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庸香港香港科技大学学位博士文学 |
http://www.ust.hk/congregation/special/chi/img/photo_louis_cha_b.jpg |
http://www.ust.hk/congregation/special/chi/img/hd_louis_cha_chi.gif
查良鏞教授情繫三生,追求四個理想,全都是洋洋灑灑,超額達標,令天下文人無限欣羨。他的三生分別是:創造了武俠世界;創辦了一份風行全球,影響力極大中文報章;同時,他數十年夙夜匪懈對文化及歷史作出虔敬不捨的追求。 |
|
自 懂事以來,查教授就曉得:要掌握自己的生命,就必須有理想。查教授的理想有四個:第一個理想是,少年和青年時期努力學習,得到相當知識和技能。第二個理想 是,進入社會後辛勤發奮,做幾件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都有利的事。第三個理想是,年老時不必再工作,能有適當的物質條件、健康、平靜愉快的心情和餘暇來 安渡晚年,逍遙自在。第四個理想是,創辦了《明報》,確信這事業對社會有益,希望它今後能長期存在,繼續發展,對大眾做出貢獻。大部份人都曾經擁抱夢想, 也曾為自己確立目標,不過能夠像查教授一樣,以過人自信及驚人意志,一步一步去實踐理想的,卻絕不多見。
與查教授同年代的中國文人,大都擺脫不了一生顛沛流離的命運。唯獨查教授卻以他笑傲天下的方式,粉碎了這個生命的詛咒。即使尚未步入中年,查教授卻已打下了紮實的事業基礎,足以令他一生生活無憂;而他崇高的社會地位,又令他晉身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我 們尊崇的是查良鏞,傾慕的卻是金庸。擁有三個身份的查教授,認為自己歸根究底,不外是一介書生。作為武俠小說世界的創作人,作品風行全球,銷量逾億;他的 讀者來自世界各地,跨越國界,也跨越階級。無論是中國國家領導人、美國大學教授、抑或店鋪小廝,均對金庸作品中所營造的武俠世界,如痴如醉。
他在小說中創造的角色,活靈活現,彷彿經己從書中跑了出來,跟我們一起生活、走動、聊天。我們在閒談時,不免會扯上他們,腦海中又充滿了他們的影像。總之,金庸擴闊了我們的想像空間,豐富了我們對生命的體會。
很 多人說查教授點石成金的特異功能,在知識份子中,絕無僅有。他創立有「知識份子報章」美譽的明報。雖然辦報的火棒經已由下一代報人接下,報章依然發揮遠超 發行數目可以衡量的影響力。明報的發行網遠至北美,全球的中國知識份子,不論政治立場,都把明報視為精神食糧。明報的中國版,以不同角度透視中國現況,滿 足關心中國的讀者需要。查教授為中國問題專家。現在中國正在不斷發展、更新,而他對這個文明古國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均別具洞察。
查教授雖然未受過任何正統的歷史學訓練,卻具備了歷史學家的素質—目光如炬、永遠質疑。他最愛研究最新出土的歷史文物,以反証歷史的謬誤與迷思。
查 教授以一己之力,不但反駁了主流的歷史觀,也反駁了生物邏輯。人們都要經歷生命的四季,唯獨是查教授,卻可以避過凜冽的寒冬。本身經已「貴」為英國劍橋大 學榮譽博士的查教授,猶在八十一的高齡,到劍橋修讀碩士學位,專攻唐代歷史。他以十八個月的時間,完成為期兩年的課程,早已在今年五月畢業。他現在正準備 向為期三年的博士學位進發,並計劃在兩年內取得學位。
被問及為何選擇劍橋,查教授說劍橋的獨特優勢,在於其原 創性。它鼓勵學生要勇於質疑,發掘前人未敢發掘的問題。他認為,人生首要任務,就是要開拓知識領域。現時人們把知識循環再造的追求學問方式,於他無益。所 以,他選擇了劍橋,那裏一片學術淨土,人們專注於追求的,只有知識。
數十年來,查教授每天都啃書數小時。當人們不斷在吹噓「終身學習」的時候,查教授二話不說,以自身活出「終身學習」的真諦。對他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學習。活著,若沒有好好學習,也就枉過此生。
查教授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博學睿智的文人,「匹夫之勇」四個字,似乎與他沾不上邊。但在文革最熱火朝天的一九六七年,他卻隨時準備獻出性命,去保護中國的文化,對抗群眾缺乏理性的大肆破壞。這是他的道德勇氣。
今時今日,查教授已是超越頌讚、睥睨榮譽。他氣定神閒,馳騁於無涯的知識。查教授在唸完博士學位後仍有甚麼打算?我們只能靜靜等待。畢竟,兩年後,查教授仍不過是青春的八十五歲。
監督先生,本人謹代表香港科技大學,恭請閣下向資深報人及作家查良鏞教授頒授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来源:香港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