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阳马鞍山行走

(2018-03-20 21:02:42)
标签:

松阳马鞍山

靖居口靖居包村

松阳古村落

丽宣松革命老区

分类: 丽水走村爬山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行走

   

    古道、古村,溪流、瀑布,拥有这些元素的线路都是值得去走走的。

    早在一周前,小虾在群中就反复说要带大家去靖居口走一条绕行的线路,路上可以看到漂亮的油菜花。三月中旬正是油菜花最旺之时,有这样好线路还有人带行,正合我意。也不知是因为油菜花,吸引大家的眼球,还是小虾胖手一挥号召力强,临行前还在不断的报名,最终是大队伍同行。

    10日一早26人自驾到松阳靖居包村的双坑自然村。双坑村沿着溪坑建有十几幢房子,是一个畲族村庄。村子正在着手开发旅游,建起了畲族清风寨,名字倒是挺吸引人的。农家房屋立面改造、道路建设、停车场平整等村庄整治已完成,以及村庄内的美化、畲族文化挖掘、村庄历史介绍等都已上墙,初具规模。

    村后就是马鞍山。马鞍山是松阳县城东南面林村林场的林区,海拔有800多米,南边的最高峰凉水尖1200多米。整个林区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村庄稀少,仅有的几个小山村大部分人口都迁移下山。随着近年来加强生态保护,许多原始次生林得到迅速恢复,植被茂密,生态优良。马鞍山的西南、西北面是三都、四都一带,山脚有杨家堂、酉田、岭上等古村落,东南面这边是象溪镇的靖居口、靖居包、石牌门、上梅等村。上马鞍山有多条线路可行,我们选择了东南面的双坑上山,应该说是景色最美最丰富的一条线路。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双坑上去的岭道当地人称为马鞍山岭,前面一小段村人已在鹅卵石上浇了水泥,玩玩对此颇有微词,口中念念不喜欢。幸好只有一小段,后面大部分路段用边上溪坑中就地取材的石块砌起来,时间久了有些地方石块歪斜,但还是好走。岭道与溪坑从山脚至山头坳口处一直相伴,蜿蜒上行,很具特色。说是溪坑,其实也可以称之为峡谷,虽不如百山祖的百瀑峡之壮观、有名。比之却也是小家碧玉,清秀幽深,别有意味。一路上龙潭奇幽,瀑布层叠,聚者如蛟龙出山,一泻如注,散则如扬花飞雪,如丝如缕。两边林相茂密,树种多样,松杂间混,不时有野樱花、报春花整树盛妆怒放,或洁白或柔黄,给翠绿的山间增添许多喜色。溪里的流水,特别的清澈无比,捧起一掬水,清凉极了,尝一小口,一丝凉爽气通过咽喉直入肚子中,全身心凉爽。刘主任说这里的空气有点甜,我说这里的水,也有点甜。

   我最喜爱在溪水边行走,因为有水而滋润,仿佛整个山林都充满了灵性。看到水就忍不住想玩一下水,常会俯下身子洗一把手,感受一下水的灵气。上山的岭道约有两个来公里,我们爬了一个多小时,海拔上升500来米。当天气温比较高,太阳有点大,而岭道上树荫遮阳很是舒爽。一路上,大家对岭道的景色赞不绝口,这是一条非常值得一爬的好岭道。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接近山顶处,我们折向左手边,山路曲曲折折在山岚间穿行。一段岭道爬上来后,走上一段横行的山路,腿脚放松,身心轻舒,让人感觉特别的舒趟。一到这样的平路,大部队常常急匆匆的前行,把我甩开好长一段路程。我喜欢走这样的山路,往往是几个人落在后面慢慢走,慢慢看。我不急着赶路,我要感受走路的乐趣,喜欢走走停停,不时近处赏会花,驻足远观峰峦叠翠,抬头看看云卷云散,低头观察如苔米般的小花草。走路如生活,有时不必太赶,脚步慢一点,也许可以看到路上更多别样的风景。

   待我赶到群山之中的牛铺村,前头部队已找好人家,摆开场面,准备午餐了。菜刀和小虾在房子前面的溪坑边上,自带的驴头烧起了面条,我们三五成群的拿出面包等东西吃起来。想象中以为户外带点干粮吃不饱,其实不然。每次大家都带来鸭头、鸡爪、牛肉、水果以及各种包子炒饭什么的,东尝一口西分一点,到最后都嫌弃自己吃得太饱了。

   我匆匆吃上几口,就到村子中转了起来。牛铺地处偏远的山区,是象溪镇小佛儿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约17公里,只有十几户百把人口,现在只留下几位老人独守破旧的老房。相传,早年三都乡人带牛到此耕田,正逢大雪,把牛放养,月余转晴,回来看到牛仍健在,得名牛铺。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牛铺是松阳及丽宣一带重要的红色革命发祥地。据资料介绍该村地处深山峻岭、环境隐蔽,通往板桥、靖居包、雅溪、三都的必经之路,是当时开展游击斗争及组织革命活动的理想之地。解放战争期间,时任“丽青松”游击队和革命地下党负责人林艺圃、松阳地下党领导人王桂五、“松宣遂”人民游击支队队长祝更生等人,都曾长期居住牛铺。19494月份,在林艺圃直接领导下,松宣遂人民游击支队在靖居、三都、碧湖、江南、河间各区活动,靖居、三都、碧湖三区武工队300多名干部战士日夜兼程,赶到靖居乡牛铺村集结出发攻打松阳县城。应该说牛铺村群众为松阳以及丽水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能看得到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在村中建了站岗放哨、开会聚集等红军塑像和模型,好几幅红军墙画绘得生动活泼。在村口水尾的石桥边,立了身着中山装的人像,上面有“越板桥赴牛铺业成千秋,跨靖居夺古邑功高万年”两行字,没有人物介绍,我猜想可能是林艺圃。塑像边还有板栏介绍牛铺村的革命战争事迹。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水口处古木林立,遮天蔽日,几株高大的古枫树还光秃秃没有发芽。水口最窄处,一座四方的跨溪廊屋建在上面,底下是廊桥,中间的四方廊屋中供奉陈十四夫人、土地公等本境菩萨,庙门口上书“平水殿”。廊屋中间一块屋顶用柱梁高高升起,四个屋角高高翘起,呈硬山顶牌楼式,颇为气派。可以看到,古人对牛铺村的村口处设计经营还是颇具匠心,以前从底下山岙岭道爬上来,不进入村口根本看不出里面别有洞天。就是现在站在新开的机耕路上看,也只能看到村口水口处几株高大的树木,若隐若现的平水殿一角,村内的情况根本无从得知,难怪当年革命先人选择此地。

    午饭后,从牛铺过楼底、小佛儿村到靖居包村的路,一路缓缓向下,不时在田间地头穿行。初春的田野总是色彩丰富,足够的吸引眼球。虽然没有小虾宣扬的大片大片油菜花盛开,零星小片的油菜花倒也不少。茶叶已经冒芽,许多村民正在抓紧抢采,这时的明前茶青可是有好价钱。山下的靖居包村全貌一目了然,村中间一大片的青瓦泥墙老宅,足够吸引我的视线。松阳建县早,平原地带田地多,在农耕时代彰显富足,随便走入一个乡村,留下的老宅比比皆是。

    下得山来我们在路边就上车回府,没有时间到老村中瞄一眼,留下一点遗憾。

    全程绕行近十公里,路上景色丰富,也许不久的将来,我又在岭道的路上了。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松阳马鞍山中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