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科大香港内地矛盾 |
分类: 〖汀说〗 |
致科大校方、本地生與內地生:
大家好!我來自吉林省長春市,也許有些本地同學都沒有聽説過的一個北方城市。由於最近不斷發生的一些事件,我感到自己應該表達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
致科大校方:
科大今年超額招收內地生已經成爲媒體與科大學生討論的焦點,校方不應迴避問題,應當面澄清事情的原委。
據個人瞭解,科大今年招收內地生的計劃名額並未比去年增加,但是由於內地生對香港高校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雖然發出去的錄取數額並沒有大量增加,但由於接受錄取比例明顯高於去年,最終實際接收錄取人數嚴重超出預料,而導致超額招生。
科大並非有意超額招收內地生,校方應該將招生計劃以及相關比較數據公佈,澄清事實。
暑期內地生貼出“破壞電梯事件”的大字報,開學前後學生會又貼出“敦促校方正視本地生宿位短缺的問題”的大字報,而校方始終沒有任何回應。
由於科大本科沒有人文與社會科學部,所以明顯感到科大的本科生生活缺少人文氛圍與人文關懷。某調查數據顯示,中文大學與浸會大學的本地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較高,對內地生的態度亦較溫和。對於“破壞電梯”這類激進的事件,科大校方亦有對學生人文教育導向不利之責任。
目前學校通過一定的學分要求規定學生完成必修的通識教育課程,但這對於整個校園的人文氛圍並無大濟。校方應通過更多的人文講座、交流活動等,增強對本科生的人文教育,使得本地生、內地生與外國留學生/交換生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下互相溝通、交流、融合。
致本地生:
科大今年超額招收內地生,致使部分本地生不滿,於是學校的電梯裏出現了“大陸X”等字樣,於是學生會大字報墻上出現了“敦促校方正視本地生宿位短缺的問題”與“官逼民反我屈蛇”的大字報。
首先指出,宿位是在五月底安排的,而內地招生是在七月初才確定,學校並沒有因爲超招而取消任何本地生的宿位,而之前沒有獲得宿位亦與內地招生無關。
其實,本地生提出的不滿不僅是由於宿位問題,下麵,我站出來為本地生表達一下他們不便表達的看法。
$本地生普遍認爲內地生很“折”,不活躍,不參與社團活動,整日在圖書館學習。
$本地生普遍認爲內地生很“屈機”,尤其是理工科,搶走了高分段,導致本地生只能墊底。
$部分本地生認爲內地生素質差,擠在扶梯上聊天,在Common Room吃完東西不整理,上厠所不沖水等等。
$本地生普遍認爲內地生強佔了很多原應屬於自己的資源,比如宿位,內地生一住就是四年,導致現在宿舍裏內地生比例已經相當高;再如獎學金、出國交流的機會,內地生CGA普遍很高,所以導致很多機會都輪不到本地生。
我個人的看法:
$內地生很“折”的問題,我認爲存在很大的誤解。內地生的確經常在圖書館學習,我想這一點無可厚非。至於不參加活動,難道是內地生不想參加活動嗎?內地生聼不懂廣東話,外國人參加活動時有Ex-Co作翻譯,而內地生則一律默認為“識聼”。況且,對於在科大就讀一年以上的內地生,相當比例的同學可以講一些廣東話,也積極參與許多社團活動,僅今年上莊的社團中就有七個社團有內地生莊員。而本地生則會盯住那一少部分泡圖書館的內地生,從而認爲那就是內地生的典型形象。
$至 於“屈機”問題,個人認爲問題不在於內地生。內地生亦不是天生智商高,而造成成績差距大的原因在於,大多數本地生參與社團活動、上莊等過於牽扯學習的時 間,而在閒暇時又不能有效利用時間,最終沒有合理分配學習的時間。成績與努力是成比例的,所以所謂被“屈機”也就正常了。工學院的Associate Dean曾經對我說:“Play Hard! Study Hard!”。現在很多同學(有本地生,也有內地生)可以在參加活動的同時仍保持較好的學術成績,他們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向此方向努力,而不是一味抱怨“被人屈機”。
$內 地生是否素質差是一個敏感問題。我只想說,對於每年來的新生,無論是本地生還是內地舊生,都應該以包容的態度處之,他們會很快瞭解適應這裡的規矩。此外, 本地生與內地生同樣有破壞公物、不沖厠等不良現象,但是在看待本地生時的態度是“無所謂”,而看待內地生則是“素質差”。無論是否承認,這種偏見是存在 的,我們是否應該以更包容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人?
$本 地生的觀點我是理解的,但是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資源是大家的,機會是平等的,無論是本地生、內地生還是外國留學生,我們都是科大全日制本科生,何來“搶 佔資源”一說?國家開放內地,港商投資內地市場,在港學生有更多去內地交流實習的機會,但是我們不認爲這是“搶佔內地資源”。所以,我們應該珍惜屬於自己 的機會,用實力去爭取更多的資源。
致內地生:
這部分尤其寫給內地來的新同學,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多包涵。
雖然大家來自全國各地,但是在香港,我們都內地學生。我不認爲這樣的劃分有何不妥,因爲內地與香港的差異確實很大,大到足以把香港人化爲一個群體,內地人是另一個群體。
既 然我們選擇來到香港,就不要再按照內地的標準來衡量周圍的人和事物。我們至少要在香港呆四年,我想這四年如果只與內地生打交道,而不融入香港社會,無論是 對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可能你需要很長時間適應語言,改變觀念,甚至重新建立價值觀,瞭解適應這裡的文化與思維模式。
雖然“學生學生,以學爲主”,雖然內地生的成績很高,但是來了香港,大多數內地同學都意識到成績不再那麽重要,而且並不再那麽努力學習。對於未來的發展,參與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實習等都是很重要的。有的時候,能做一個好的presentation比寫一個好的paper更重要;去參加一次義工活動帶給你的啓發可能比在圖書館坐一整天要更有意義。
我們不想改變不了自己是內地人的身份,也不會因爲來到香港失去原有的特點與優勢,但是我們要努力適應、融入香港的社會,而不是作爲另類存在於這個社會。
本地生對內地生的一些誤解,我認爲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改變的。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努力做到的,去加入、影響本地生,讓他們知道還是有很能玩、也很想玩的內地同學。同時也讓他們能夠通過我們的部分人,與更多的內地生溝通,從而有更多兩邊一起參與的活動。Icy說:“我知道這條路很長,也很艱難,但是我想一直走下去,也希望能有人跟我一起走下去。”
劉澤汀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一年級