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访三岩寺  走过山魈弄

(2017-01-09 21:09:34)
分类: 丽水走村爬山

再访三岩寺 <wbr> <wbr>走过山魈弄

再访三岩寺  走过山魈弄

 

城边不远的三岩寺,以及边上的四姑洞、山魈弄等地方,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常去常新。

2009年的5月和2013年的4月,曾经两次专程去三岩寺一带访古探幽,分别写下了两小文。前些天,翻阅前文时细细读读,仍觉得对三岩寺的历史古迹了解极为浮浅,知之甚少。心中便萌发再走走的念头。

新年元旦假期最后一天,素素、锦色几个提出就近走走的想法,第一念头便想到三岩寺,征询意见几人都非常赞同。

2日午饭后,一行8人自驾到黎明中学门口。这两年丽水学院门口到黎明中学一带的道路改造,周边的路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前过黎明中学门前到看守所和林科院的窄小道路,都建成了宽大的马路。


三岩寺中的白云、朝曦、清虚三岩鼎足而立,三岩鼎立如寺而得名,自古以来便是丽水城边一处幽绝胜地。早在唐宋便有史载,现存有唐代著名书法家
李邕书的"雨崖"30多处摩崖石刻,北宋时任处州知州刘泾游到三岩,写下了诗作《三岩游》,“混成初造物,幽绝故离群。入户清容月,分栖借淡云。”赞扬了三岩寺的古老和幽绝。非常不解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领导大概是脑子进水了,却允许在这样的名胜古迹前面建起一所学校,甚至进寺观景都要过学校而入,名胜古迹成了学校的后花园。而近两年,寺庙管理者及当地的好事村民,在利益驱动下,又在三岩景区前面硬生生的建起了一幢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把三块岩石、岩前的池塘、古石刻碑文和古树名木组成的清幽小环境完全破坏。据说,在建造过程中,市政府组织了几次集中拆围,却也不了了之。前不久,黎明中学资产又被边上的丽水学院购置,而对三岩寺景区却从无过问。放弃一点眼前利益,拆除搬迁净化环境,整体规划包括后山四姑洞、山魈弄等区块的三岩寺景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让处州府城千年名景重现已是当务之急。

同行中的玩玩,是发小兼好友,一直从事文物研究保护工作,专业造诣颇深。受其长期的目濡耳染,让我对身边的文物及历史产生了兴趣,爱好进而去学习,真可谓祸害三身啊。他看到三岩寺的景区建设连连摇头,心痛不已,无言以对。 

image

 

 

image  


image 四姑洞前的山魈弄脚村变化之大,让我惊讶。前两年还是为数不多的几幢老屋错落有致的偏居山弯之中,有着曲径通幽之妙,让人疑似世外桃源之地。而现在房前屋后搭起了无数的临时建筑房,甚至在空地上整排搭建。原来居住的老人都已搬到外面的新居中,居住的尽是河南、江西等外地打工者。周围垃圾满地、污水横流,不堪入目。这个城边的小山沟,偏僻隐蔽,当地街道视而不见,成为了五水共治的死角,可以说极大地破坏了丽水创建文明城市的形象。

同样让我惊讶的还有快速扩建四处违建的弥陀殿。这个在四姑洞一侧的斜上方,一片刀削般的巨岩峭壁下方建起的弥陀殿。十几年前还只有一位俗家女子在峭壁的小山洞中栖身修行,上下还依靠小木梯匍匐爬行,非常危险。2009年来时,已经在小山洞下方依岩壁建起了一小寺庙,也只能供奉佛像,她还依旧住在山洞中。到了13年,小寺庙周围又扩建了佛殿和管理用房,并且开始修建从山下上来的石板台阶,当时看来还是比较规范有序,也期望能有品位有质量的建成一处宗教场所。

而现在的弥陀殿,已成在四姑洞边上的一组胡乱搭建的建筑群,上上下下好几层的房子,有几间甚至延伸搭建到四姑洞的边上岩壁。不但整体破坏了四姑洞的景观,而且可能把四姑洞上方的水源引走,本来洞中流水潺潺的景色已不复可见。

我向管理佛殿的中年男子打听,从男子支支吾吾中慢慢得知,法号广月的那女子已去福建等地,不再管理弥陀殿。印象中广月轻声细语、待人热情,诚心信佛、吃苦修行,一心为这所寺庙修建操劳,按理不太愿意放弃外出,不知何故把寺庙交给这位粗俗的男子。

山坳内山魈弄村的原址倒是变化不大,依然是一大片的菜地。只是周边山林的树林又显得茂密一圈。 

image

 

 

image  


image 翻过山坳到山岗上,视野非常的开阔,丽水城区尽收眼底。只见城中高楼大厦层层叠叠,远处眺望群山若隐若现,天堂山尖直插云宵,左边白云山脉蜿蜒而下,建着电视天塔的陈寮山顶如灯塔般指明方向。大家以蓝蓝的天空、轻柔的白云以及高楼矗立的城市为背景,拍下了颇为气势磅礴的合影。想想北京、上海等地方,长时期的深陷浓重雾霾之中,而丽水却是长年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随时随地可以爬爬山出出汗。一对比,让人无法不幸福不愉悦。

反正是出来走走出点汗,大家就顺着山脊随意走。不觉得从一水库边爬上山岗,却发现在公墓边上有一个野外赌博的小窠。察看一下四周,赌徒选择此地颇有讲究,这个小山包处于公墓之侧,夜晚常人不太会来。而地势稍高,周边易于观察放哨,一有风吹草动又便于四周逃散。

下山的路边,发现一巨石的侧面有三块石碑。走近细看,原来是金逢孙夫妇及儿子金文声的坟碑。

在遂工作时接触到版画大师杨可扬的事迹,也了解到丽水还有一位金逢孙大师。版画是视觉艺术,在绘画艺术中属较偏门的小画种。可中国的版画却是在鲁迅的倡导下发起的新兴木刻,在抗战和民族解放的艰难时期,新兴版画一直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相连,成为上世纪30年代始左翼美术的主力军。正是那时期,丽水小地方,竟然出了两位对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影响深远的大师,值得丽水人民骄傲。金逢孙被誉为"我国第一代版画家",擅长版画、中国画,一生致力于中国版画事业的创作和发展,作品无数。金家后代选择风水宝地,把先人集中以巨石为坟埋葬,实乃聪明之举。

一代大家,叶落归根。青山相伴,长眠于斯。行此岩前,让人肃然。

下得山来,这一片全属城西村所辖。城西村驻地为金桥头,有十几个自然村,下河山、三亩头、薛坟岗、陈道门、坝岗头、叶塘下、箬帽石玄弄、山魈弄等村名,读读就觉得挺有意思了。如《丽水县志》载:“明刑部尚书薛希琏墓,在县北七里,今呼薛坟岗”。
薛坟岗村便以此得名。再如箬帽石玄弄村,坐落山弄之口,有岩似箬帽而得名。

其实,城西村这一带的山形很是独特,地势不高,岩石陡峭,具有丹霞地貎的特征,具备规划开发建设景区的潜质。只可惜,犹如美少女,藏在深山无人知。

城市边的行走,换个角度看生活的城市,有趣! 

image

 

 

image  


imag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