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歌 |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字伯玉,开耀二年(682年)进士,因诣阕上书,为武则天所赏识,拜麟台正字令,后迁右拾遗。由于陈子昂的政治观点和武则天有异,为武所憎恨,被降职。终于在三十八岁时辞官回乡,被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有《陈拾遗集》。
陈子昂的文学创作和主张,对唐很有影响。一反齐粱淫艳雕饰的形式主义诗风,风格朴素雄健,是唐代诗歌改革的先锋。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即温汤峡
东岩除解缆 南浦①遂离群
出没同州岛 沿洄②异渚③渍
风烟犹可望 歌笑浩④难闻
路转青山合 峰回白日曛⑤
奔涛上漫漫 积浪下云云⑥
倏忽犹疑及 差池复两分
离离⑦闲远树 蔼蔼⑧没遥氛
孤猿啼寒月 哀鸿叫断云
仙舟不可见 遥思坐氤氲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温汤峡在重庆北碚,原属璧山县。整首诗按舟行的过程来写。从东边的山岩解缆下船,到南边就离群了,在同一州岛中航行,逆流而上,看到江中的不同岛屿、沙洲,在烟波浩渺江上,朋友的船依稀可见。浩渺的水面,朋友的欢歌笑语却难以听到。峰回路转,落日的余晖照在江边的青峰上,格外苍翠。“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一联,对仗工稳,意境开阔。逆水而行,波涛汹涌,船乘风破浪,迅速行驶,船头激起的浪花四溅。突然之间,好像要赶上朋友的船,一丁点的差错,两条船又各自分开。远处绿树悠闲的遥远的暮霭中.失群的鸿雁,在空中哀鸣,一弯新月慢慢的上来了,孤独的猿猴凄厉的叫声划破夜空,朋友的船已不可见,在烟雾弥漫的船上,诗人遐想万千。联系诗人的经历,“仙舟”或许暗喻仕途。(巫正鸿)
周敦颐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宋朝道州(现湖南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学者,世人又称之为濂溪先生。
宿崇圣院①
公程无暇日 暂得宿清幽
始觉空门客 不生浮世愁
温泉喧古洞 晚罄度危楼
彻晓都忘寐 心疑在沃州
①
渝州温泉佛寺原属璧山,首句点明宿崇圣院的缘起,平时公务繁杂,没有闲暇,今天忙里偷闲,暂且住宿清幽的崇圣院,心境的清幽自不待言。三四句写自己的心境:进入崇圣院顿觉自己万念俱空,不再产生尘世的闲愁。五六句写崇圣院四周的环境,古洞的温泉哗哗流出,一个“喧”字,言其流水声音之大,傍晚的佛寺,礼佛的钟罄之声飘过高楼,一个“度”字,写出了钟罄声的力度。诗人用四周环境的喧闹,反衬出心境的宁静。五六句对仗工稳,音韵和谐.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在这空寂的佛寺禅院,通宵忘了睡眠,自己的心好像在沃洲。整首诗表现了对清静无为的佛教境界的向往。具有宋诗的哲理和禅趣。(巫正鸿)
P 1—9页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寄居巩县。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天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安史乱起,流离兵祸中,肃宗朝,官左拾遗。不久入蜀,为节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在成都住浣花草堂,继流寓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携家出蜀后病逝湘江途中。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反映当世,后世称为“诗史”。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收诗一千四百余首。
雨
空山中宵阴 微冷先枕席
回风起清曙
落落出岫②云 浑浑倚天石
日假何道行 雨含长江白
连樯③荆州船 有士荷戈戟④
南防草镇惨 沾湿赴远役
群盗下辟山⑤ 总戎备强敌
水深云光廓 鸣橹⑥各有适
渔艇息悠悠 夷歌负樵客
留滞一老翁 书时记朝夕
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从这首诗的内容上看,这首诗大约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流落到渝州时写的。全诗紧扣雨中所见所闻所感来写。一至六句写没有下雨之前的情景:空旷的山中,半夜阴风乍起,诗人敏感地感受到枕席有点微微凉意,清晨,窗外凉风四起,山水碧绿,一片萋迷。出山的乌云,一块一块的,显得那样的孤寂,就象浑厚硕大的巨石倚靠在天空。七至十四句主要写雨中所见:白天我靠什么道行走?“雨含长江白”实际上就告诉了我们,诗人是靠长江航行。一个“含” 字、“白”字,写出了绵绵阴雨笼罩下的长江,水天一色,白茫茫一片。连续不断下荆州的船只上,出征的将士们披坚执锐,连绵的细雨打湿了将士门的衣裳,但盗贼四起,已攻占璧山,官府发布军事总动员,以防备强大的敌人。行笔至此,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十五至十八句,诗人从沉思中回到眼前:长江水浩浩汤汤,渝州的天空是那样的辽阔,江上划船的橹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打渔的小船悠悠,岸边的樵夫唱起了山歌。夷歌,指渝州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最后两句,诗人感叹自己滞留江边,写下这早晚的情景。全诗描写、抒情转换自如,沉郁顿挫,体现了杜甫在大历年间的诗风。
