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2007-03-21 09:36:44)
分类: 羽毛教育叙事

论学校体育
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单位:河南省安阳龙安二中   学科 :体育
              邮政编码:455133     姓名:张耀峰、宋东风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学校体育曾加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对强化学生规范意识,抗挫折的竞争精神,提高个体自我意识,提高个体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与健康学生 社会适应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因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对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丝毫不亚于身体健康状况和知识状况的影响。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下,对学生的关注基本上都集中在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掌握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之后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体育课程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被教师漠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展了课程的学习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大纲也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关于社会适应
  什么是社会适应呢?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在学校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和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例如竞争、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突变、角色和角色转换、表扬、批评、成功、失败、规范、处罚、控制、自控、对抗、磋商、展示……从而不断学习,不断调适个体社会适应的意识和能力。
  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及矛盾性,使其在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意义。
  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1、体育活动的规则,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学校体育中各种集体活动、游戏和竞赛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其它约定俗成的各种体育规范。即使是调皮的学生,一旦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他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规范的约束,甚至在没有教师或裁判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自觉地用规范来约束自己。在球类比赛中,学生们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比赛,犯规和违例者都会自觉地将控球权转交给对方,约束他们的就是规则这种无形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服从法纪,尊重裁判,学会约束自我,公平竞争,懂得必须克制自己的越轨行为,规范意识将会在服从体育道德规范中逐渐增强。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自制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等一般行为规范意识的形成有着良好的作用,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设置,将有助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规范意识的培养。
  2、体育活动的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抗挫折的竞争精神
  克服障碍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体育学习过程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同步,因而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运动方法的日益丰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运动技能逐渐熟练的特征。学校体育也就体现出学生要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的特色。但是,学校体育如果只是单纯地把运动技能掌握作为体育课的传授内容,缺乏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克服阻力、困难的抗挫折竞争精神的意识,学校体育学习的作用就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挫折:心理学家认为把需要实现但必须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或不能实现时冲突的各种心理状态的变化。人在社会生活中需经受各种挫折,而耐挫折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有犯错误的可能,在体育竞赛中存在必然的失败,对于犯错误和失败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挫折训练。如果不给学生有犯错误和遭受挫折的机会,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增长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权利,也会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越来越脆弱。例如,爱迪生没有五千次失败,就不会有发现钨丝的成功。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科学性,这样将很难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体育新课程的改革,设立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将促使教师更加注意教学改进,以提高学生抗挫折的竞争精神。
   3、体育课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个体自我意识的提高
  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为个人在与周围环境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提高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其中,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的积极心态,是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十分重要的方面。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学习模糊地了解自己在体力、动作、心理和行为上的一些特点,但这种了解是自发的、片面的、肤浅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自身情感,有计划地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使他们树立信心。如在“老鹰捉小鸡”、“捕鱼”、“投击活动目标”等游戏活动中,学生存在普遍的躲闪紧张和慌乱的缺点,教师可告诉学生,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判断,就有能力躲开抓捕。这些活动可有易到难,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认识自己能力,逐步提高自信心。为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独立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有意识的设立“无人管理时间段”,特别是在队列对形、技能等练习中,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考虑问题,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旨在他们学会自律、体验自主。
   4、体育课程活动的集体性,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区别于其他许多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体育课程学习的集体性。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各种身体练习大多都是在集体环境中进行的,如果舍弃集体,体育课的多数内容将不复存在。例如:如果取消了集体,几乎所有的球类运动就会消失,如果没有对手,田径运动项目将变的索然无味。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行为具有特别的,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中,人们往往不是在获得了某种社会角色后才学会扮演这种角色,而是其在此之前已有的体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集体学习中,在一定程度上他就体验了各种角色的责任、义务、技能、心理等。在活动中,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必须与他人合作,有时他想做的事情一定不能做,或不想做的事情但必须得做。因此,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认识去适应群体活动,顺应活动环境。这一过程对于学生体验社会角色,促进个体社会化,增进社会责任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三、结束语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学生的健康,而现代社会把一个人的健康定义在三个方面:即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可见,学生社会适应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把一滴水融入溪流、江河之中,才能汇成不竭的浩瀚之海洋。同理,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能量。
  实践告诉我们,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其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高,具体表现在团结与协作意识的增强,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提高,对集体关心程度提高,对社会的责任心增强。因此,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合理组织体育教学,深入认识体育活动对促进个体社会化适应的重要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