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梅田古道,是因为工作调研到莲都区仙渡乡,听取汇报时知道该乡不但有一条名垂千古的栝苍古道过此乡境内,还有一条历史悠久的梅田古道穿乡而过。在仙渡乡的材料上还以“探幽梅田古道,徜祥桃源花海”为口号,宣传此乡的历史文化和产业经济。此时的我,对梅田古道也仅是知道一个名称而已。后来,看了千年女妖的博客,才知道梅田古道是丽水六条最知名的古道之一,也是丽水驴友的经典户外运动线路之一。心中不禁暗暗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走走古道,领略一下古道的文化、历史和风光。
无意中听到一聊说,周末学院的一群老师要去走梅田古道,率毫不犹豫地要求参加。于是,便有了这次十余人的梅田古道之行。
据史料记载,丽水最早开辟的向外通道,是通衢古道和栝瓯古道。在秦汉时期的公元前221年,秦军从江西余干水越武夷山到浦城再逾柘岭经龙泉到丽水,再从丽水沿瓯江到温州的栝瓯古道。后来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置栝苍县,建处州郡,为建立处州与京都长安的联系,率开辟了往西北行的稽勾古道。
由于稽勾古道“岭峻百重,绝壁万寻”,在山峦中盘纡,通行过于艰难,后来又开辟了一条梅田古道。还有一原因是梅田古道是往北行进,与宋后京都北迁到临安,即现在的杭州,如果再过稽勾古道而行走,路途会更远,所以开辟了的梅田古道。后来,随着更为便捷的栝苍古道开辟和拓宽,梅田古道就渐趋冷落,逐步荒疏。这大概就是梅田古道的由来。
梅田古道在历史上作为处州向外的主要通道,持续时间虽然不长,但它承上启下地联接了稽勾古道到栝苍古道的时间段,在历史上起到了很好的承接作用,为古处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梅田古道全长约九十里,从古处州府城的望京门,即今丽阳门出发,经北郭桥、花街、林宅口、柴弄口到太平,此段路线与稽勾古道同行,到太平后稽勾古道往西北向西溪、武义而去。而梅田古道则转向东北方,沿冯坑源经木后岭脚,过枫树岭头,上顺坑岭至梅田村,经岭头、半岭、根竹园、葛渡到皂树村、芦村、越青圹岭进入缙云县境内到黄店村,最后过三里村到缙云县城。
我们这次行走了梅田古道从太平到葛渡一段,大约花费了四个来小时。一路上古道与机耕路混杂而行,倒是机耕路、水泥路占了大部分,古道反而不多了。而其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有木后村下枫树岭一段和上顺坑岭至梅田村一段的古道。尤其是上顺坑岭至梅田村这一段古道约长2-3公里,古道在八面山的山麓穿行,要翻越两座山岭,登上第一个山岭时,在山顶上有一座古庙宇,看看还是挺大的,门口上有一对联:“心专佛灵万事成,神通广大保太平”,倒是比较巧妙地把“太平”这个地名融合进去了。只可惜大门紧闭,只有两大门神忠实地守护着,周围也没有民居,不能看到里面的场景和设置,有点遗憾。中国的古代许多历史文化和古迹,是依靠庙宇、祠堂一类的场所传承下来的,所以,我养成习惯,到一个地方,总喜欢去看看这些场所,从房屋建造、内部装饰、场景摆设等方面,期望能看出一点门道,能有所收获。
在两个山岭之间,从八面山上流下的上顺坑穿流而过,古道在上顺坑上架起了一座单孔石拱桥。古桥淹没在荒草和滕条之中,稍不留神就会顺步而过了。也不知是哪朝哪代建造,但可以肯定的是,历史当是十分的久远了。古桥历经历史的更迭,社会的变迁,千百年来保存完好,依然巍然屹立。站在古桥上遥想,曾经有多少人肩挑什物、行李,他们或是商人,或是学子,或是公差,或是农夫,一次次走过这座原始的石拱桥,他们有着不同的目的,走向远方,寻找人生的目标和梦想。
过了古桥,就开始登上顺坑岭了。上顺坑岭又称百步峋,我猜想是因为这岭比较长,每个台阶都比较硬吧,可在我们这些常常把白云山步云岭当炼步的行者面前,那是走得十分的轻松。倒是在梅田一带流传着百步峋上的抗日故事,让我对这段路肃然起敬。据说,1944年12月,一小队日军途经梅田村时,遭到了梅田村民的痛击。村民在百步峋险要地势,先将道路破坏,准备了许多大石头,当那些日本兵牵着十多匹马上山时,村民们立刻将大石头从山上滚下去,顿时砸得日本兵人仰马翻,当场砸死日本兵6人,马10多匹。
爬上岭头,就看到远处的山脊上,有一排的古松树,顺着山脊线而下,古松树姿态各一,似一群舞者在尽情的欢舞。而山脊起起伏伏,因为有了古松树,似一条腾空而起的祥龙。走近一看,路边村口处有一小庙,庙边上有一大片的古树名木,几百年的大枫香、香樟,古树的边上是一大片的水杉林,因为冬季落叶,似一排排纪律严明的士兵,在默默守卫着古村落。这个村落就是梅田村。
一路上,经过不少的村庄,除了梅田村还保留着古村落的景象,其他的村庄都因为新农村的建设,已是新房一片片,难觅半幢旧房屋了。
梅田村房屋依山势而建,重叠有序,错落有致,村中有一小溪流过,在村口望去,似一个喇叭形状,又似一高靠背椅子形,明眼人一看就是一片风水宝地。据说,原来梅姓的人最早迁此山坳里住,村边有一山垄田,故名梅田。而梅田古道从村口,顺着小溪穿村而过,又由于梅田村正处于处州府到缙云的中间,行走古道的商贾挑夫、政要墨客都要在此村住夜、休整,久而久之人们就因这个梅田村把古道叫梅田古道了。而梅田村也因为络绎不绝的客人往来而日渐繁荣,成为古道上重要的驿站。据清道光版《丽水志稿》载:梅田山县北四十里,旧为缙云官道,乡民立市于此。今有古驿废址。可见梅田村正如却金馆一般,在古道中的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现在,在村口的古道边上,还有古凉亭、周氏祠堂可见,村中的古道边上,老房子比比皆是。其中一座房子,正开三个大门,大门上半圆胍顶仿瓯式建筑形式明显,十分的有意思。
梅田古道虽然保存完好的古道及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古迹不多,但能在初冬草枯叶黄之时行走古道,体会古人行路的艰辛,感受古道的文化氛围,不失是一次愉悦之行。

瀑布

古道岭头上的庙宇

一座单孔石拱桥淹没在滕条和芳草丛中,美女与古桥相映成辉

古道幽幽,芳草萋萋

太平桔向来以形好、汁多、果蜜、色诱而著名,果然名不虚传

梅田古村口,古木成片,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千百年来保护着古村落

梅田村内的老房子,似福建土楼式建造

一座古宅第大门

古道穿梅田村而过

村内古道已加以整修

一座仿瓯式大房子,三个大门一字排开

梅田古驿站旧址

梅田村周氏宗祠

梅田村口一排旧洋房,估计是六七十年代知青点

晶莹剔透的小精灵

悠闲

古道

同行人

又见大甜柿

半岭村一宅第

层林尽染

半岭村出水口,有一小庙宇和一大片的枫香树香樟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