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苍古道——唯一的欧式建筑传教士小洋房

标签:
旅游时尚文学/原创文化休闲娱乐杂谈照片知识/探索军事 |
分类: 处州古道山岭 |
最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洋人要在这崇山峻岭中,耗巨资建筑这么这样一建筑呢?普遍的说法是,隘头村地处高山,环境优美,每当夏日时,周边地区的传教士都会带着家属到这里避暑度假二三个月,故在此建造一个别墅洋楼。避暑度假的说法,我认为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一群外国的传教士,不可能有这么的闲情逸致到这地处荒野的穷乡僻壤来建房。我想政治和军事的目的,才是真正的原因吧。西方为了达到其文化渗透中国的目的,上世纪初派出了大量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播道,由于栝苍古道是浙南唯一的陆路通道,人来人往,繁荣异常,故在此设点,达到更快传教的目的。另外,隘头村边上的桃花岭,是栝苍古道一个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塞,古道在桃花隘呈咽喉之势,内侧紧贴山崖,外侧则是千仞陡壁。明清时就筑有山寨和房舍,派兵扼守。清《一统志》称:“桃花隘为绝险处,郡北之锁阴也。”是地当闽、台、婺、瓯、处之“锁阴”。可见,在此设点布道,事先了解民俗风情、地形地貌,有其豺狼虎豹窥视之心。当然,这些仅是我个人的臆断,无以为证,仅供笑阅。不过,从小楼的建造倒是可印证了栝苍古道的繁华与重要性。
正面的洋楼,新盖的部分原为一个小花园。
百叶窗子,刷红色油漆,体现出欧式建筑的风格。
主卧室的大门,最能体现欧式建筑特点。
二楼主卧室的小阳台,虽破烂不已,还能看出当年建筑的与众不同。
边上的附属用房,据说是平时管护人员的住房。
斑驳陆离的外墙体,急待修葺。依稀可看出,小洋楼当年的豪华和气度。
可看出小洋楼的建筑风格与周边民房建筑截然不同。它就静静的耸立在古道的边上。
小楼的门口。
房子基础扎实,地面架空,铺木地板。
转折楼梯,依墙而上。
窗台厚重,镶嵌玻璃。
后来被封闭的一个窗台。
铁制烛台,做工考究,应该是外国带入的。
锡酒壶,做工精细。
锡茶壶,上镶珍珠,圆弧提手。
青瓷底小洋油灯,美观大方。
内墙上留下文革的时代烙印。
大门口的顶灯,锈迹斑斑,应该是原配的吧。
一条老案几,据老人说,是原来留下来的家具。
厨房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后来搬入的农家,另建了厨房,没有多大的破坏。只是十分的破旧。
厨房内还有许多的用具。
厨房用具。
从后山接入泉水,清澈见底。
我怀疑这可能是后来人的用具。
厨房用具。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必备的用具,我叫不上名字,但是知道是用来装热木炭的陶瓷。
这是药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