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田城墙“半条城”

(2009-07-17 22:26:53)
标签:

处州古迹

文学/原创

知识/探索

旅游

时尚

文化

休闲

娱乐

杂谈

照片

处州古

分类: 丽水走村爬山

 青田城墙“半条城”

    “处州十县九无城,唯有青田半条城”。

    听到青田县流传的这条俚语,感到十分的好奇,为什么说青田是半条城呢?为此,查阅了资料,并借出差到青田之机,起大早到青田老城区踏走,寄望能有所获知。

    青田县始建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因“青田山下有田,产青芝,故名青田”,又名“芝田”。青田县的城墙,建于明代中叶,因沿海倭寇频频窜扰,数遭入侵,烧杀劫掠,民众死伤无数,财产损失惨重。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采用集资形式分段修成城墙。

    青田县的城墙很有意思,十分的不规整,整个城墙依山势而建呈三角形,状如馒头,这在古代的城池建设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东西北三面以地势屏障为基础,南面临瓯江而建,兼有防洪堤的功能。“馒头”的顶端为现太鹤山的山顶,两边的城墙沿太鹤山顺势而下,把一半的太鹤山包容城内,长长的临江城墙防洪堤即为“馒头”的底部。

    据史料记载,城墙全长三千多米,高九米多,下部为巨块花岗石,上部为特制的厚砖砌成,共设炮台四座。临江一带因有水凭依,不设城堞,以方块钉子形花岗石规则砌成,背铺龟背式石板,不像城墙,故称青田城墙为“半条城”。东西北面城墙开设有龙津门、锦屏门、丹山门和赵山门四座,而南面临江的城墙,因水路为古代主要的交通贸易通道,故设有清溪门、行春门、石柱门、中坊门、通津门五座,以便贸易通商。

    沿着青田古城墙一路寻迹,东西北面的城墙亦是踪迹全无,都被现代建筑所覆盖。而现在临江路一带长约千余米的防洪堤,却是保存较为完好,就是古青田城的“半条城”。

    由于瓯江上游多级电站的建设,江水层层截流,如今的瓯江已是今非昔比,河床狭窄,鹅卵石裸露。虽然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防洪堤外修筑了过境公路,紧贴防洪堤边平行而过,破坏了古码头的埠头,却不影响古城墙的景观。“半条城”上的古城门依然如旧,青石板铺设的小路,从城内蜿蜒伸向瓯江古码头,路面的石板已被磨得发亮。站在瓯江边上,回首古城墙,防洪堤上青苔萋萋,杂草丛生,仿佛诉泣着历史的悲欢离合。

    “青田归路远,丹桂旧巢空。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走在临江路上,石砌防洪堤依然坚固如就,磨得光滑的龟背式石板仍完好无损的铺就,犹如一位时代的巨人醉卧瓯江之畔,静静的见证着青田这座“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时代变迁。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青田城墙“半条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