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转帖)
大学路小学 薛飞飞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要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能力优劣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理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要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学生如果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就更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更有创造性,能更好地配合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时时刻刻都重视培养好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就必然要研究如何把每一节数学课上得活泼一点,生动一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有了这个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灵活的一种良好手段,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题多解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特别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当地进行教材处理和钻研,要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这堂课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应变能力,认真听取学生的一些方法,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怕学生问题回答错了而影响自己的教学安排,多听听学生的回答,可能在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维变得宽广、深刻、灵活。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往往满足一知半解,对概念不求甚解,做练习依样画葫芦,不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当然,这不能简单地归之于学习态度。其中有的学生肯动脑筋,但却不知从何入手。有的想钻研问题,但却苦于缺少方法。还有的学生对定理、公式等概念的学习容易忽略它们的特殊性和适用范围,忽略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应启发学生自觉地进行观察,要善于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发现其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还应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利用学过的知识去发现已有知识之间的新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灵活运用的能力来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尽管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干,没有更多的条框限制,但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阻力依然存在。这主要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因循守旧和盲从压制了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对此,我们必须突破保守状态的局限。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应提倡学生多思多想,减少人为的束缚,启发学生多质疑。在质疑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哪怕只有一点新意或有价值的见解,都应充分给予肯定并鼓励,要珍异他们思维中的闪光点。思维的创造性更多地表现在发现矛盾以后,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以进攻的姿态突破矛盾,最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统一整体,各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彼此渗透、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适应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