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2010-09-20 04:39:53)
标签:

徐志摩

再别康桥

文学

剑桥

英国

康桥

新诗

民国

国王学院

分类: 〖旅行〗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讀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對於我來說,這首詩更是格外特別,因為很小的時候媽媽教我讀這首詩,因此對這首詩有著很特殊的感情。作為身處英國的中國人,就更加有意願去劍橋看一下,所以我們今天去了劍橋(Cambridge),造訪了擁有八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草地上靜靜的躺著這白色的石頭,上面刻著徐志摩的詩句: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雖然我們沒有看到了夕陽和金柳,但這柳樹就是當年徐志摩筆下的新娘吧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數學橋,關於這座木橋有好多故事和傳說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Clare College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因《再別康橋》,我來到這裡




今天從劍橋回來之後心中有好多感慨,覺得自己真的更加被這首膾炙人口的新詩所觸動,那種複雜的感情湧上心頭,溢於言表。

遠離都市的喧鬧,遠離現代的繁榮,回到過去,回歸自然,回味那段歷史,品讀那段詩句,就是這種感覺。

所以我們再回顧一下八十多年前這首美麗又深情的詩吧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地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