服。沿线均匀地分布有三个路边凉亭,方便休息。凉亭虽久远,建筑倒是很朴实,石块和泥土垒起的泥墙,上面架起几根横梁,比较简单。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山头村本属庆元张村乡,后划到景宁秋炉乡治,村民平时交谈还保留使用庆元方言。村中以张姓和魏性为主,户籍人口近300人,现在村子只有20个老人,张姓村支书已68岁,算是最年轻的老人。张书记热心招待大家,特意烧了一大锅的稀饭,拿出自家做的腌豆、霉干菜等咸菜,爬山后胃口大开,配起来特别的味道。

这么多人到村里,几位老人都集中在村口看热闹,我又与大家聊起山头岭的名称。一位看起来蛮精灵的老人告诉我,当地人称山头岭这条岭道为玉嶂岭,而“玉嶂岭”应写为“御掌岭”,寓意此条岭道为皇帝赐名的。山脚下的下圩渡应为御掌渡,御掌坑中还有一个御掌潭。现人偷懒或是没文化,把“御”简化写为“玉”,老人神情激动,非常的生气。是否果真如此,无从考究,不敢妄断,权当为一家之言以记之。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当天晚上住宿在交溪口桥边的民宿,说是民宿其实是原来林业检查站的集体宿舍楼改造而来,虽想学民宿标准去改造,而投入又有限,许多地方还是十分的简陋。交溪口,顾名思义为两溪交汇之地,就是左溪和南阳溪交汇处,也是庆元与景宁的交界口,当算是咽喉要害之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周边一带的左溪、贤良和景宁的秋炉、英川都是主要木材产区,当时木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凭计划砍伐和调拨。交溪口的木材流量非常大,设立木材检查站为计划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弹丸之地,当年也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仅在溪边沿路就搭建了好几座用于开餐馆和旅舍的简易木棚。当时林业经济繁荣,检查站工作人员也多,各地的林业站和沿路检查站都用青砖建起两层的小洋楼,交溪口也不例外。

站在交溪口桥上,望着激流而来的南阳溪,我又想起景庆古道的线路走向。景庆古道从景宁出城后,一路都是沿着溪边溯行。偏偏过了下圩渡后不再沿溪再行,而是折向山中,开始登岭。古道是古人历经千百年的实践,两地之间最便捷、最可行的通道,能平坦绝不崎岖、能短捷绝不逾越。其实,打开地图仔细看看就能找到答案,理解古人的良苦用心。从方向上来说,朝局上游的毛样溪、左溪一路向南边,而庆元县城在西南方向,若是继续沿溪前行,反而越走越远了。即便是溯溪再行一段,也是要折向西南。若是到交溪口折向西南,沿南阳溪上行,因南阳溪峡谷落差大,溪流湍急,深潭险滩众多。从此线路开辟道路,不但路线要更长,而且更加不易行走。看来,古人从下圩渡后登山头岭,再折向庆元张村的山丘、吴坑等村过贤良翻青草隘而去的线路,是千百年实践中探出,当属景庆两地的最佳道路。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景庆古道又是红军之路,红色元素非常的浓厚,为浙西南革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既要醉心于古道的绿,喜欢走在古道上,让深山老林中,勃勃生机的翠绿将自已浸润。也会感怀于古道的古,喜欢踏着光溜满苔的石阶,听道旁株株苍劲的老树,话说岁月的沧桑。我们更应感念古道的红,追寻着英雄的红军将士们留在景庆古道上的足迹,接受一次红色革命的精神洗礼。

1935年初,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从江西省横峰县篁村槎源坞出发,踏上挺进浙江的征途。在全国革命形势陷入低潮之时,挺进师指战员以大无畏的精神,肩负先遣队未竟的使命,誓死挺进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浙江。4月份,挺进师转战至浙闽边界,在寿宁、政和、松溪、浦城、崇安、庆元、龙泉、景宁等县往返作战,以期打开进入浙西南的通道,开拓新的革命根据地。4月下旬,挺进师在庆元县斋郎村精心部署,迎击被吸引而至的浙闽两省保安团队和地主武装。428日,斋郎战斗打响,挺进师以500之众,迎击3000余敌,首先击溃地主武装大刀会1000余人,接着将1200余人的浙江保安第一团引诱至预设的主战场,集中火力围歼,毙伤敌300余人,俘敌200余人。尚未投入战斗的福建保安第二团1000余人,见势不妙,仓皇逃回福建境内。斋郎战斗取得完全胜利,打开了进入浙西南的通道。

据史料记载,红军挺进师曾于4月初经过景庆古道攻打沙湾镇。《红军挺进师与浙南游击区》书中记述,“193546日清早,晨曦微露,战士们匆匆吃过早饭,集合好队伍。大家信心十足,每人腰间都挂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满了饭团,准备长途突击行军。第二纵队担任前卫,其余部队紧随其后,避开敌浙保一团防线,进入景宁县西南边境,经山头、秋炉、半山、何处、李处,一路快速前进。……红军歼敌30余人,缴枪40多支,迅速占领了沙湾镇。 《景宁畲族自治县志》(卷二十七军事)记载,民国24(1935)4月初,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主力500余人,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从庆元山丘转战景宁,展开游击战争。

景庆古道成为了红军经常往返的主要通道,而山头村也成为了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中共景宁党史大事记(19341949)》上记载,19355月,挺进师扩编为四个纵队,四纵队九支队受领任务:以景宁秋炉为中心,以山头、半山、合湖一带为活动区域。”100余人的九支队,在炉西、山头、新塘洋等处游击,骚扰牵制敌人,搞得敌人疲于奔命,穷于应付。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以叶飞上将率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也常常在景庆古道上活动。《景宁西南山区革命斗争史》中记载,在景庆古道口山头岭尾,闽东红军曾和国民党保安队打了一场遭遇战。为了迫使国民党政府与红军谈判合作抗日,叶飞等人率领的闽东红军,在庆元县久住洋大败国民党保安队,击毙了敌参谋长,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取得久住洋战斗的胜利。队伍随即离开久住洋,从景庆古道到达下圩村时,正好国民党景宁保安队从毛洋进来,双方当即发生战斗。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战士作战勇猛,很快打败敌人,击毙了保安队长。从史实来看,此战应该是发生在1936年秋冬季,当时全国革命形势转变,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193612月西安事变之后国共正式合作共同抗日。

晚上,与当地乡镇领导座谈时,建议当地要加强景庆古道红色革命历史的挖掘和整理,在古道及山头村营造更加浓厚的红色氛围,弘扬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要为越来越多来学习、瞻仰和体验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后来人,提供更加的便利,比如在古道沿线可以削制一些木棍、竹棍,方便大家登岭取用。

硝烟烽火已远逝,红军精神仍相传。走过景庆古道,享受一段美好行程,更是汲取一种精神力量。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初秋又行景庆古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