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黄村五釜尖

标签:
五釜尖五府山黄村上郑村原创旅游 |
分类: 丽水走村爬山 |
知道黄村、严鸟一带有一座五釜尖,是上周从黄村大岭背古道回来后听怒放在群中说的。那天大岭背古道路程不长,大家还没有过足瘾,午饭后九哥带了一部分人去附近爬五釜尖,可惜半路折回。这周,九哥又带大家重新上五釜尖,期待能成功登顶。
到村中一转,毛估估上郑村有近百户村民。村中河道两边,都是新建的小洋房,估计本来有年份有规模的老宅就不多,站在村后山上看村子,几乎看不到黑瓦背的房子,看到的都是红顶的新房。村中居住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河道两边都浇上了高高的水泥堤,河中分段拦坝蓄水,河道中比较干净,一群群的红鲤鱼在悠闲的游来游去。村中河边一座三层新洋楼,门面贴着白瓷砖,门口挂满了各类牌子,是村两委及老人活动室等场所。走进一看,后面一半却是泥墙木柱结构的郑姓祠堂,空荡荡的祠堂正屋有一位村民在用机器炒茶青。这种村两委办公场所与宗族祠堂结合起来,感觉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村口有三株高大的红豆杉,根基处用鹅卵石高高堆砌起来,长势很好。尤其是近路边的一株,胸径至少有60 -70公分,高大笔直,枝繁叶茂,至少有上百年的树龄了。树边水口河面上建了一座小桥,桥面上是一小亭子,取名“连心亭”,问附近村民也不知其所以然。村后山上,有几株高大的松树,松枝舒展,挺拔迎客。
五釜尖位于村子的东南边。丽水地名志中云,黄村“五釜尖”海拔有1045米,亦有人书为五府山或五府尖。清光绪版《丽水县志》记载如下:“五釜尖,在县东六十五里,壁立霞峙,径路殆绝,初莫晓其命名之由,近有采药者,扪葛攀萝仅乃得至,见五瓷釜淹土中,力举之不能动,盖古厌胜之具也。”石头在去年从舒桥翻山路过此山脚下,博客中记载五釜尖,对“厌胜”一词解释为“辟邪”的意思。此番上山,特意细细察看,山顶上松树枯干,杂木丛生,土贫石硬,那能寻得什么瓷釜淹土中。更何况路途偏远,人迹罕至,更无可能有人来埋釜了。此个说法,自是觉得不可信。
一路上,多次向上郑村和匣头村的村民打听此山名的来历。当地村民普遍的说法,是指此山为当地最高峰,在风清云淡之日,或是月明风高之夜,临岗远眺,旧制的 “处州府”、“温州府”、“台州府”、“婺州府”以及“严州府”等“五府万家灯火尽收眼底”,五府山因此而得名。“严州府”即指新安江水库淹没下的旧时建德府。也有的村民数数五府时,把“严州府”换成“衢州府”。此说法,个人倒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虽然登顶居高远望,任何一个府也无法看到,倒也多少说明了其峰高眼阔、登高望远。
我们从上郑村尾上山,绕到往匣头村方向,再从后山山间小径花了近3小时登顶。其中有些段稍显陡峭一些,路倒还是比较好走的。路上,发现了好几株似兰花的植物,叶片椭圆形有别于兰花的长条形,叶片都集中在根基部,没有展开。花茎从叶片包裹中长长的伸展出来,亭亭玉立,很是吸引人的眼球。一枝花茎大约有20-30公分长,上面有10多簇花序,一朵朵正盛开着的白色小花,白色花片分五小片,花蕊粉黄色,花朵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淡雅清香,非常好看。怒放很有心,回来后多方了解,得知为钩距虾脊兰。大家本想采上几株带回来,后来没有从原路返回,只得作罢。
匣头村后的好几座山包上百亩的山林,都被所谓的垦造耕地项目开发得一塌糊涂。这一带的山林,应该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上面的松杂木都被掠夺性的砍伐过,山上还留下许多碗口粗的松木树桩头。这些山林,经过20多年的封山扶育休养生息,山林植被开始慢慢恢复,许多杂木丛已经长到2人多高了。这样一个开发项目,又被全部砍伐,而且连山地也挖成水平带,所有植物连根挖光,形成了一座座光秃秃的光头山。做工的村民说,每开垦一亩山地,上级会补助2万元。我想除去工钱,承包者其实所赚的也不多了,就为了这绳头小利把家乡绿油油的山林破坏,实在让人心痛。也许若干年之后,看着这荒唐的项目开发,子孙们不知会做何感慨。
其实五釜尖有两个挨得很近的小山顶,靠南边的稍低,我测了一下高度,约为1030米。靠北边的山顶更加陡峭和狭长,海拔是1045米。苹果自带的地图上显示,南边的标为五府山,北边的标为五釜尖。还真有意思呢,两个名字在地图上都有了。在两个山顶上,最显眼的就是一株株干枯的松树了,也不知是病虫害还是气候因素,这顶上所有的松树都干枯了,从树杆腐烂程度来看,应该是有好几年了。看着干枯的松树与生机勃勃翠绿的山坡上植物一对比,反差有点大了,山顶一片显得有点萧杀和突兀。
看到树,小米、飘和丫丫是忍不住要上树爬爬的。正想提醒小米注意树枝腐烂易折断,话还没出口,这吃货就从树上摔下来了,幸好没爬太高,有一个背包垫一下,没受伤就自行爬起来了。
在顶上大家席地而坐,匆匆就了中餐,没有从原路返回,选择了从较为陡峭的西边下山。
其实下山是没有路的,沿着山坡有一条以前判青山放树溜木后留下的小沟壑。小沟壑从山顶笔直向下,原来溜树后肯定是光溜溜的寸草不生。这么些年来,沟中也堆积腐叶长出杂草,两边也长出了许多的小灌木和小杂木。幸好有这些小树枝,抓着这些小树枝,大家才得以小心翼翼的下山。不时,有人惊呼滑倒,其中一段非常陡滑,蓝精灵和小丫丫干脆整个人坐地滑下。这样的下山,看似轻松,其实非常消耗体力和精力,开始大家还觉得很过瘾很好玩,时间一长就纷纷叫苦叫累。一个多小时,才从山顶顺坡而下到山弯的茶园地。茶园地离上郑村已不远,从山岙中出来一会就回到村中。
学习石头,记录一下同行14人,分别是:花鹿子,行者,怒放,一聊、蓝精灵,扬眉,雨影,小米、寻找,朱哥哥,小丫丫,飘,九哥,飞点。特别开心的是,遇到许多前几年一直同行的老驴,比如小花、飞点、行者、飘等,重逢的亲切和热情,尤甚过往。五釜尖顶上,天蓝蓝的
上郑村貌
毁灭性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