璧山作为一个在唐代才设置县的小邑,能进入大诗人的视野,这不能不说是璧山历史上的一大幸事。(巫正鸿)
冯时行(公元1100—1163)字当可。璧山县人,北宋宣和六年进士第一。历官奉节尉、江原(今崇庆)县丞,后知丹陵、万州、蓬州、黎州、彭州,官至成都府路提刑,南宋绍兴时排斥和议,被贬,后在恭州缙云山麓(今重庆市北碚区)办学,继隐居洛碛(今属重庆市北碚区),后被起用。著有《缙云文集》43卷。
峨嵋光明岩
闻说最佳处 深藏叠嶂间
只须一两屐 更入数重山
架木深犹渡 垂藤险可攀
林泉未厌客 风雨不教还
算得了什么,有不着回去。
代简①寄璧山诸友慈洞砚
闻道诸郎长似林 临池②已谴学山阴③
信传鸿翼④兼双砚 物比鹅毛表寸心
书札总嘱无懒病 襟怀⑤堪寄有孤吟
归装准拟随春色 岁酒⑥当留待细斟
①简:
②临池: 学习书法。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法,池水尽黑。
③学山阴: 山阴,旧县名,秦置。因在会稽山之阴(北)得名,曾改名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晋书法家王羲之曾官会稽内史,定居山阴。此指学习王的书法,也泛指学书。
④鸿翼: 意为鸿雁传书。
⑤襟怀: 犹言胸怀。
⑥岁酒: 岁,新年。岁酒,指春节时宴请用酒。
这是诗人送晚辈朋友的一首诗,整首诗用语温婉,娓娓道来,足见其襟怀。首联说:听说各位朋友都长得象树林一样挺拔俊朗,临池学书也直攀王羲之,这里既有对晚辈朋友的健康成长的欣喜,也有对晚辈在学业上的进步的嘉奖。颔联的大意是说,现在托鸿雁捎信给你们,并捎上一双慈洞砚,“鸿翼”这里指信使。礼物虽小,轻似鸿毛,但聊表寸心。颈联写的幽默风趣:我写信札给你们,总是嘱托你们在学业上不要偷懒,我有什么感触寄情诗词歌赋,“孤吟”一词,足见其清高。尾联是说自己准备在春节的时候归家,希望晚辈们把春酒留着,自己归家后再细斟慢饮,品味这浓浓的亲情。
整首诗用语平实,不事雕琢,不用典,不扇情,如醇厚的香茗,越咂越有滋味。(巫正鸿)
甘宁庙
豪杰自不群 俗眼盖盲瞽
刘表既不识 那复论黄祖
翻然脱羁衔 渡江得英主
垂手立功勋 雄名诧千古
甘宁 ――历史年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诸英豪各各起兵,宁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恐一朝土崩,并受其祸,欲东入吴。黄祖在夏口,军不得过,乃留依祖。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孙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祖既得免,军罢还营,待宁如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甘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於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脩,怠於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权西征祖,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初,权破祖,先作两函,欲以盛祖及苏飞首。飞令人告急於宁,宁曰:“飞若不言,吾岂忘之?”权为诸将置酒,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为权言:“飞畴昔旧恩,宁不值飞,固已损骸於沟壑,不得致命於麾下。今飞罪当夷戮,特从将军乞其首领。”权感其言,谓曰:“今为君致之,若走去何?”宁曰:“飞免分裂之祸,受更生之恩,逐之尚必不走,岂当图亡哉!若尔,宁头当代入函。”权乃赦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窗危甘宁随周瑜拒破曹公於乌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窗危甘宁随周瑜攻曹仁於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遣使报瑜,瑜用吕蒙计,帅诸将解围。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甘宁随周瑜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权嘉宁功,拜西陵太守,领阳新、下雉两县。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甘宁从权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硃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宁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遂徙屯於半州。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殽,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时持。