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水间,赤梅古道

(2018-04-11 23:33:57)
标签:

赤梅古道

云和赤石

崇头梅源梯田

白鹤尖风车

紧水滩水库

分类: 处州古道山岭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赤梅古道,一头挑着山,一头连着水。

    老道在群中召集周末休闲走赤梅古道,素素率先响应,之后呼拉拉一大群人跟随,老道急忙限人数20。素素、墨香、锦色等铁杆看我没报名,深怕没名额,急忙微信邀我同行,心中甚为感动。听到有人带路走古道,何乐不为呢,那天忙着几个会和几个材料,几乎没空翻看手机,便让素素帮助报上,就有了素素+1。这些自然是后来翻看群聊记录才知道的。

    赤梅古道是云和赤石到梅源间的一条古道。赤石历来是船帮古镇,水运亨通,交通便利。古时,赤石是瓯江边上的一个重要码头,后来因为紧水滩水库的修建,赤石乡村整体后靠,整个码头沉没水底。今日,若是深潜水中,可能看到码头及周边的形态还是原样保存。历史,常常会这么不经意间被保存下来。梅源是崇头镇所在,典型的山区,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白鹤尖就是崇头周边最高的山峰,现在建起了风力发电,山岗上一排排风车,形成了独特的风景。以云雾山水天然画卷著称的梅源梯田已是名声在外,便是因为山高坡陡,层层叠叠的梯田加之高山云雾变幻而显壮观。这条道路便像一条扁担,一头挑着山,一头连着水,山水相连,互通有无。它又如一条丝带,连接着山民们与外面的世界。山货、木材从这里销往山外,各种生活用品、世道信息又从这里挑回来。古道从张源头出发,途径黄湖、黄地、仙眠床,到达终点栗溪。沿途的各个村庄像镶嵌在这条丝带上的珍珠,各具特色,别有一番韵味。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331日早826人自驾到云和赤石,又把几个车子送停到梅源的栗溪村口,折腾个来回,9点半才从张源头村起步登岭。

古道从近水库边起步,沿着两山之间的大山岙盘旋向上,直抵最高的坳口处。这一段向上的岭道约有4公里,我们爬行了2个多小时。古道非常的干净,看得出有人专门进行了路面修整和路边劈草。半路上,还新修建了2座凉亭,方便大家歇息。近坳口处,有一个大的山奥,三面环山,我们从北面登岭而上,站在山道上朝北极目远眺,只见群山延绵,白云悠悠。紧水滩水库缠绕山谷,水中的云曼酒店与周边山水相依,水天一色。从周边的毛竹林及高大的古树来看,这地方原来应该是有人居住过。路边石板桥头一株高大的古松树,胸径至少1米多,依然枝干苍劲,枝叶青翠,生机勃勃。古道、古桥、古树,让大家纷纷驻足拍照,合影留念。现在山奥中新开出一垄垄的田地,估计还是开山造田争取补贴的政策使然。原本已披上自然绿装的土地又被新翻了出来,新鲜的黄泥块很刺眼。

山水间,赤梅古道

 坳口处海拔有600多米,小山坡上有一段几百米的平坦小山路,周围都是碗口粗的松树林。到得顶上,前面的人见到平路一晃而过,而后面的一大群人还在慢悠悠的登爬中,留下我一个人在顶上。我干脆放下背包,就地席坐在温软的松针落叶上,享受这独处的难得时光。取出茶杯,倒了一小杯红茶,慢品一口。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洒落在松软的地面上,微风轻拂,松涛翠绿,周边的环境清静无比。一个人,顿时也便安静下来,身心感觉到异常的舒坦。不禁暇想,千百年来古道上匆匆而过的行人,可否有人愿意停下急行的脚步,回首身后的风景呢。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过坳口在田野山边穿行,约一个来公里到了第一个村庄崇头镇黄地村的黄湖自然村。村庄的地势很好,十几幢房子位于一处宽敞的“U”型的山地之间。环山的三面,远处是高山,近处满是毛竹和杉树林的缓坡,房前是一片开阔的稻田。整个地形颇有点类似大理古城所在,虽然远处的高山不及点苍山高耸,前面也没有一望无际的洱海,却也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

路边一新建楼房虽已入住还没有粉刷外墙,主人也不在家。房前的空坪边种植了许多的树根盘景,细细一看,大多是就地取材,本地山上的继木、山茶、栎榆等杂木老桩为主。个别树桩修剪培育得还不错,看来主人还是有点艺术修养,乡村中有这样的雅致已属不易。

    我咬了几口白面包后,又在村子中转了一转。村内人不多,遇上也是几个中老年人。一户人家门前的桃花还开得正旺,真应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家中备了一大桌的菜,一问得知在县城工作的小孩周末全家来探亲,看得出老人很开心,还挖了好几株大毛笋,摘了许多自家种的蔬菜给小孩带走,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黄湖到黄地、仙眠床都要走机耕路,大中午走上好几公里的水泥路,还是有点折磨人的。黄地村口有一片古树林,点了一下有十几株枫树、苦槠、松树和柳杉等。仙眠床是个大村,房屋比前两个村子要多一些。初听这名字就觉得挺有意思的,后来一了解,果然是有传说的。据说,位于该自然村的东南角,有一座陡峭的山峰,半山腰处有一块光亮而宽阔的白色石壁,石壁像两片大门板。传说从前有个长工,经常在对面的山岗上替财主放牛,有一天猛抬头看到石壁门洞大开,里面琴箫悠扬,热闹非凡,一群仙人围桌饮酒,酒肉的香味直扑鼻孔。长工赶紧下山将此事报告财主,不等长工说完,财主立马往山上跑,待大家满头大汗爬上白岩壁时,已经不见仙人踪迹,原先不太清晰的石门变得格外清楚。一张石头床上,好像有人刚起床走进门去一样。村庄也因此得名仙眠床。我没注意村后山上的大石壁,倒是觉得这一带几个村子的地形颇为相似,村内房屋排列也类同,古人肯定反复勘探,精心选择,认为此地风水适宜才择地而居。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过仙眠床村,继续沿着古道开始下山。下山的路很类似上山的情形,也是在一个大山岙内不断向下,直抵山脚的栗溪村。下山的坡道应该有2个来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幸好坡道在山间田野缓缓向下,不时蜿蜒折回,对脚损伤不大。在中间一片山坡上,荒弃的层层梯田间满是嫩绿的小草,不知名的小花初放,还间或几块黝黑的大石块,有点像草原的样子。从高处俯瞰,田间美景尽收眼底,一派春意浓浓,颇有田园风光之色!

老道称此线为比较休闲的行走,到终点时大部分人走得还是轻松的。走到山脚停车处,我的双脚已经开始发胀酸痛,再走长的路程恐怕就吃不消了。

赤梅古道不长,也无特别的景色。行之,却有别样的体验。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山水间,赤梅古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