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仰拜的黄大仙真像)
小友与我相提,周末要专门到金华黄大仙宫祈愿。因不愿拂逆其意,率推却他事一同前往。以前只知道香港有个黄大仙庙非常的有名,香火鼎盛。却不知近在咫尺的金华居然是黄大仙的故乡,也有一座黄大仙宫十分的灵验,可见闭塞之至。
金华建制久远,古称婺州。历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有“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雄伟气势。据传,黄大仙是晋朝时金华人,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黄初平八岁开始牧羊,牧至十五岁时在山中遇神仙广成子,见他聪颖善良忠厚,于是带至金华赤松山石室洞中学道。从此绝弃尘世追求,潜心修行,积世累功逾四十年,终修得正果。其兄黄初起,思念初平,跋山涉水四处寻找不得,四十年后在赤松山石室洞相见。黄初起见弟神通如此,遂抛妻别子,专心修行。并在仙师的指引下,共服松果茯苓饮泉水,聚天地之灵气,精心研究道义,双双修炼成仙。有诗为证:“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金华市郊的赤松山上,积霭横翠,古涧横石,水流潺潺,林景繁茂,处处可见风光旖旎,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赤松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最后一个洞天,是黄大仙得道成仙的圣地。山中殿堂林立,气宇非凡,有元机洞、元辰殿、二仙殿、万圣阁等道教场所。据说,李白、孟浩然、苏轼、文天祥等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造访于此,并留下许多华丽章句。
远眺赤松山,发现其与卧羊山相对,背靠巍巍青山,山前有二溪水合为一流,穿小桃源而过,整座山体突兀而出,犹如古太师座椅一般。非常符合风水理论中的方位说,其后有龙脉山,前有环绕水,左辅右弼山,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灵”一样不少,真是一处风水宝地。六十年代在山前拦土筑坝,形成一个人工湖泊,一汪清水更显风水财富集聚之意。来此物外仙境,当使人心旷神怡,多少会带上几分仙气,生出些许的道心,感受到什么是“仙境有无中”。
赤松山上的道观宫殿古时称宝积观,后改今额宫,始建于晋,有1700多年历史,历经几代损毁修建,规模宏伟,历代香火鼎盛,为“江南道观之冠”。后因储水造湖,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赤松宫旧址已变成今日的碧水清波。现有的元机洞、元辰殿、二仙殿、万圣阁等道教场所皆为新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已是荡然无存,甚为可惜。
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以“治病救命,佑福保安”被世人尊为财神和吉祥之神。他不仅在金华家乡一带造福黎民,而且仙游各地“普济劝善,助人为乐”,做到有求必应。宋代元符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应”。黄大仙流传甚广,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区域性的神灵,后被道教所崇奉。在东南亚和美国一带侨胞视其为中国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
祀奉他的庙宁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美国。其中金华黄大仙宫和香港黄大仙庙最为著名,信仰者云集,香火炽盛。香港的黄大仙祠位于九龙竹园区,处于闹市,人称“香港第一大庙”,祠中供奉的黄大仙,在香港同胞的心目中是一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仙,对于人们总是有求必应。因此,常常引来无数善男信女对它顶礼膜拜。朝拜的人如潮如涌,终日香火缭绕,热闹非常。
我对道教知之甚少。道教当是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同于佛教传自印度,基督教传自西方,是中国本土的信仰文化。它与佛教一般,对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文化历史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道教的最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忠孝报国。去伪存真,道教思想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为人处世借鉴之处。
听小友说金华的黄大仙宫十分的灵验,无论是求财、求官、求缘,皆是有求必应。看其点烛燃香,遍处插拜,神情肃穆,虔诚祈求,心中为之所动。我亦在黄大仙前,合掌肃立,闭眼祈愿,早日高就,沾点财气。若能应验,定当回访礼谢。

新建在赤松山顶的元机洞,内有黄大仙、太上老君和观世音像,人群如潮,香火旺盛
正堂内,黄大仙正座其中,求者络绎不绝

点烛燃香,虔诚膜拜

气势恢弘高大端庄的新建迎神山门碑坊

香烟缭绕看洞天

赤松黄大仙宫为黄大仙的祖宫,其他的祠庙皆出于此

道教中太上老君贵为天尊,亦屈居侧边

平常道士入户道场所用的工具,黄大仙案几上一样不少

远观元机洞,因多次搬迁,缺少的就是历史和文化底蕴了

道士蓄须留发,盘髻白服,颇为休闲自然

三个天王,文武双全

六十年代修建的祖宫,临近湖边,已少有人光顾

黄大仙兄弟二人

蜂儿恋奇花

湖边依山而上的阶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