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於至尊,熟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都督见宁色厉,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银碗。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我们通过甘宁简历,知道甘宁是一个盖世英雄,所以诗的第一句就说甘宁是豪杰,自然卓跞不群,世俗的眼光大都是瞎子,刘表不识甘宁,更何况是黄祖,“翻然”一词写出了甘宁离开刘表、黄祖之后的轻快的心情,渡江之后得到孙权的重用,建立功勋,“垂手”言其建功立业之容易,从侧面说明了甘宁的杰出才能。最后一句是说甘宁的英名使后世惊异,“诧”字写出了诗人对甘宁的崇敬。联系作者生活的北宋时期。大宋王朝,文恬武嬉,屈辱条约,一个接一个,割地输银,司空见惯,诗人多么希望有像甘宁这样的英雄豪杰来拯救国事衰微的赵宋王朝。(巫正鸿)
题毛租房屋壁
卜筑缙云山①下村
永当春色花成缎 领略朋簪酒②满樽
尽去机关③驯虎豹 畋推恺悌赦④鸡豚
要知余庆须弥远⑤ 堂上森然见子孙
注:
①
②
③
④
⑤
这是一首题咏诗,首句“卜筑缙云山下村 ”点明租屋的地点在缙云山下的一个小村庄,第二句“缙云山色青满门”,一个“青”字写出了缙云山满目青山,大有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境。首联主要写了租房环境的的幽静。第三四句“永当春色花成缎,领略朋簪酒满樽”写出了缙云山下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诗人虽隐居乡间,但时时有高朋满座,饮酒赋诗,何其乐也。但我们联系到诗人因反对绍兴和议,被贬官,以至于被迫离开官场,在缙云山下办学的生活背景,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的无奈与故作旷达。五六句“尽去机关驯虎豹,畋推恺悌赦鸡豚”表面上说撤去捕猎的工具,这样使凶恶的虎豹也会驯服,与自然和平相处,连鸡豚也不遭殃。实际上是指责朝廷上奸臣当道,一些正直的人遭受排挤打击,政治倾轧厉害。“要知余庆须弥远,堂上森然见子孙” “余庆”指先代的遗泽,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警告那些权奸,不要把事做绝了,留有余庆,才能在堂上看见子孙。这是诗借题壁,表达了诗人正直高洁的情怀,对权奸的讽刺和嘲笑。(巫正鸿)
信相院水亭
青天行云地行水 水月相去八万里
天公大力谁能移 月在水中天作底
我心与月明作两 月行本在青天上
虽云佛说我别说 恐落众生颠倒想
少城城隈佛宫阙 客哦水月僧饶舌
三峡水寒梅花时 起予对月赓此诗
梅林分韵的梅字
霜朝马蹄无纤埃 锦城城西江之隈
金兰合沓俱朋来 白沙邻邻江水洄
梅花傍江高崔巍 人言犹是王建栽
豪华过眼浮云哉 飞英送香来酒杯
酒酣疾呼竹篱开 走寻屋角如龙梅
梅龙虽多此其魁 睡龙屈盘肘承胲
风骤雨散封苍苔 孙枝迸出谁胚胎
天公抚摩春为回 慎勿变化随风雷
年年开花照尊 我
李公麟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生。舒州(今安徽潜山)人,一说庐州舒城(今属安徽人)。熙宁间进士及第。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用宰执陆佃推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风痹辞官,年五十二。公麟好古博学,精鉴别,善画。其《龙眠山图》为世珍宝比之于唐王维《辋川图》。所画马,人云较韩斡尤胜。写人物更精,推为北宋第一。存世作品有《五马图》。
春社出郊①
千寻古栎笑声中 此日春风属社公②
开眼已怜花厌帽 放怀聊喜酒治聋③
携刀割肉余风在 卜瓦传神俚俗同④
依说已栽桃李径 隔溪遥认浅深红
②古栎 :落叶乔木,亦称作树,其叶可伺柞蚕。社公:即里社神土地的古称。
③治聋:宋《李文正公谈录》云:“盖俗传社日酒,吃治耳聋。”宋李涛《春社日寄李学士》诗:“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
④卜瓦俚俗句:古代术士、卜公常用卜瓦工具为人预兆吉凶。1959年璧山县志未刊稿载:县有不雅之俚俗,人重食酒肉,重办宴席,多迷信。
春社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大的节日,古代春秋两次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戊日。据《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食其胙”。王驾《社日》诗:“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由此,可见社日的热闹非凡。诗的首联就点明了春社的欢乐,在茂密的古树林间,欢歌笑语,荡漾其间,诗人不由感叹:此日的春风是属于土地神。颔联主要描写了在欢乐中的人们的心情:睁开双眼,繁花压满枝头遮住帽檐。“厌”,在这里当“掩藏”讲。开怀畅饮,且喜今日的酒能治耳聋,何不一醉方休。颈联主要写了宋代璧山的风俗:春社这天,家家户户携刀割肉的遗风还在,用瓦占卜的风俗与其它地方大体相同。尾联点题:按道理说,在路的两旁已载满桃树李树,春天来了,隔着溪水,依稀可见桃花的深红色、浅红色。这就点出春天璧山郊外的美丽景色。“依说”一词,至今依然保留在璧山方言中,由此可大体推断此诗应该是写璧山风土习俗的诗。(巫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