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远的景庆古道

(2018-05-27 09:37:53)
标签:

景庆古道

山头村山头岭

玉璋岭

秋炉乡

革命根据地

分类: 处州古道山岭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景庆古道,于我来说是真远。

    现在说的景庆古道,大抵是指景宁秋炉乡间的一段古道。秋炉乡近庆元县,离丽水有150公里,单车程就要3个多小时。为了走一段古道,来回6个多小时的车程,难怪小虾吐槽太远了。   

    不但路程远,这次去的过程也让人挺纠结的。出发前看天气预报,周六下午才会有雷阵雨,可是周五夜里起,一晚上淅淅拉拉的雨下得出发前就在犹豫不定。到出发时雨止天转阴,9个人两车刚出城上高速,晨止的雨又开始下,过碧湖一带竟然倾盆大雨,高速上甚至无法行车,无奈只得石塘下来避避雨。避雨期间,若不是云淡与清风打探到景宁无雨的消息,我心中鼓捣着附近玩会就回家了。车过泗洲岭洞口,景宁的天地一片清朗,换了一重天,老天真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景庆古道的历史是久远的。景庆古道虽晚于稽勾、栝苍等处州府重要的古道,却也随着宋临安建都后,浙南一片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发展,景庆古道也随之不断拓展。尤以元明清时,处州政区渐趋稳定,人口增长,经济往来日趋繁荣,民间交通不断拓展完善。这一时期,沿海一带受倭寇侵扰,朝庭为抗倭需要不断加强沿海一带交通建设力度,也促进了处州通往各地的交通建设。景庆古道作为其中一条通道,不断建设完善,逐渐成为景宁通庆元、闽北的主要通道。据志载:景庆古道自景宁高蛘驿道出发,过西门山经包山、大均、梧桐、沙湾、毛蝉、过下圩渡越山头岭,经青草隘、梧桐岭,穿兰溪桥抵庆元县治,全长120里。

    从朝局登山的一段古道,便是山头岭。从溪边沿着山势不断向上,步步登高,五公里的路程直抵山头村口处。起步登岭时,心中一直纳闷着,这条古道从下圩过溪到朝局开始登山,而古道尽头在秋炉乡政府门口,也是秋炉溪坑的边上,何苦要千辛万苦的去翻越高山而过呢?古道是古人历经千百年的实践,两地之间最便捷、最可行的通道,能平坦绝不崎岖、能短捷绝不逾越。到得岭头,便明白了。原来古道到山头村口后,折向南边向庆元的张村乡山丘村而去,而下山到秋炉乡的道路,只是山头村通邻村的山路。景宁毛样到庆元张村之间,横亘着武夷山系洞宫山脉百山祖一带高山,而庆元南阳溪和左溪汇合后的山溪,穿越峡谷落差大,溪水量多,溪流湍急,深潭险滩众多。古道无法从溪边走,唯有翻越高山才能到庆元境内。

    山头村的村民告诉我,当地人称这条岭为玉璋岭,岭的左边有一条玉璋坑。岭道路面宽近两米,全程块石堆砌,虽有个别新石块修补,看得出来一直保存得很完好,路面和路基都整理得很干净。路两边全程沿线古木参天,植被茂盛。几百年树龄,几个人合抱的大树比比皆是。尤以苦槠、马尾松为多,也有木荷、青冈、栎、枫等乔木。古老的苦槠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撑开茂密的枝叶,为路人带来一片片的荫凉。走在道上,几乎犹如穿越树林中,虽然这天没有太阳很是凉爽,即便是骄阳烈日下,走这样的古道就好象在廊道穿行。地上,厚厚的枯叶,踩在上面让人特别的舒服。沿线均匀地分布有三个路边凉亭,方便休息。凉亭虽久远,建筑倒是很朴实,没有多大的文化气息。此道,有人称之为畲乡最美的古道,不为过。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站在道上,回首逶迤群山,回想古往今来多少人穿行其间。菇神吴三公,带领着成千上万的龙庆景菇民走出大山传播香菇文化。刘伯温、汤思退、李纲等官贾乡绅曾经“人在山阴道上行”。而当年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经军挺进师曾经往返古道,开辟了敌后红色革命根据地。

    古道到山头村南折张村乡山丘村只有五里路,现在从山丘刚开了机耕路过来,但愿这段唯美的古道没有被机耕路破坏。

    山头村原属庆元县,解放后区划调整归景宁。村内仅有的十几位老人,还是保持着许多庆元人的生活习俗。比如语言,虽也会说景宁方言,村民之间的日常交流还是说庆元张村一带的方言。虽只近在身边,却也是乡音难改。我用土话与老人们拉起家常,彼此都倍感亲切。平时走村以莲都为主,需要问个话或是简单的交流,与村民也能勉强用莲都话说几句,但是那种语言骨子里的诙谐幽默和亲切感,却是永远都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上的交流,缺乏语言的沟通,就谈不上思想上的碰撞,心灵上的默契,情感上的互动。这也就是中央在新疆何以大力普及国语教育,民族之间的交流,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山区的老人很纯朴,云淡和清风用景宁方言简单交流几句,老人就带我们进家门,点火起炉膛帮助我们烧粉干。不一会儿,一大锅的土鸡蛋清水粉干就烧好了。清香甘甜的清水粉干味道很不错,连着吃了两大碗,仍意犹未尽。出来走路,能吃到热腾腾的中饭,就是幸福感爆棚。

    下山的路也是五公里。路况比起古道差许多,大部分是山路。有些路段虽用石头砌起来,也是破损严重,行走不便。出村后,又开始下雨,半路上雨势越来越大。大家全神贯注在脚下,已无心欣赏沿路的风景。虽与古道沿线相比古树少了许多,其实也有不少的。

    路上有一道木栅栏,估计是村民防止牛羊出逃。边上用几根原木搭了简易的小路,正要提醒后面的朋友注意防滑,一分神自己摔了一跤。摔跤倒是没什么,巧的是人摔去的同时,手中的木棍柄头戳到脸部鼻子附近,顿时鼻血直流。自我马上检视,只是棍子顶了一下,鼻腔内粘膜破损,虽流血其他无大碍,倒是让跟后面的芙韵、锦色慌了神。这一跤,若是在倒地的电光火石间,手不及时把棍子向外拉一分,或是平时不把棍子的头削平,上嘴唇肯定要掀翻一大块皮肉,脸部戳出一个大洞,甚至更为严重,后果就不可想象了。事后想想,户外出行无小事,事事需谨慎。

    路的出口就是秋炉乡政府所在地,许多工地正在建设中。秋炉是景宁最偏远的小乡镇,尚且有如此多的投资,可以想象这些年来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投入有多大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自然清新,满目养眼。一车人嘻嘻哈哈,回程虽远也不觉得累。

    景庆古道,虽远,犹近;虽短,更美。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遥远的景庆古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